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策

摘?要:隨著互聯網得到空前的發展,現在的社會的各個產業都得到新的騰飛,當互聯網與金融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互聯網信貸行業。當下,互聯網金融信貸具有很大的便捷性,并且很快的在大學校園里流行起來,受到了很多大學生的青睞。但是互聯網金融信貸在大學中的流行也同樣帶來風險,本文主要研究大學生對互聯網信貸的使用情況及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大學生信貸市場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校園信貸;風險
當前,我國的互聯網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傳統行業中的信貸行業市場受到了互聯網帶來的很大沖擊。但是,互聯網的便捷性將信貸發展為互聯網信貸,準入門檻更低,從而將市場伸到了校園里,大量學生接受并追捧互聯網金融以及互聯網信貸。
其次,當前的大學生是直面互聯網發展,對于大學生來說,就是我國未來的消費主要人群,因此,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是極其重要的問題。本文主要從互聯網金融的大環境入手,從而分析我國大學生的信貸和消費觀念,最后再結合互聯網金融分析應該如何培養我國當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以及信貸消費觀念。
一、互聯網金融及互聯網信貸概念界定
(1)互聯網金融
對于互聯網金融,由于加上了互聯網的相關特征,因此導致互聯網金融還是與傳統金融存在比較多的不同點。首先互聯網金融基于諸多新型技術,包括云計算等來實現的我國資金融通的一種新型的金融。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是我們需要以更加包容的態度對待這樣一個新生物,從而才能讓互聯網金融和互聯網信貸發揮更多的積極效應,才能更好地利用互聯網金融來幫助在校大學生培育恰當的消費觀念。
(2)互聯網信貸
互聯網金融信貸是網絡貸款的一種,而互聯網金融信貸的準入門檻被大幅度降低,因此也能夠幫助廣大高校學生解決燃眉之急,但是其危害也顯而易見,那就是會直接導致廣大高校大學生形成過度消費、沖動消費的理念,非常不利于當代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信貸消費觀。目前在政府相關部門登記備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有1000多家,但是根據網絡調查,還有很大一部分沒有登記備案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向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而他們的數量超過3000家,而隨著我國對互聯網信貸監管還存在著較大的法律空白,因此沒有自控能力的大學生因為借了大量互聯網貸款而導致還不上款,被迫退學的新聞屢有發生。還有一些不法公司,利用法律漏洞,設置高額利息,誘騙大學生以各種形式抵押信息,使得她們心理、身體皆受到大量傷害。
二、當下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
根據相關統計部門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大學生消費已占國民消費的4成以上,已然成為我國新時代的消費主力,隨著網購在大學生市場中風靡,而互聯網金融同樣瞄準了大學生市場。
(1)大學生的基本消費模式
隨著我國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多,而他們的經濟來源絕大部分依靠父母。由于家庭經濟條件不同,因此會形成大學生不同的消費模式,但最主要的消費模式還是花費者穿衣和飲食上。
(2)大學生整體消費方向
我國大學生的月均消費在1500元左右,表現出了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
當前的大學生消費方式主要是分期消費,面對金額高昂的商品,通過分期可以減少一時的資金壓力,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大學生主要依靠父母每月需要支付生活費的形式。絕大部分大學生父母每月所能給予的資金有限,在解決每月的衣食住行問題后,所剩的不多,因此即便是分期消費,也對大學生帶來了一些壓力。
三、互聯網信貸發展狀況及大學生信貸消費出現的問題
(1)互聯網信貸發展現狀
當下,大學生的家庭的生活水平基本上都比上個時代有所提升,表現出來的購買力也在不斷增加,自大學擴招以來,大學生的人口數量比例在不斷的增加,現在很多的大學生的購買能力都已經超過諸多中老年人。2004年,我國發布第一張針對大學生群體的信用卡,2013年互聯網信貸正式走進大學校園,螞蟻花唄等產品成為最主要的互聯網信貸產品。還有以下幾種信用消費方式存在于大學生之間,那就是分期購物、分期貸款和綜合電子商務。由于大學生的經濟收入有限,但購買欲望卻無法遏制,因此在大學生信用市場上非常流行。這個行業受到了很多大學生的高度贊揚,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正常的消費觀念。
(2)當代大學生信貸消費高,理財意識低
隨著互聯網營銷的盛行,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第一受眾,深受其營銷影響。消費很難自控,同時消費成癮,而互聯網信貸的準入門檻十分低,直接助長了大學生的消費規模。由于大學生理財意識淡薄,會導致有一半以上的的大學生看到了心儀的東西就會進行消費,購買,絲毫不在意自己的實際支付能力,從而出現下個月或者之后還款出現困難,從而違約欠款,計入個人征信系統。根據互聯網的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每月平均可接受的還款金額僅有400元上下。在還款情況始終存在著拖欠還款的情況,有一小部分的大學生在還款時遇到困難時通過向父母索要或者找別人借錢來還款,但是還有一些大學生無法還款導致逾期,對于他們來說在以后的社會上將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而他們往往沒有意思到這些后果的嚴重性。
(3)互聯網信貸準人門檻太低,隱形費用巨大
