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嫣梅
一、選題原因
眾所周知,課堂評價的效果是教學總結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驟,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教學課堂評價對于營造積極的學習氣氛和激勵學習興趣以及塑造邏輯思維等全方面培養學生素質的各個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使用課堂教學評價來幫助學生提高認知能力和建立良好的學習自信心以及內在的主動學習動力和自我發展渴望就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議題。除此之外良好的課堂評價在實現師生關系上也起著非常明顯的作用,對于塑造良好的課堂關系以及激勵這種關系產生的積極效果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無疑指明了教師課堂評價的重要性。
二、理論依據
通常情況下課堂評價的目的是通過具有鼓勵與激勵性質的語言或者其它形式的評價手段來鼓勵和激勵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注意能力和其他資源從而實現課堂評價的理想使用效果。正確的使用這些課堂評價的激勵手段可以更好的實現這些課堂評價的積極效果。
通常情況下而言,課堂評價一般又三種情況,一種是正向的評價,即使用稱贊和鼓勵的語言或者其他評價手段來進行正面的積極的評價。第二種是中性的評價,即使用中性或者態度立場較為中立的語言或者其它評價手段來實現中立的評價立場的表明.第三種則是負面的評價,即使用負面的或者批評性質的語音或者其它評價手段來表明對評價者否定的立場和態度。
這三者為了實現不同的目的而各有不同的作用,正向評價的目的非常明顯,通過使用正向的評價來鼓勵學生,來實現一種正面或者積極反饋使他更加努力的對待學習,中性評價的目的則是傳統中國教育理念種常用的手段,給予這種評價通常是出于這種考慮即過分積極的評價可能使得被評價者過分自我肯定,從而拉高自我期望,結果真實能力和目標要求無法對等,從而在以后的路途上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過分差的評價則會傷害學生的積極性。負面評價的目的則是希望通過負面評價來使得不能正確認知現實的被評價者正確認知現實的方法來刺激學生使得學生轉變學習態度和思想認識。
這三個評價手段各有不同針對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效果和使用范圍,但是我認為對于小學教學而言,使用正向評價以及對小學學生的激勵尤為重要,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喜愛,感受到學生對自己的認可與肯定,獲得自我滿足感,在學生與教師激勵性評價中不斷進步,不斷學習。教學是一門藝術,通過鼓勵性評價,可以使學生擁有學習熱情,是學生良好學習的助燃劑。在小學教學階段,教學對象生理年齡小,心理上發育也不成熟,總的來說以絕大多數小學生的綜合能力而言,他們不能正確的認知世界和自我。這種情況下使用中性的評價手段,效果不明顯,缺乏針對性,使用負面評價的話無疑是對他們幼小的心靈世界的巨大沖擊。總的來看還是以使用正面積極評價為主,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群體塑造性格和價值觀念以及行為養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使用正面積極的評價手段更容易使學生們產生正面的學習動力,給予和維護學生群體成就感與滿足感,可以塑造自信良好的心態。可以看出,評價的鼓勵和激勵是必不可少。
三、具體案例分析
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改編自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的《船長》一課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們發問“如果你是船上的一名船員,你想對船長說什么?”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學生會表示對船長的敬意,但是可能有個別性格叛逆喜歡追新圖異的同學就會認為哈爾威船長過于重視名譽,耽誤了自己的生命,這時候一味的批判往往只會將這類學生推向價值觀念異化的深淵。正確的方式是,教師在聽了這名學生的看法之后,則可以對其表示:“你的想法的確十分獨特,人們為自己的生死去考慮,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是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生命并非最重要的事物。”通過這種引導方式,學生對文中哈爾威船長的形象能有更為清楚的認識,并且對其不惜舍棄自我的精神感到深深地敬佩。
四、總結分析
作為一名教學人員首先應該以教學基礎素養作為自身的基本知識素養,除此之外更應該有針對性的在相關教學內容中掌握一些條件性的特定場合的特定知識。更應該在長期的實際工作當中根基經驗和教訓形成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智慧。針對不同的學生要因材施教,評價內容要豐富,尊重不同學生的自身特點,注重學生的多元特性。同時注意在師生平等的、民主和諧的基礎上,營造出一種自然的、有利于師生共同成長的教學氛圍。能使教師更快地進入教師的角色,緩解教學帶來的緊張和壓力,使師生實現對話的可能。在進行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理應對學生的個人表現給予認真的評價,合理運用策略和技巧,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