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生 柏文科 陳勝明 孫瑩 馬丹
摘要 略陽縣杜仲低產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在分析略陽縣杜仲低產林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指出杜仲低產林改造的思路、方向及具體方法,以期為杜仲低產林改造提供借鑒。
關鍵詞 杜仲;低產;發生原因;方法;陜西略陽
中圖分類號 S7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8-0079-01
我國杜仲資源發展迅速,目前已經發展到20多個省市、自治區,面積達36萬hm21。獨特的秦嶺南麓自然風貌為略陽杜仲生長造就了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很適宜杜仲生長對溫度的要求。杜仲是略陽中藥材的主要栽培樹種之一,自1983年起政府就開始鼓勵栽植杜仲,特別是1992年及1993年,杜仲皮價格的暴漲導致農戶大量跟風種植,目前全縣杜仲栽植總量達3.87hm2、1.29億株,占據全國地存數量的1/8,已成為全國第一杜仲種植大縣。2009年,“略陽杜仲”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認定為地理標志產品。近年來,隨著杜仲皮價格的下跌,人們對杜仲采取粗放管護,導致林地生長不良,廣大藥農沒有增加收益,還產生了不少低產林。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大杜仲老產區均一定程度存在,嚴重影響了杜仲在產業脫貧中的貢獻和作用的正常發揮。
1杜仲低產林產生的原因
一是農民重栽輕管思想嚴重,杜仲市場不景氣造成相當一部分人疏于管理,影響了杜仲本身效益的發揮。二是栽植密度過大,或者無規劃栽植,造成樹枝過于密集,無法培養豐產樹形杜仲生產中推廣的栽植密度為株行距2.0mx1.5m,幼苗期比較適宜,但定植5年后樹體枝條開始相互交叉,就會影響植株間彼此生長;農戶們在陡坡上栽植杜仲的密度更大,有的株距甚至不到1m,這也是杜仲林低產的主要原因。三是沒有樹立起良種的觀念,一直是種子育苗、實生苗栽植,其產葉量、結籽量和杜仲膠的含量差異較大,不利于專業化加工的需求。四是由于病蟲害的連年持續危害,杜仲樹勢受到嚴重影響,形成很多“小老樹”。
2杜仲低產林改造的思路和方向
目前,藥農栽植的杜仲都是藥用杜仲,但以目前的杜仲皮市場價格,很難在短期內實現收益,而杜仲雄花和種子價格比較平穩。因此,適當改造一些杜仲雄花園和種子園有一定的可行性。杜仲低產林改造應該把握2個方面的思路:一方面提質增效,對低產林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進行科學改造;另一方面引導科學發展,引導群眾科學、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杜仲資源,追求效益最大化。具體方向上應該把握園藝化、精細化的要求,,突出良種化改造,結合當地的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朝著營造專業化的采籽園、雄花園、采葉園、采皮園的方向做好低產園的撫育改造,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周期內,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使杜仲成為杜仲主產區產業脫貧的重要推手。
3杜仲低產林改造方法
3.1良種嫁接,高接換頭
杜仲大面積高接改換良種一般選在3月上旬杜仲新芽開始萌動后進行。此時嫁接成活率高成本低效果好,通常在下年即可實現預期收益。嫁接一般采用枝接,具體用劈接或者插皮接的方法,條件合適的亦可用嵌芽接。品種上根據不同的營造目的,選用“秦仲”系列1~4號,或者“華仲”系列1~12號。保證品種純正,不要混雜。良種改造以“秦仲”系列為例,建設專業化采葉園一般選用1~4號均可,建立專業化雄花園(采摘雄花制備附加值較高的雄花茶)應選用1號和4號,采籽園(壓榨或者提取杜仲籽油)應選用2號和3號,嫁接后應及時除萌和解綁,一般在新梢達到10cm時解綁。
3.2疏株間伐,合理密植
杜仲低產林大多已經成林,不合理的株行距、過密的枝條已經嚴重抑制杜仲的正常生長。實踐證明,藥用杜仲的株間距以2~3m為宜,專業化杜仲林的栽植密度不能小于4mx3m,其他樹都要間伐去除,以保證樹木生長的基本需要。良種嫁接改造前截干要求截面平整,無凸凹和裂傷,定干高度一般在1.2~1.5m之間。如果為了田間管理方便,便于小型作業機械進人,也可選擇1.8~2.0m的高度定干。
3.3加強管護,施肥防蟲
科學管護對林地生長非常重要,而且日常管護中最重要的就是施肥。要增施農家肥保持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樣性,同時通過追施化肥補充必要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一般在清明前后和夏至前后2次施人速效氮肥和磷肥,氮、磷肥之比為1:3~5。秋季結合清園,可將田間種植的豆科植物翻埋人土壤。在病蟲害易發季節,適時開展銀杏大蠶蛾杜仲尺蠖、根腐病、枝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甲。為了有效防治病害,可以在冬季和夏季2次用石灰涂白樹干。
3.4修枝整形,實現增收
杜仲專業化生產園,譬如雄花園和采籽園,都需要通過園藝化措施促使杜仲花芽分化,此時整形修剪尤為重要。杜仲樹干性強,其花芽著生于一年生的斜生枝上。在具體樹形培育上,適合杜仲雄花園和采籽園的樹形是小冠疏層形或紡錘形,因為這2種樹形主枝開張,容易促進花芽分化;開心樹形內部抽生大量徒長枝,反而會增加修剪量,給后期管理帶來許多困難。修剪方式以疏枝和長放為主,盡量少短截,同時配合拿枝軟化可使杜仲早日開花,實現增收目標。
通過以上改造,能夠較好地就地恢復樹勢,促進生長,適應采葉、采花、采籽等不同的預期收益,有效提高現有杜仲低產園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4參考文獻
[1]張康健,趙德義,董娟娥.風靡全球的杜仲健康新理念[M].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2]馬微微,霍俊偉.藥用植物規范化種植[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3]王韶敏.杜仲規范化栽植技術及林產品開發現狀[J].新疆農業科學,2011,38(3):149-152.
[4]衡智洲秦巴山區中藥材種植技術略陽篇[M].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5]楊凌,張碧,付卓銳,等.中國杜仲資源的綜合利用[J].廣州化工,2011,39(2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