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偉 隆準 黃海濤 劉愛文 鄒凱 于慶濤



摘要 為了探明邵陽煙區斜紋夜蛾的危害規律及影響誘蛾效果的關鍵氣象因子,2015-2017年在湖南省邵陽縣利用性誘劑對斜紋夜蛾進行了3年的誘捕監測,并對誘蛾量與氣象因子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邵陽煙區斜紋夜蛾發生高峰為5月上旬至7月下旬,6月中下旬達到最大值。誘蛾量與氣象因子相關性分析表明,斜紋夜蛾誘蛾量與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成極顯著相關,即斜紋夜蛾誘蛾量隨氣溫的升高而增多。因此,邵陽煙區斜紋夜蛾的防治最佳時期為5-7月,其間如遇干旱高溫天氣,斜紋夜蛾繁殖、生長速度加快,群體數量增加,此時應當加強對斜紋夜蛾的防治力度,一方面增加性誘劑安置密度,另一方面科學地使用化學農藥,從而達到防治目的。
關鍵詞 性誘劑;斜紋夜蛾;發生動態;湖南邵陽
中圖分類號 S43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8-0090-02,
斜紋夜蛾(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屬鱗翅目夜蛾科昆蟲,是邵陽煙區的主要害蟲,通過咬食煙草葉片、蛀食煙草嫩莖而破壞煙株的正常生長,嚴重影響煙葉的產量和品質-3。性誘劑因具有靈敏度高、專一性強、使用方便和非專業科技人員也可操作的優點,已成為監測斜紋夜蛾的主要手段。利用性誘劑對作物害蟲進行監測和防治已有大量報道,在煙草上利用性誘劑對斜紋夜蛾進行監測及防治的研究報道也較多,但對斜紋夜蛾連續進行多年監測同時對相關氣候影響因子進行行分析的研究較少利用性誘劑進行3年的連續監測,準確掌握了邵陽煙區斜紋夜蛾的發生規律,同時明確了影響誘集效果的主要氣象因子,以期為邵陽煙區科學制訂斜紋夜蛾性誘劑防控對策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斜紋夜蛾性誘劑誘芯均為毛細管型,由福建英格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誘捕器為夜蛾類通用型,由河南佳多公司生產。
1.2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5-2017年每年的3月1日至7月31日在邵陽縣金稱市鎮石馬村(北緯26°49'51”~26°50'42",東經111907'06"~110°08'34")進行,種植烤煙品種為云煙87,前作水稻。前一年12月15日播種(漂浮育苗),3月10-15日移栽。3月1日在試驗地按棋盤式排列方法安裝斜紋夜蛾誘捕器,同種誘芯誘捕器間隔26m,設置3個重復,每個重復各放置斜紋夜蛾誘捕器25個(5行x5個)。誘捕器初始懸掛高度為離地150cm,且隨煙株高度增加不斷提高,使之保持高于煙株20cm左右,誘捕器下懸掛一加入適量洗衣粉水的接蟲袋。
1.3調查統計
誘捕器置于田間10d后開始調查誘蛾量,間隔10d調查1次。每隔30d更換1次誘芯,長期觀察誘蛾情況,分別計算每瓶10、30d的平均誘蛾量。同時,整理2015-2017年每年3-7月邵陽市金稱市鎮石馬村小氣候站所收集的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相對濕度、日照時數和降雨量等主要氣象數據。采用Excel2007和DPS7.05完成全部數據的處理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斜紋夜蛾誘蛾量分析
2015-2017年連續3年的10d誘蛾量調查結果表明,在邵陽煙區烤煙大田生長期(3月1日至7月31日)均可誘捕到斜紋夜蛾成蟲(圖1)。3月誘蛾量最少,10d最大誘蛾量僅為15.1頭/瓶;誘蛾量從4月快速增多,10d誘蛾量高達34頭/瓶;5月上中旬進人誘蛾小高峰,10d誘蛾量峰值為52頭/瓶;5月下旬至6月上旬誘蛾量進人穩定期;6月中下旬進人誘蛾最高峰,10d誘蛾量峰值為62.5頭/瓶;7月,上旬后誘蛾量逐步下降;8月初,5d誘蛾量僅為8.25頭/瓶。因氣溫降雨量、降雨時期等氣象因素的差異,各年誘蛾峰期略有不同。2015年有2個較明顯的誘蛾高峰,分別在5腫旬和6腫旬。2016年有2個明顯的誘蛾高峰,分別在5月上旬和6下旬。2017年僅有1個明顯的誘蛾高峰,在5月上旬,這可能是由于2017年5月下旬開始經歷了長時間的強降雨,6-7月氣溫較往年低4~6C,且試驗區域在6月底出現了水淹情況,從而影響了斜紋夜蛾的繁殖生長,導致群體數量下降。
由表1可知,年度間誘蛾量差異較大,最多的是2015年,為620.5頭/瓶;其次是2016年,為514.2頭/瓶,為2015年的82.9%;最少的是2017年,為362.2頭/瓶,僅為2015年的58.4%。從月均誘蛾量來看,3月是各年誘蛾量最少的月份,為30.3~36.3頭/瓶,6月是2015年和2016年誘蛾量最高的月份,誘蛾量分別為228.2、183.5頭/瓶,分別占當年總誘蛾量的36.78%、35.69%;2015-2017年5-7月誘蛾量為258.5~499.2頭/瓶,占當年總誘蛾量的71.4%~80.5%。
2.2斜紋夜蛾誘蛾量與氣象因子相關性分析
