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璇
摘要:教育戲劇是在教學活動中運用戲劇方法和戲劇元素,使學生通過戲劇實踐達到學習目標和目的。與專業戲劇表演不同,教育戲劇更側重于學生從戲劇表演中領悟知識,培養和提高創造性思維、語言表達、團隊合作等綜合能力。本文論述了發展教育戲劇的必要性和意義,通過分析秦皇島市發展教育戲劇面臨的困境,提出了推動教育戲劇進校園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秦皇島市;教育戲劇;進校園;建議
近年來,我國對學校的“美育”教育越來越重視,教育戲劇作為一門新興的藝術課程,迎來了迅猛發展的機遇。教育戲劇是在教學活動中運用戲劇方法和戲劇元素,使學生通過戲劇實踐達到學習目標和目的。與專業戲劇表演不同,教育戲劇更側重于學生從戲劇表演中領悟知識,培養和提高創造性思維、語言表達、團隊合作等綜合能力。在歐美國家,教育戲劇早已被納入學校教學課程,相比之下,我國教育戲劇尚處于起步階段,而且作為一種“舶來品”,教育戲劇在校園的普及和推廣并不是一帆風順。如何推動教育戲劇走進校園,融入孩子的生活,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以下筆者對我市發展教育戲劇提出幾點見解。
一、 我市發展教育戲劇面臨的困境
(一)教育部門認識不到位,教育戲劇缺乏發展環境
美育教育是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美育教育長期被忽視,是“四育”中的短板。國務院辦公廳多次發文要求強化美育教育。200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的藝術課程越來越走向綜合,不僅音樂和美術開始交叉融合,戲劇、舞蹈、影視等也進入藝術課程。”這是教育戲劇首次被納入綜合藝術課程。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學校可以通過開設教育戲劇課程強化美育教育。然而,受高考等客觀條件的制約,很多學校不重視美育,也沒有真正把美育納入課程體系。開設美育課程的學校大多也是重應試輕素養,存在應付、擠占、停上美育課程的現象,連最基礎的音樂和美術課甚至是體育課都被擠占,開設教育戲劇這些新興藝術課程更是難上加難。還有一些學校沒有明確戲劇進校園的真正意義,雖然開設教育戲劇課程,但僅僅通過培訓部分學生打造一兩個兒童劇,展示教育戲劇進校園的成果,應付教育部門的檢查。
談到戲劇,很多人感到是陽春白雪,很高大上,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距甚遠。在英國,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戲劇課程伴隨學生的整個教育階段。歐美國家中小學每周都會組織學生觀看戲劇,每學期學校還要組織學生參加戲劇展演。相比之下,我市每年可供學生觀看的兒童戲劇有多少呢?也許很多孩子走進劇場之前都不知道什么是戲劇。
(二)教師缺少教育戲劇的專業素養和技能
教育戲劇專業老師的缺乏、整體素質不高,也是阻礙我市校園教育戲劇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師范院校沒有開設教育戲劇的專業課程,這就導致教師沒有教育戲劇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參加工作后,短期教育戲劇培訓,要形成一個系統的專業教學體系是十分困難的。戲劇表演專業的教師側重表演不注重教育,這就造成戲劇和教育脫節的現象。還有一些院校已經開設了教育戲劇課程,卻讓語文老師教教授育戲劇課程,在輔導過程中,教師缺乏對教育戲劇的準確認知,將“教育戲劇”和“戲劇教育”這兩種不同的概念混為一談,盲目地按照傳統教學模式教授。只是單方面的傳播知識,過多地強調舞美效果和孩子表演水平的提升,卻忽視了孩子的內心感受,這就失去了教育戲劇的內在價值。
(三)家長對教育戲劇的認知與關注不夠
如今作為家長的80、90后們,受益于素質教育,逐漸摒棄了老一輩“分數至上”的傳統教育觀念,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藝術特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聊天的話題都是圍繞著“你家孩子上什么培訓班呢?”市場抓住了家長們的心理,資本迅速進入培訓機構領域。面對鋪天蓋地的各種藝術培訓班,家長們爭先恐后,趨之若鶩。但是,藝術教育和培訓的主要側重于學生藝術技能的提升,對孩子心理健康和情緒管理關注不夠。眾所周知,0至6歲是兒童學習情緒管理的關鍵時期,然而,日益火爆的各種少兒藝術培訓市場,教育戲劇培訓機構卻是風毛菱角。一方面,由于我市校園教育戲劇的普及率低,很多家長甚至沒有聽說過教育戲劇這個概念,認為“教育戲劇課程是培養小明星的,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演員,更沒有必要接受戲劇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戲劇教學成效很難用分值來測試和評估。對于某些學科如鋼琴、舞蹈等技能培訓,家長能夠通過考級了解孩子學習的效果,但是教育戲劇是對孩子的影響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沒有固定的評價標準。因此過分地注重顯性成果的家長們不會去考慮教育戲劇這門藝術課程。殊不知教育戲劇潤物細無聲,其對兒童整體素質的提高,需要家長慢慢感知。
二、 我市推動教育戲劇進校園的必要性和意義
(一)提升情緒管理和社會交往能力
