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友
摘要:在教學改革實踐新常態下,教學方法隨之增多,客觀上為教學體系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提高教學效率創造有利條件,其中問題教學法作為新型育人模式之一,主要是指師生以問題為載體進行交流互動,教師可面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亦可根據學習需求自主提問,在分析、解答與提問進程中消化吸收所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綜合質量,問題教學法應用價值可見一斑。本文以牛頓第二定律教學為例,探析高中物理問題教學實踐意義及作用,以期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物理;問題教學法;意義
牛頓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學難點、重點之一,教師需通過教學實踐確保學生可以掌握牛頓第二定律內涵,質量、力、加速度之間的關系。掌握控制變量法應用方式,可利用圖像分析法解析物理量,掌握該定律、公式應用方法。學生能夠運用物理知識進行實驗,探索發現物理規律,形成科學觀念、創新觀念、實驗探索等觀念,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科學實驗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核心素養,在學習進程中體會物理魅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物理教學質量得以有效提高。基于此,為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探析問題教學法的實踐意義及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一、探析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實踐意義
(一)預習與復習。為保障學生可以靈活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物理核心素養,教師應運用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預習、復習物理知識,確保其知識體系融匯貫通,為學生科學開展物理學習與實驗活動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可面向學生提出如下復習問題,如何理解加速度,加速度公式是什么,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因素有哪些,牛頓第一定律是什么等,指引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奠定牛頓第二定律學習基礎,助力學生建立良好的物理學習體系,通過運用問題教學法為教學實踐鋪平道路。教師在針對學生問題回答情況進行點評、補充前提下,提出如下預習問題,如加速度、質量、力有哪些關系,牛頓第二定律內涵是什么,其公式表示什么意思等,使學生在問題指引下自主學習,在預習本節課內容過程中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其中學生自學、解決問題、總結分析、探討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過程[1]。
(二)知識講解。在知識講解前教師可提問道:“牛頓第一定律帶給你哪些啟示?”有些學生回答道:“若物體不受力則呈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教師在肯定學生回答問題積極學習狀態前提下繼續提問道:“若物體受力不等于零其運動狀態是怎樣的?”而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探尋影響物體運動狀態相關因素,為此教師可鼓勵學生群體帶著問題進行實驗,選擇兩個質量不等的物體,對其施加一定的力,觀察物體運動情況,使學生明晰物體質量與加速度的關系,即在m不變情況下,F↑,加速度↑,在F不變時,m↑,加速度↓,同時引導學生思考a、F、m定量關系,在該問題加持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鼓勵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法”設計物理實驗,用紙帶、小木塊、小車、打點計時器、木板等材料進行實驗,使學生在實驗進程中得以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相關基礎知識。
為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樹立科學探索意識,教師可鼓勵學生運用身邊的工具及素材進行實驗創新,如有的小組將兩枚扣子中間黏貼一定厚度的紙板制作成齒輪,將小車一端連上線并與桌腿方向一致,在線的另一端懸掛橡皮,且不斷增加橡皮數量,觀察小車運動情況,記錄F與m,在組內分析數據,得出學習結論,繼而掌握牛頓第二定律,同時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創新實踐等能力,契合新時代立德樹人內涵,基于學生在合作實驗進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進程中將深入掌握物理知識,提高問題教學法應用質量。
(三)例題解析。例題是教師應用問題教學法重要手段之一,以例題為導向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可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如題:在應用打點計時器研究質量、加速度、力的關系時,以下做法正確的是(? )A、摩擦力平衡時,用細繩懸掛重物,在小車上系定滑輪B、在改變小車質量進程中無需關注平衡摩擦力C、在實驗進程中先放開小車而后開電源D、“小車質量大于重物質量”若無法被滿足則對實驗結果不會產生影響。學生通過解答該例題明晰平衡摩擦力對實驗不會產生影響,其與小車質量的變化無關,達到幫助學生夯實物理基礎知識的目的,體現問題教學法實踐意義。為保障例題解析科學高效,學生可在思考問題進程中有所收獲,教師應靈活調整物理問題,科學設計例題,確保例題內容契合學生學習訴求與教學需求,為體現問題教學法實踐意義奠定基礎[2]。
二、探析發揮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教學法作用的方略
(一)樹立問題教學意識。教師需明晰提問主體、設問意義等教育目標,樹立問題教學法實踐意識,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時,可鼓勵學生提出學習問題,明晰學生自學成果,以學生所提問題為導向調整物理教學方案,拓展問題教學法應用途徑,使學生得以充分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知識。
(二)創新問題教學法實踐模式。例如,教師在進行例題解析教學時,可采用微課教學法,在層級教育思想指引下,運用網絡整合物理例題教學資源,根據學生牛頓第二定律知識掌握情況合理設計例題,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使問題設計更加多元,學生在解析例題進程中掌握物理知識,提升其核心素養,同時可以網絡為依托在線提問,建立線上、線下問題教學聯動體系,繼而發揮高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積極作用。
(三)做好教學總結。在教師結束牛頓第二定律教學后應提出若干問題,如“什么是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質量、外合力、加速度關系是什么”、“牛頓第二定律公式是什么”、“牛頓第二定律具有哪些特點”等,用以檢驗學生學習實況,以問題為載體梳理其物理學習思路,彌補課堂教學缺陷,做好物理教學總結,使問題教學體系更加完善,為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奠定基礎[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教師應科學運用問題教學法,樹立問題教學意識,鼓勵學生自主提問,創新問題教學法實踐模式,做好教學總結,體現問題教學法實踐意義及作用。
參考文獻:
[1] 田曉華.淺議如何在高中物理課堂中實施問題教學[C].//2016年4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
[2] 宋文久.對高中物理"問題驅動教學"的一點小見解[C].//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 第十一卷..
[3] 左廣虎.問題式教學法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J].魅力中國,2019(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