對斜紋夜蛾10d誘蛾量與日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降雨量、相對濕度、日照時數等6個氣象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由表2可知,斜紋夜蛾誘蛾量與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氣溫成極顯著相關,與降雨量成顯著負相關,與相對濕度、日照時數成弱相關,即斜紋夜蛾誘蛾量隨氣溫的升高而增多,隨降雨的增多而降低。
3結論與討論
在實際生產中,邵陽煙區的烤煙大田生長期主要集中在3月上旬至7月下旬。2015-2017年對斜紋夜蛾的監測結果表明,邵陽煙區在烤煙大田生長期間均可有效誘捕斜紋夜蛾,斜紋夜蛾誘集高峰及誘集量在不同年份有所差異,一方面受年份間氣候變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可能與連續幾年性誘劑應用后田間斜紋夜蛾種群數量發生變化有關。但3年中斜紋夜蛾的始發期均出現在3月上旬,高峰期出現在5-7月,其間有2個峰值,說明斜紋夜蛾仍然是邵陽區烤煙生產上的主要害蟲,主要在大田生長中后期產生危害,這與余清等0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在邵陽煙區大田生長期持續應用性誘劑誘捕斜紋夜蛾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且誘蛾量及誘集高峰與斜紋夜蛾發生動態相一致,這表明性誘劑可作為監測預測斜紋夜蛾發生動態的可靠手段。根據邵陽煙區誘集斜紋夜蛾的情況發現,誘蛾第1個高峰期前7~10d是安裝誘捕器的最佳時期(4月底),應在5-7月持續運用性誘劑。同時,在烤煙采收后,未進行水旱輪作的煙田,田間的斜紋夜蛾仍有較高的種群數量,如8月繼續使用性誘劑,可降低越冬及翌年斜紋夜蛾種群數量,減輕翌年斜紋夜蛾的危害。
對2015-2017年的田間誘蛾量與氣象因子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斜紋夜蛾誘蛾量與氣象因子關系極大。斜紋夜蛾誘蛾量與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成極顯著相關,與降雨量成顯著負相關,與相對濕度、日照時數成弱相關,即斜紋夜蛾誘蛾量隨氣溫的升高而增多,隨降雨的增多而降低,這與余清等10、張翠萍等叫人的研究結果有所差異,可能是由邵陽煙區與云南煙區的氣候差異所造成的。結合邵陽煙區實際情況,2015年和2016年的5-7月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都相對較高,降雨量相對較少,因而5-7月的誘蛾量較大,由于2015年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均高于2016年,所以2015年的總誘蛾量較2016年增加20.7%;2017年邵陽煙區6-7月經歷了長時間的陰雨天氣,降雨量較前2年大幅上升,而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較前2年大幅降低,導致2017年的誘蛾量較2015年、2016年分別降低了41.6%、29.6%。
邵陽煙區斜紋夜蛾的最佳防治時期為5-7月,其間如遇干旱高溫天氣,斜紋夜蛾繁殖生長速度將加快,群體數量將增加,應當加強對斜紋夜蛾的防治力度,一方面增加性誘劑安置密度,另一方面科學使用化學農藥,從而達到防治目的。
4參考文獻
[1]朱海燕,馬友華.性誘劑防治蔬菜斜紋夜蛾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0):10745-10750.
[2]楊明文,何元勝,張開梅,等.性信息素誘殺技術控制煙草斜紋夜蛾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8):17314-17316.
[3]周曉梅,黃炳球.斜紋夜蛾的抗藥性及其發展對策的研究進展[小].昆蟲知識,2002,399(2):98-102.
[4]王香萍,張鐘寧,雷朝亮,等.湖北高海拔地區性信息素對小菜蛾的誘捕和防治效果[J].昆蟲學報,2004,47(1):135-140.
[5]許國慶,蔡忠杰,劉培斌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的研究與應用[J].昆蟲知識,2008,45(3):357-361.
[6]鄒永輝,張華斜紋夜蛾性引誘劑在測報和防治上的應用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09(8):129-130.
[7]李麗,李永亮,胡志明,等.不同性信息素和燈具誘殺煙草斜紋夜蛾.煙青蟲.棉鈴蟲的效果和評價].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3):16143-16154.
[8]余清,莫笑晗,段宏偉,等.性誘劑在楚雄煙區應用效果及效益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76-79.
[9]鄒永輝,張華.斜紋夜蛾性引誘劑在測報和防治上的應用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09(8):129-130.
[10]余清,周艷華,張翠萍,等.性誘劑監測玉溪煙區煙草上夜蛾類害蟲的發生動態[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5,31(1):21-27.
[11]張翠萍.性誘劑防治煙草斜紋夜蛾的應用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