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延穩 袁全國



摘要 果園生草是改善果園土壤肥力及土壤環境的有效技術,本文重點研究了果園生草對土壤有機質的影響以及果園生草后土壤各層氮、磷、鉀因子的變化;坐果率人為干預試驗從花前疏蕾、人工授粉、主干環剝、噴施赤霉素等方面入手,找出最佳坐果率提高方法,從而提高樹體抗性及果實品質。
關鍵詞 甜柿;果園生草;人為干預;坐果率
中圖分類號 S6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8-0057-01
果園生草能減少園地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其蓄水保墑能力,從而提高果品的產量、質量和品質,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果品-2。坐果率人為干預如花前疏蕾、人工授粉、主干環剝、噴施赤霉素都能提高坐果率,但每種方法各有利弊,本文對各種方法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
1甜柿園生草試驗
1.1材料與方法
1.1.1試驗地概況。試驗園為菏澤市林果科技示范園四年生甜柿園,品種為次郎、新秋,株行距2mx3m,樹冠大小基本一致。
1.1.2試驗設計。試驗設白三葉生草區、黑麥草生草區和清耕區3個處理,各處理的生態條件及牧草、甜柿園的田間管理措施一致,每個處理面積為0.2hm2。生草區當年9月播種,當草的高度達到30cm以上時進行刈割,留草高度為8~10em,全年刈割3~5次,將割下的草撒于樹盤柿園清耕每年在生草季節除草2~3次。
1.1.3土壤養分含量測定。各標準地于2015年、2016年3月中旬,分層取0~60cm(20cm為一層)土樣,每一個標準地取15個樣點后裝入布袋,帶回室內,測定其有機質及速效養分含量。
1.2結果與分析
1.2.1果園生草對土壤有機質的影響。由表1可知,2015-2016年,0~60cm土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生草區均高于清耕區,2016年,白三葉區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于黑麥草區,表明隨著生草年限的增加,白三葉對土壤有機質的積累促進作用強于黑麥草。從垂直剖面上來看,各標準地土壤有機質均自表層沿剖面遞減,但與清耕區相比,生草區各土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分析可知,黑麥草區0~20cm層有機質含量與20~60cm層差異明顯,白三葉區0~40em層有機質含量與40~60cm層差異明顯,表明隨著生草年限的增加,黑麥草區土壤有機質的積累作用主要集中在表層,而白三葉對土壤有機質的積累作用主要集中在0~40cm層31。
1.2.2果園生草對土壤速效養分含量的影響。由表2可知,在0~60cm土層,生草區水解氮、速欻磷、速效鉀含量均較清耕區高,表明生草后改善了土壤庫氮、磷、鉀的實際供給能力,具有活化有機態氮磷鉀的功能,有利于果樹吸收利用。0~40cm土層,黑麥草區水解氮含量低于白三葉區,而其速效磷含量高于白三葉區,表明生草類型不同,對水解氮、速效磷的作,用效應存在差異,黑麥草對有機態磷的活化作用強于白三葉,而白三葉提高水解氮的能力強于黑麥草。因此,在果園生草栽培中,不能僅種植單一草種,開展牧草混作對于發揮不同牧草的作用功能、放大果園生草培肥效應有重要意義。
1.3結論
不同類型生草試驗表明,生草能提高果園士壤有機質含量,甜柿園種植白三葉、黑麥草均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隨著生草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機質的演變以進化為主,種植黑麥草、白三葉對土壤有機質的積累作用分別表現在表層、0~40em層,且隨著土層的加深,白三葉改善深層土壤有機質的作用強于黑麥草;生草能顯著提高0~40cm土層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鉀含量,有利于果樹對氮、磷、鉀的吸收利用;黑麥草活化磷的作用大于白三葉,而白三葉活化氮的作用大于黑麥草13.6。
2.甜柿坐果率人為干預試驗
2.1材料與方法
2.1.1試驗地概況。試驗園為王浩屯裴莊四年生甜柿園,品種為次郎,株行距2mx4m,栽培密度為1245株/hm。
2.1.2試驗設計。試驗共設7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疏蕾,5片葉以下的細弱果枝,全部摘蕾;5~10片葉的中庸果枝,保留1個花蕾;10片葉以上的強壯果枝,保留2個花蕾;處理2,盛花期噴布0.3%硼砂;處理3,人工授粉,在花瓣即將開放時,于午前采下雄花,取出花藥,干燥后得花粉,每相距15cm點1朵花;處理4,主干環剝,環剝時間為初盛花期,用環剝刀在樹干或骨干枝上剝0.5cm左右,深度以達木質部而又不傷木質部為宜,環剝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以利愈合;處理5,盛花期噴布300mg/kg赤霉素;處理6,盛花期噴施PBO300倍液;CK,噴布清水。每處理10株樹,3次重復,隨機排列。花后15d及生理落果后調查坐果率,采收時統計株產。
2.2結果與分析
由表3可知,處理1(花前疏蕾)、處理3(人工授粉)、處理4(主干環剝)、處理5(噴布赤霉素)都能顯著提高甜柿坐果率,處理2(硼砂處理)和處理6(噴PBO)效果不明顯。處理后10~15d,處理1、3、4、5的坐果率均與CK差異明顯。處理后60d,處理3坐果率高于其他處理,處理1.4、5坐果效果亦比較穩定,處理2.4、6則基本上沒有效果。處理1、3、4都能明顯提高甜柿產量,處理2、6增產效果與CK差異不明顯。從單果重來看,處理1花前疏蕾單果重最大,原因是疏蕾時間較早,樹體養分消耗最少。處理4環剝對樹體前期抑制強烈,以致葉片發黃,影響果實后期膨大,平均單果重最小,從生產實踐來看,環剝對樹體損傷較大,操作時要慎重。
2.3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花前疏蕾、人工授粉、主干環剝、噴布赤霉素都能顯著提高甜柿坐果率,且產量較高,但是環剝對樹體損傷較大,操作時要慎重。
3參考文獻
[1]劉錦蘭,劉社.生草對蘋果園環境和蘋果產量品質的影響[J].中國果樹,2004(5):12-15.
[2]李愛海,汪景彥,程存剛,等.蘋果園生草覆蓋制現狀與發展趨勢[J].果樹論壇,2007,9(4):10-11.
[3]李會科,張廣軍,趙政陽,等.生草對黃土高原旱地蘋果園土壤性狀的影響[小].草業學報,2007(2):32-39.
[4]齊魯果園生草技術[J].致富天地,2010(3):33.
[5]余會康,江秋仙生草栽培對溫濕度和果實品質的影響[J].福建果樹,2003,125(2):1-4.
[6]李芳東,孫玉剛,閆桂紅,等.生草對果園生態影響的研究進展[J].山東農業科學,2009(1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