目前,青少年心理問題已成為阻礙我國學校教育的一大隱患。一言不合就跳樓,目中無人的小公主、小皇帝,交往障礙等問題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們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家庭對獨生子女的過度保護,使孩子以自我中心,心里脆弱,責任感淡薄。很多家長只看重孩子身體素質和分數,卻忽視了情緒管理能力。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不僅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它還有助于提高兒童的人際交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青少年情緒管理需要用開放式的教育和他們進行心理溝通,教育戲劇通過情景游戲的方式鼓勵和引導孩子學習情緒管理。教育戲劇課程內容多取材于青少年生活息息相關的題材,在虛擬的世界里,讓孩子在假扮角色中體味人生百態。在戲劇表演中,孩子們在虛擬世界中探索和測試自己的想法和與他人的關系,并借助戲劇形式積極地表達內心所想,宣泄情感,減緩壓力。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沒興趣已成為困擾家長的難題。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習的過程沒有給孩子愉快的感受,只能被動接受。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他們快樂學習呢?戲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好方法。教育戲劇通過虛擬場景創造學習機會,“假如這樣,會怎么辦呢?”通過開放式的教學啟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戲劇課多采用形式生動、靈活新穎的教學方法,將知識通過故事、音樂、舞蹈等元素呈現出來,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盡情的唱歌、跳舞、抒發情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如同在做游戲,更利于孩子釋放天性、張揚個性、激發想象力。在游戲和戲劇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潛移默化的獲取了知識。在排演過程中,學生的自信心不斷增強,有了自信心,學習興趣就會提高。教育戲劇還可以作為教學輔助,與其它學科滲透融合。把枯燥的單學科學習和藝術聯系起來,通過學生的參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表演過程中,體驗角色、感受情緒、思考問題,指導教師通過啟發式、互動式、游戲式的教學理念來實現教學目標。
(三)提高表達和溝通能力
隨著教育部對高考制度全面改革的興起,宣告了大語文時代的到來。語文學習不再局限于課本中的理論知識,更注重表達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思辨能力等綜合素質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是語文學習的基本素質之一。教育戲劇課程是通過故事創造語言環境,讓學生不斷地在虛擬情境中使用語言,這正是全面提高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的最佳方法。從閱讀,改編,排練和表演戲劇作品到演出后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都是對學生聽、說、讀、寫的全方位培訓。這種能力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而不是生硬的灌輸。另外,表演時為了更清楚的呈現劇情,學生要根據不同角色的需要,變換聲音、語調、語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就能靈活地運用語言,甚至重組創造語言,這對學生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的提升有相當大的效果。
三、我市推動教育戲劇進校園的幾點建議
(一)政策扶持,建立教育戲劇課程體系和考評機制
政府部門的政策扶持是推進教育戲劇進校園的關鍵。臺灣是我國最早接受并率先進行兒童戲劇教育課程研究的地區。臺灣教育部門頒布法令,明確把戲劇列入九年一貫制課程,教育戲劇逐漸成為臺灣地區國民教育的課程科目。我市政府應把教育戲劇作為加強“美育”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放在突出位置,將教育戲劇進校園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議程。結合我市各類院校美育教育的情況,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落實好教育戲劇進校園的各項任務。
推進教育戲劇進校園,離不開學校課程體系的設置。教育部門要根據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情況擬定教育戲劇的教學目標,構建課程體系。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制定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做好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銜接,并根據教育發展變化,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教材的編寫還要注重教育戲劇與其他日常學科的滲透和融合,把教育戲劇作為語文、歷史、數學等學科的輔助工具,讓學生在表演中學會思考,發揮想象力,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除了設置科學課程體系,還要建立科學的課程標準評估制度。學校要制定教育戲劇教學課程評價標準和教師崗位責任制考評細則,考評工作每學期進行一次,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教育部門要定期對各院校課程教學質量進行監測和督導,將戲教育劇課程評價作為學校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標。市教育局要組織教研人員定期對學校教育戲劇教學工作進行調研,總結經驗和成績,不斷探索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二)加大投入和幫扶,縮小城鄉校際差距
