劉清娟 賈淼
摘要 分析了河南省欒川縣、修武縣、新縣美麗鄉村建設,總結了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模式,探討了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農民致富、村民就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及產業融合“五大效應”,以期為農村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模式;效應;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8-0261-02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利好機會,美麗鄉村建設將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以產業興旺為基礎,以融合發展來推動特色美麗鄉村建設-2。河南省積極發展美麗鄉村建設,以科學規劃為前提,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為鄉村振興戰略推波助力。本研究實地調查分析了河南省3個縣市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模式,并總結分析了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五大效應,以期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參考。
1美麗鄉村建設的模式選擇分析
河南省3個縣的美麗鄉村建設因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特色等條件不同,需因地制宜地選擇發展模式。以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焦作市修武縣、信陽市新縣美麗鄉村建設的實踐分析為例,其模式主要以休閑旅游型整治環境型、文化傳承型為主,以其他模式為輔。
1.1休閑旅游型
河南省境內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森林覆蓋率較高,鄉村臨近著名的旅游景點較多。該模式依托其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傳統的鄉村特色,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業,以旅游引領農業生態觀光園區,把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帶動縣域經濟發展。2012年欒川縣以“工業強縣、旅游富縣、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提出了“美麗鄉村建設一條主線、三項重點”的發展內容。截至2016年底,欒川縣全年接待旅游人數1228萬人,比2015年增長9.8%,實現旅游總收入62.54億元,同比增長20.3%。同時,修武縣也依托云臺山景區的輻射作用,發展產業扶貧建設,按照一村一業、一村一景的建設思路,對鄉村產業進行特色化發展,即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又促進了河南省農業經濟發展。
1.2環境整治型
美麗鄉村建設以整治鄉村環境為重點和主要內容,3個縣的美麗鄉村建設以“環境整治、生態立縣、村莊建設、產業發展、和諧鄉村”五大工程為載體,以鄉村環境整治為重點,按照點線面的工作思路使鄉村臟、亂、差的現象得到解決,進而實現美麗鄉村建設。欒川縣以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村和示范村建設為重點,按照點、線、面的指導方法實現整個區域的美麗鄉村建設。截至2016年底,欒川美麗鄉村建設共建成示范村44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村66個,道路硬化232km,農村危房改造1564戶,農村臟.亂、差的現象得到很好的整治;而修武縣在改水、改廁、改灶等方面狠下功夫,建立垃圾中轉站,并配備垃圾車用于運送垃圾。新縣清理環保違規項目91個,淘汰黃標車1162輛,全面超標完成燃煤鍋爐改造拆除任務。
1.3文化傳承型
文化傳承型適合有古村落、古文化、傳統建筑地區和鄉村文化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如新縣是全國文明的將軍縣和紅色革命老區,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具有較多的傳統村落和古建筑。新縣以美麗鄉村建設進行產業扶貧,截至2016年底,新縣已有32個村成為全國鄉村旅游產業扶貧重點村。此外,新縣是一個以林業為主的山區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2%,生態環境優美。在保護紅色歷史文化遺產的基礎上,把旅游產業做大做強,鼓勵村民興辦農家樂、開農家餐館、建農家賓館,以紅色歷史文化帶動旅游服務業,大幅增加農民收入用。
1.4產業發展型
欒川縣和修武縣是以產業發展型模式進行美麗鄉村建設的。欒川縣大力發展以鎢鉬新材料產業、旅游產業為主導,以生物醫藥產業為新興,以健康養老產業高效農業為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樹立“旅游+”和“全域旅游”發展理念,將農產品深加工業作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導產業之一;創立了“欒川印象”農產品品牌,為美麗鄉村建設找到了合適的產業落腳點。修武縣把產業發展置于極其重要的位置,構建了以云臺山、新型城鎮化、鄉村旅游三大龍頭支撐的產業體系,利用“互聯網+”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2美麗鄉村建設產生的“五大效應”分析
2.1產業融合效應
產業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美麗鄉村建設會引起不同的產業相互交叉和重組,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不僅可以擴大產業的產出總量,而且還可以提高縣域產業的產出效率,同時優化一、二、三產業的結構)。
在產業融合方面,2011年和2016年修武縣的GDP為98.5億元和124.8億元,其中一、二、三產業的產值分別為12.8億64.9億、20.8億和7.3億、69.9億、47.6億元,分別占修武縣GDP的13%、65.9%、21.1%和5.8%、56%、38.1%,產業結構調整比為5.9:56.0:38.1。從數據明顯看出,第三產業提高了近28個百分點;而新縣在產業發展中,積極推動農民返鄉創業,或者鼓勵農民工以租賃、人股、合作經營等形式積極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運用“互聯網+農業”積極培育農業新興業態,發展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積極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
2.2農民致富效應
美麗鄉村建設的最終目標是農民增收。2011年、2016年欒川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分別為5738.9800元,2016年是2011年的1.71倍。在旅游總收入中,2011年、2016年旅游收人均為25.19億62.54億元,2016年是2011年的2.48倍。由此可見,美麗鄉村建設不僅使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而且為精準扶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截至2016年底,欒川縣全年接待旅游人數1228萬人次,比2015年增長9.8%,實現旅游總收人62.54億元,同比增長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