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娟
摘要:歷史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高校學習,掌握知識的同時建構歷史觀,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和發展歷史思維,并對學習和成長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知識記憶;高效教學;歷史觀
一、思維導圖的必要性
歷史包含諸多學科知識,讀史猶如讀紅樓夢,從不同的角度和出發點都可以有不同的收獲,得以以史為鑒,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以指導。然而,目前情況下,為了取得更滿意的成績,中學的歷史教學越來越失去活力,失去學科對孩子成長的指引作用,失去對其他學科學習的促進作用。
中學生,三年時間需要學習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外加世界歷史的全部,內容跨度之大,史實之繁雜,對學生記憶和理解理清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同時中學生要學習的其他學科內容同樣多而雜,如何在40分鐘課堂內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有收獲,同時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輕松應對考試,實現學生、家長、社會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一線老師更多的思考如何在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幫助孩子們從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看待歷史問題,多方面分析和評價歷史,從而構建自己的歷史觀,科學的方法技巧至關重要,就歷史學科和中學階段學生的共同特點,圖形技術也就是思維導圖,是一種發散性思維,可以很好的在記憶、學習、思考等角度開發大腦的潛能,既能有效提取知識,減輕負擔把書讀薄,幫助提高成績,又能夠建立宏觀史學觀,發揮“為鑒”的作用。
二、思維導圖這樣用
(一)思維導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操作步驟
1、導學
教師在歷史課堂上應用思維導圖時,為了能夠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教師要善于對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確歷史課堂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為思維導圖的繪制做好鋪墊。在教學情境創設的時,要注意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以中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為基礎,為學生理解歷史學習內容奠定良好的基礎。
2、思維導圖的繪制
歷史學習的主題是思維導圖繪制的基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材料內容,帶領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中學生可以以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程度為基礎,選擇適合自己的思維導圖繪制方式。常見的方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第一、學生可以一邊看歷史教材,一邊繪制思維導圖。第二、學生自行繪制思維導圖,在繪制之后查閱資料。第三、學生看完教材內容之后,再繪制思維導圖。
3、思維導圖展示
學生在完成繪制任務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將其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讓學生講解自己繪制的內容,教師要在這一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恰當的交流,解決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
4、思維導圖的拓展
學生在展示自己的思維導圖過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歷史素材,以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知識為基礎,為學生進行拓展。幫助學生進行更多的歷史知識拓展,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幫助其進行知識的應用,用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實現知識的拓展和遷移,實現學以致用。
(二)思維導圖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條件
1、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
在歷史課堂上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要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點,首先要能夠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提綱,供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繪制的參考。其次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讓學生有信心、大膽的根據自己的基礎知識,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同時,教師要在學生展示思維導圖時,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對學生進行激勵和肯定,并能夠指出學生的思維導圖繪制的問題和漏洞,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構建出歷史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歷史思維。
2、對學生的要求
在收客前,學生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包括繪制思維導圖的紙、筆,此外學生必須學會使用思維導圖表征已掌握的歷史知識,具有自主思考和學習其中存在問題的能力,并能夠認真的傾聽學生學習過的知識。
3.教學環境
思維導圖應用在中學歷史課堂上,并沒有過多的限制,最好配置投影儀、多媒體設備等,為學生思維導圖的展示和教師講解提供便利。同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繪制的過程中,充分的體現自主性,教師要進可能的為學生創建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的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
思維導圖是讓學生用符號、字詞、線條、顏色等繪制發散型圖案,構建清晰的知識體系。既突顯重點知識,又幫助形成深刻的印象,促進歷史知識點的學習;發散型的圖案,有助于邏輯思維能力的發掘,歷史思維形成;鮮艷的顏色,清楚的線條,將課本知識條理化,海量知識簡潔化,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謂一箭多雕!在具體的學習中,我們可以通過具體的課例來進一步認識思維導圖的使用。
在《中國共產黨誕生》這一課中,學生需要掌握李大釗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共“一大”“二大”的內容、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如果只是單純的死記硬背,學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并且容易遺忘,因此我們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將知識條理化,加深理解高效完成教學目標,完成第一步。
學生通過圖案技術掌握單個知識點,我們繼續采用思維導圖,對知識點進行發散,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過程和影響,既貫穿知識形成知識鏈,又培養學生把握事物內部的聯系,增強理解歷史事件的能力,形成歷史思維,完成第二步。
這時,學生掌握了如何采用思維導圖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我們進一步探究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革命勝利不懈探索和奮斗的結果,這樣一種前赴后繼的奮斗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是我們今天學習和將來為國家建設做貢獻所必備精神!完成第三步。
通過思維導圖的不斷發散,完成三步曲,學生基本達到了由點到線再到體的學習,達到教學三維目標的實現。另外,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創設直觀的歷史情境,激發興趣,全面了解歷史知識。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組內補充完善,組間對比分析探討,老師指導,使得思維導圖全面涵蓋教材內容,知識體系完整,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深化知識,鞏固記憶;升華思想,指導學習!
三、應用過程中要注意幾點
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利用思維導圖既能幫助學生了解到歷史發展的規律;又能了解歷史事件的內在邏輯關系,還能發揮主體性,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在使用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一)了解學情,知己知彼。
這里包括了解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對課本的概括分析能力,還有就是對思維導圖的了解和使用能力,否則將會停留在單一內容知識結構圖的水平上,久而久之,喪失學習的興趣,也無法形成歷史思維,更不要談及歷史觀!
(二)持之以恒,不斷創新。
當前的考試模式,對成績的片面追求,社會學校都對分數有要求,對教師施加壓力,往往對學生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要求沒有體現,從而專業水平要求低,思維導圖停留在建構基本知識點的層次,流于形式,缺乏更多的思考和創新,最終被淘汰于學習過程。
(三)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教師角色決定了好為人師這一特點, 一方面,會出現對學生思維導圖評價過于武斷,缺少積極的鼓勵和肯定,妨礙學生思維創新,甚至打擊積極性;另一方面,會不經意間將自己的思維方式灌輸給學生,忽略個體差異,使得思維導圖流水線式生產,缺乏個性特色。所以,在思維導圖的使用上,我們既要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又要有針對性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引導從課到單元再到一個歷史時期的導圖設計。
總之,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推廣使用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一定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幫助學生節省更多的時間在其他學科上,但在采用的過程中,作為指導老師一定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采用多種表現方式展現歷史,建立系統的歷史知識同時構建歷史觀,為今后更進一步的學習做鋪墊!
參考文獻:
[1] 張健花.如何將思維導圖法有效融入歷史教學.中學教學參考,
[2]張金芳.思維導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中學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