政府應以各種形式籌集資金,改善鄉鎮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學條件,滿足學校開展戲劇教育課程的基本需求,縮小城鄉校際差距。加大幫扶力度,加速推進鄉鎮學校教育網絡資源全覆蓋,充分利用多媒體遠程教育資源為教學服務,通過互聯網向鄉鎮學校提供優質戲劇教育課程,實現資源共享。教育部門還可以與群藝館、劇團等相關單位合作,組織選拔優秀的文化藝術工作者深入鄉鎮學校,開展藝術支持教育的志愿服務活動,讓鄉村學校的孩子也有機會接受戲劇教育。加快推進城市和鄉鎮兒童劇場建設,政府給與每個家庭兒童劇票價補貼,發放兒童劇公益演出體驗票,培養家長從小陪伴孩子觀看兒童劇的習慣。
(三)學校重視師資配備,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學校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戲劇進校園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打造一支業務精湛的專業教師隊伍。目前,我市中小學不缺少專業的教育工作者,高等院校也不缺乏專業的戲劇表演工作者,真正缺少的是懂得教育的戲劇工作者。如何提高教育戲劇工作者的整體素質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針對在校師范類專業學生,高等師范類院校要增設校園教育戲劇專業課程和選修課程,培養專業的教育戲劇教師。其次,針對已畢業的教育戲劇骨干,教育部門應出臺校園教育戲劇課程教學的培訓政策,提高教師的戲劇素養和教學技能。鼓勵學校和專業戲劇團體建立教學聯盟,可以邀請專業藝術院校的藝術家、導師開展短期培訓班、講座。幼兒園、中小學校要定期組織相關教師參加戲劇學院專家舉辦的戲劇培訓班,讓畢業的戲劇教育骨干重返校園,提高教育戲劇的理論水平。
(四)教師正確引領,把課堂還給學生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教師對課程的理解水平和專業能力決定了教育戲劇課程質量的優劣。只有懂得教育,又懂得戲劇的老師才能擔當戲劇教育的教學工作,才能將戲劇和教育結合。首先,教師要明確教育戲劇課程的真正意義和標準。不要過度地關注孩子演得是否像,舞蹈跳得是否漂亮,為了追求表演效果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表演排練,而是要鼓勵學生打開身心,在表演中體驗和探索這個世界。因為教育戲劇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在表演過程中提升綜合素質,而非演出效果。第二,教師要尊重差異,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存在性格、能力、喜好等個體差異。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差異,根據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表演中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優勢,增強自信心,又鼓勵學生主動克服不足,實現教育戲劇效果。三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戲劇的英文是“Play”,和英語中的游戲是同一個單詞,對孩子來說教育戲劇就是玩“過家家”,在游戲中體會認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總是告訴學生演什么,怎么演,讓學生被動的按照指令表演。教師應該起引導、引領作用,留給孩子更廣闊的空間,鼓勵他們主動思考,盡情地釋放天性,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五)家長轉變觀念,積極參與
父母在教育戲劇的發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家長們在背負著應試教育的同時,樂此不疲地奔波于各類培訓機構。這些培訓課程真的可以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琳瑯滿目的培訓機構大多是側重于藝術技能的培養。人生就像一場賽跑,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即使贏在了起跑線,接下來還能跑多遠,能堅持多久,其實堅持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宋慶齡先生一生關注兒童教育,她曾說過“通過兒童戲劇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來影響兒童和兒童的精神世界,使他們有一個合理的心理結構和知識結構,從而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因此家長們要轉變觀念,主動認識教育戲劇。首先,家長可以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教育戲劇講座、網絡等方式主動去了解教育戲劇相關知識以及對于孩子的重要影響。二是多為孩子提供戲劇環境。支持鼓勵孩子參加學校的戲劇社團活動,平時多陪孩子走進劇場觀看兒童劇。在家里,父母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互動游戲,比如老師講課、招待客人、照顧病人等。另外,還可以陪孩子進行繪本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角色扮演,通過互動表演家長不僅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還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