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美
摘要:語文是一門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礎學科。學好語文可以使智力落后的學生有一定的社會知識和自然知識,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學好語文能為智力障礙的學生奠定融入主流社會的基礎。然而,由于智力落后的學生“識記速度緩慢,保持不牢固,再現困難,遺忘快”,這使得他們學起語文來格外的吃力,從而導致他們越學越沒勁越學越不想學。為了提高學生在語文課上的學習效率,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現在上課時大部分同學都能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靜地上課,并且語文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些成績的取得,無疑要歸功于平時教學中的“寓教于樂”。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學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幫助智力落后兒童克服不良心理
教師要在學習和生活各方面尊重、關心、愛護學生。使他們感到自己不是被拋棄的人,不是一無是處的人,體會到被尊重和被接納的喜悅,逐漸忘卻過去遭受挫折和失敗的痛苦,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老師如果想要上好一堂課,首先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充滿愛與快樂的教學環境,使他們克服退縮、壓抑、自卑等不良心理。這樣他們才敢在教室里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意愿。因為他們知道即使錯了,老師也不會批評他們的。這也是“寓教于樂”的前提,如果學生連教室都不愿意進入,教師如何“寓教”呢?比如上實用語文第七冊的《春節》,我就會提前把教室布置得喜氣洋洋的,在教室里掛著裝飾鞭炮,把后面的黑板裝飾成一個貼著春聯的門。同學們一進教室就立刻感受到了春節的氣息。當我問:“春節我們都做些什么?”同學們就會根據我的教室布置來回答問題。整個課堂的上課氣氛非常的活躍,大家好像沉浸在歡快的節日當中。
二、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教師在教學之前,要全面系統地了解班級中每個學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避免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試想,如果一個連自己班級的學生都不熟悉的老師,如何創造讓他們“樂”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呢?理解能力低又直接影響說話能力的發展,他們說話的困難更大,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要求時,講不清、無條理,不連貫是經常發生的,甚至用手勢,用點頭、搖頭來表達意思,而不愿用語言。例如我會在導入環節運用談話的方式。但是由于學生們的生理缺陷,他們大多不太喜歡這種導入方式。后來通過了解我得知,我們班的同學非常喜歡“喜羊羊”這個動畫角色。于是,在實用語文第二冊《吃飯》這堂課上的導入環節,我就給自己戴了個“喜羊羊”的頭飾,學著“喜羊羊”的講話方式,把自己定位為“喜羊羊”,這樣輕易地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看到了自己喜歡的“喜羊羊”,平時不主動開口的孩子們都非常積極主動地回答“喜羊羊”的問題,導入的談話氛圍也就非常的熱烈。
三、用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
在課堂上學生是主體,能否上好一堂課,學生的注意力有沒有集中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注意力集中,老師和學生才能互動,學生才能完全融入到教學氛圍當中去。但是,由于智力落后兒童不隨意注意占優勢,使得他們的注意中心是以自己的興趣為中心,注意的穩定性差,并且難以轉移,他們很難像普通兒童那樣將自己的心理活動集中于一個對象上,他們集中注意的時間大約只有10至15分鐘。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引起和維持注意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針對這一點,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一樣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比如在上實用語文第七冊《禽類》這一課時,課文中要求學生說出什么動物喜歡吃什么。我就設計了一個釣“魚”的環節,讓學生戴著各種動物的頭飾,用自制的帶鉤的魚竿去釣各種動物的相應的食物。在新授課時,同學們都非常注意地在聽老師說什么動物吃什么東西,因為他們要根據老師的提示去釣“魚”。通過這么一個游戲,同學們就比較快比較準確地記住了什么動物吃什么食物了。
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游戲,很容易就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知識上,比較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對于師生的交流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把課本里的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利用直觀教具,變書面為生活
知識源于生活,把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我們要變書面內容為生活內容。根據智力落后學生抽象概括水平低的思維特點,我們要變書面的抽象內容為直觀的生活內容,從實際出發,使智力落后學生在具體形象中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學習。所以我們可以創設簡單易懂的教育訓練內容,所用的教具也要生動直觀,最好是實物,接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看得見,摸得著,這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日常知識。比如在上實用語文第一冊《碗勺筷》時,如果在讓學生認識這些吃飯用具時只出示圖片就顯得枯燥無味,而且比較抽象。于是我出示了實物的碗勺筷,簡單又明了。復習的時候我又設計了大象請客的環節,直接在每個學生的面前擺了碗、勺、筷,并且在碗里放了水果甜湯,然后讓學生按照老師的指令進行用餐:“現在請拿起你們的勺子,用勺子來喝湯”,“現在請拿起你們的筷子,用筷子夾起碗里的水果”“現在請端起你們的碗,把沒喝完的甜湯喝掉”。這樣的設計既能讓學生很快地認識吃飯的用具,也能很直觀地讓學生了解這些用具的用途,而且學生們也學得非常的開心。與此同時,我還能給學生滲透一些禮貌做客禮貌待人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多學科綜合,增加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新穎性
培智教育工作者應該遵循“小步子,多循環,呈螺旋狀上升”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原則上每堂課的教學內容不能太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變換刺激方式,也就是說要不斷地變換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巴粋€系統的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保證提高教學過程的效果,刺激學生認識的積極性,并加深所學的知識。而更主要的是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币虼嗽谡Z文課上,我們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將數學、美工、常識、音樂、體育等知識有機地整合到一起,使學生學習的知識更為豐富,盡可能讓學生通過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去感知、理解、記憶和應用所學的知識。比如在教實用語文第五冊《常見的食物—蔬菜類》的時候,我把課文中出現的蔬菜都一一地擺在講臺上面,先讓學生數數我帶了幾種蔬菜過來,然后讓學生去觀察它們的顏色、形狀,甚至去咬看看是什么味道。接著,我把蔬菜切開,讓學生去比一比切開后蔬菜的不同,并讓學生在蔬菜的橫截面上涂上染料,把形狀印在紙上,編排成圖畫,同學們在印泥的時候我還播放音樂,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完成自己的作品。最后,我利用蔬菜玩“擊鼓傳花”的游戲,當然那花就由蔬菜來代替了。當鼓聲停下來時,蔬菜在誰那里,誰就得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不管有沒有拿到蔬菜的同學都在踴躍地回答老師的提問,整個課堂氣氛老師和學生的交流溝通非常的和諧、愉快。
在語文教學中,我發現把各個科目整合在一起,雖然教學進度慢了一點,但是學生學到的知識比較容易記住。這樣一來,學生在堂課上能自始至終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也就真正成為了學習過程的主體。同時,這還有助于對智障學生綜合能力和心理品質的培養,優化了培智語文教學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湯盛欽.特殊教育概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07-01
[2]劉東剛.簡論教學游戲的教育功能[J].現代特殊教育論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