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昭洋
摘 要:企業將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及穩定性。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并不平衡,債券市場發展速度不夠快,很多企業為獲得資金選擇發行股票融資。由于中小企業掌握的信息不全面,致使中小企業融資結構不均衡,這對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利。本文分析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特征,研究了優化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策略。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特征;優化
與大企業不同中小企業資金較少,為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需采取多種融資方式獲取必要的資金,因而企業管理層十分重視融資結構的合理性[1]。企業融資結構的差異致使企業融資成本、財務風險也不相同,同時還將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發展速度,因而企業管理者為保證企業穩定、持續發展,需保證融資結構的科學性。中小企業需由多方面優化企業融資結構,以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特征
我國中小企業具有資產較少、發展規模不大、財務信息透明度低、受外部經濟影響大等特征,因此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與大企業存在一定差異。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主要特征為以下幾點:
1.融資渠道過于依賴內源融資
由于中小企業資產較少、發展規模不大,因而我國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對內源融資途徑的依賴程度較高。小企業資金不足、發展規模較小、成立時間也不長,因此其信用記錄、財務報表并不符合外源融資的要求[2]。同時,小企業信用保證力不足,因而外部投資者、銀行對小企業的信任度較低,在此背景下小企業只能依靠企業創立者投入的資金、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獲取的效益實現發展目標。我國大部分小企業剛設立時,企業創立者通過向親朋好友借款與非正規金融企業獲得一定外源融資。美國經濟學家伯杰等人認為,企業創立者獲得的親友借款、無決策權的其他創始人提供的資金都屬于股權融資的一部分,其與整個企業資產的比例可達到12.86%,同時還有業主的借貸資金,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對內源融資的依賴程度較高。與中型企業相比,小型其與對內源融資的依賴程度更高,小型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創立者的出資,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內源融資比例差約為20%。
2.外源融資中對債務融資依賴程度較高
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方法,在外源融資過程中大多選擇債務融資方式。中小企業債務融資過程中,大多依賴金融機構為其提供的貸款。中小企業在向銀行貸款時,銀行不需向社會公眾公布企業經營情況、財務情況;與證券市場不同,銀行可把信息租金內部化;中小企業、銀行可通過談判約定貸款金額、利率、還款期限等多項內容,利用合同確定這些內容。
由于中小企業發展規模較小,因此其債務融資規模并不大、獲取債券融資的頻率較高,因此中小企業大多選擇具有較強流動性特征的短期貸款。相較于大企業來說,中小企業的規模較小、投資項目周期較短,因此對資金期限的要求不長,因而小額貸款平均期限明顯短于大額貸款平均期限。
3.大多選擇非正規金融途徑融資
相較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大多通過非金融機構的融資途徑、民間非正規融資途徑獲取資金。中小企業獲取信息的途徑較少,因此其不能及時獲取有效信息,且資產規模較小,因此中小企業在正規金融機構中獲取資金的幾率較低。因此,部分中小企業為迅速獲取必要資金,選擇由非金融機構、民間非正規融資途徑獲取資金。
二、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因素
1.宏觀影響因素
由宏觀方面分析,影響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主要因素是融資成本及資產市場的發展水平。中小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時,大多會分析不同融資方式的融資成本,以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目標。我國中小企業可選擇債權融資、內部融資等多種融資方式。計劃經濟階段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改革開放后,企業更傾向于股權融資這一融資方式。隨著債券市場的持續發展,選擇債券融資方式的企業也在逐漸增多。
2.微觀影響因素
由微觀方面分析,企業盈利情況、企業管理結構是影響企業融資結構的重要因素。首先,若企業經營不善,發展速度較慢,經營成本較高,企業將缺少發展的必要資金,此類企業不能采用內源融資方式獲取資金;其次,部分企業管理結構規范性、先進性水平不足,尤其是家族企業。這些企業未聘用專業化管理人才,且堅持“任人唯親”的原則,致使企業管理結構不合理,進而影響融資結構的科學性、合理性。部分企業未制定完善監管制度,因此企業內源融資方式不合理,導致企業融資結構不平衡。
三、優化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策略
1.建立健全政策及法律法規
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的優化需要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支持,因而我國政府部門、主管部門需合作制定有效、合理的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建立完善政府采購融資法律機制,保證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可充分落實。各地區財政部門需依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科學建立政府采購合同融資原則及規則。各地區需依據本地區經濟發展情況、金融行業發展水平、中小企業數量等科學制定針對不同主體的制度,保證合同融資項目規范性。
2.建立多元化貸款方法
銀行等正規融資機構需依據市場需求,制定符合中小企業需求的貸款方法,融資機構在制定、出臺相關政策之前需詳細分析本地區市場發展情況、中小企業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探析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將面臨的風險、預估可獲得回報,融資機構需適當放寬對中小企業貸款的要求,確保中小企業可由正規融資機構獲得資金。融資機構需分析市場需求、政府政策、中小企業發展趨勢額,依據中小企業對風險的抵抗能力適當調整貸款方法,在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同時保證銀行的合法利益[3]。針對政府采購項目等真實性較高、還貸風險較低的項目,融資機構可適當降低貸款利率。除此之外,還需提高擔保公司市場化水平。擔保企業需依據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為其提供專業化服務。企業可依據中小企業信用等級等適當調整融資利率,如此可降低中小企業貸款成本、推動企業持續、穩定發展。
3.中小企業需轉變經營方式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增快,經濟總量迅速增高,若中小企業仍采用傳統經營模式,將面臨較大風險與挑戰。因而,中小企業需重視市場發展情況、市場需求,并依據市場需求改變經營模式,依據客戶要求積極研發新產品,提高企業競爭力。此外,中小企業需聘用專業化財務人才,保證融資規劃的合理性。同時,中小企業需提高資金李永超,以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4.建立完善征信機制
眾所周知,正規融資機構在發放貸款前將調查貸款企業經營情況、資產情況、信用情況等。信用水平越高的企業,獲取貸款的幾率越高,且信用水平高的企業融資途徑也較多。為提高中小企業信用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我國應建立完善社會征信機制。詳細將中小企業信用信息記錄下來,若發現中小企業存在失信行為,需及時公布給社會民眾。此外,應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征信網絡平臺,將中小企業信用信息記錄、保存在網絡平臺中,如此即便所處不同地區也可了解中小企業信用情況。我國需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對失信企業的懲處,這對降低拖欠債款、抽逃資金等失信行為發生幾率具有重要意義;其次,企業在申請正規金融機構貸款時,金融機構為保證資金的安全性,將調查、考察中小企業信用水平、商譽情況,因此中小企業需及時還款,以免影響自己的信用水平,同時企業需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強與銀行的溝通。
四、結語
總而言之,為保證中小企業融資結構優化工作可順利進行,政府部門需建立完善監管制度,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同時,中小企業需正確認識融資結構的重要性,采取多方面措施優化融資結構,降低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性,保證融資結構的合理性、均衡性,如此不僅可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還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推動企業持續發展。中小企業為提高資金利用率,需依據市場發展情況持續優化融資結構及融資治理解耦股,以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及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吳瑤.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剖析及對策研究[J].財會學習,2018(30):186-187
[2]楊勇人.淺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09):25-26
[3]吳日燦、陳閩青.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研究[J].時代金融,2017(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