當下,各網貸平臺為了爭取到更多的大學生成為其客戶,因此設置了極低的準人門檻,審批程序也十分簡單,往往幾項信息和一張身份證便能輕易獲得幾千到上萬不等的額度。互聯網信貸平臺對于學生所提供的個人信息真假也難以得知,于是很多人用虛假信息來進行借貸消費,從而對于學生來說更是走向了一條違法的道路。
其次,借貸之后的費用計算不夠透明也成為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現今網貸平臺的利息不夠透明,但是,一般情況下同學們不會去細看利息的計算規則,而是直接進行消費,有絕大部分的的大學生往往忽視昂貴的手續費,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互聯網信貸平臺的年利率甚至超過20%,比法定利率還要高。
最后,一些法律邊緣的信貸公司會存在暴力催收現象,大量大學生認為還款壓力很大,近年來,因還款壓力大而引發的不良事件層出不窮,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4)國家監管部門的缺位
由于各個互聯網信貸平臺資質在當前的法律監管體系中得不到正常的監管,一旦平臺破產,借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都會受損。
其次,平臺存在資金不安全,設置涉及“高利貸”。通過大學生信貸市場,很多學生用借來的錢購買高檔奢侈品,這些行為的發生都影響了學生的正確消費觀,這就使當代大學生缺乏對金錢和信貸的正確認識,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是一大不利因素。
當下互聯網財金融管理部門,對于整個信用監管來說,本質上是軟弱無力的。因此,很多信用公司在校園內開展業務推廣時,不用遵循信用要求,降低了整個行業的信譽度。如果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條框框和法律條文的約束,很多信貸部門都會充滿信心。
四、互聯網信貸發展亂象所帶來的更深層次影響
(1)加劇大學生形成不合理的消費觀念
當前所存在的各類互聯網信貸產品,根據互聯網的調查結果顯示,已經逐步進入到當今高校校園中。由于申請該信用貸款只需要大學生的一些個人資料,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能使廣大大學生能較為方便的獲得貸款,進行超前消費,這也加速他們不當的消費觀念的形成。使得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對象過于盲目,這也是網絡金融信用對大學生消費觀念最直接的影響。
通過更容易獲得的現錢,大學生從而忽略自己的還款能力,還選擇更加嚴重的超前消費,從而在借貸消費的路上越走越遠,進而在到了還款時限之后智能拆東墻補西墻,而相關的手續費和利息費用也越來越多,從而會將大學生的生活費消耗殆盡。
(2)信用消費觀念容易扭曲
互聯網信貸產品的出現,雖然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所不能獲得的物品,但同時也會對大學生的信用消費觀念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大多數大學生認為,只要用一些個人資料作為抵押,向互聯網信貸平臺支付一定的手續費,就可以滿足一定的愿望,即使不能按時還款,也不會有實質性的損失。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學生的信用消費觀念被扭曲,只是為了消費的目的,而信用的喪失卻沒有被注意到,而消費觀念自然會陷入誤區。
五、互聯網信貸下如何建立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念
(1)學校要加強互聯網信貸知識教育
當前的大學不只是學習高等知識,進行高等教育的地方,也是大學生邁向社會的第一站,高校不僅要為社會各領域培養更多的高端人才,還要幫助大學生樹立多種風險防范意識。在網絡金融信貸盛行的今天,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要把不斷加強大學生風險意識教育放在首位。
高校要定期舉辦講座,或者組織線上線下的課堂,向大學生闡述風險意識教育。針對目前存在的和未來可能出現的網絡金融信貸產品,應向大學生明確說明其本質,使大學生認識到這些網絡金融信貸產品是為了誘導大學生提前消費,同時也會讓學生形成不切實際的心理消費觀念。
(2)讓大學生知道超前消費意味著什么
要告知當代大學生,互聯網信貸意味著什么之后,并幫助其認知強化對風險的認知,從而讓大學生能夠看到互聯網信貸產品的本質。
首先,高校要通過講座以及上課的模式讓他們知道自己目前的經濟水平還不足以購買他們所追求的一些高消費產品時,他們可以通過分期付款來進行消費購買,但是需要明白并定位好自己的還款能力。還要向大學生闡述消費模式的改變會對他們所帶來的所有影響有哪些。在過去,消費行為由于是通過現金,而現在,在高速的網絡生活模式下,我們的消費行為過程已經從過去的尋求、接觸、理解、思考和購買模式轉變為需求、尋求和購買模式。線上線下的消費模式帶來了消費行為的變化,而這種行為帶來的心理變化是理性消費與沖動消費的根本區別。沖動性消費行為使人們的需求和欲望不斷膨脹,并伴隨著消費觀念的產生而超越。
(3)社會及政府部門要加強互聯網信貸的監管工作
對于整個互聯網校園信貸的管理力度需要不斷的加大,首先要在信息的導入和學生個人安全的保障上必須要做到充分的保證,必須加強相關信貸機構引導和監管網絡信息的宣傳和傳播,從而維持整個信貸機構的風氣。政府的相關監管部門還要與高校引導和學生自身消費心理建設一起努力,幫助當代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信貸觀念和消費觀念。
六、結語
當下社會正在進行著各種改革,金融就在經歷著互聯網金融的改革。互聯網金融信貸是當前新興的生命體,其主要影響群體是我國未來的消費類大學生。因此,研究網絡金融在我國大學生信用消費觀念中的作用,有利于網絡金融的進一步發展,從而解決當前一系列互聯網借貸亂象,保障當代大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錢歡雨,楊琳琳.校園貸現狀調查及大學生消費心理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9(18):148.
[2]孫曉炟.網貸消費對大學生消費觀的影響及教育研究[D].遼寧中醫藥大學,2019.
[3]姚阿娜.泉州市大學生校園網絡借貸的政府監管研究[D].華僑大學,2019.
[4]王璐.校園網絡借貸的風險防范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