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迪 孫永吉

摘 要: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主要是利用清水河、鹿辛運河和壓力管道向周口和商丘7縣2區的城鎮生活和工業供水,工程的建設和運行都對水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針對工程建設與水環境之間的關系,提出水環境保護的對策,提升水環境質量,推動工程環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引江濟淮;河南段;水環境;影響;保護
中圖分類號:TV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3-0001-02
1 工程概況
引江濟淮工程是由長江下游向淮河中游地區跨流域補水的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工程溝通了長江、淮河二大水系,輸水航運線路穿越長江經濟帶、合肥經濟圈、中原經濟區三大發展戰略區,其主要工程效益包括解決淮河干旱缺水、發展江淮航運、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態等。按工程所在位置、受益范圍和主要功能,自南向北劃分為引江濟巢、江淮溝通和江水北送三部分。
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屬于江水北送的一部分。主要是利用清水河、鹿辛運河和壓力管道向周口和商丘7縣2區的城鎮生活和工業供水。輸水線路總長度為195.14km,總投資約73億元。
2 水環境影響
工程建設對水環境影響按施工期和運行期劃分,不同時期的影響不同。
2.1 施工期
施工期主要是施工生產廢水的處理影響。施工廢水主要包括混凝土養護廢水、混凝土拌和系統沖洗廢水、砂石料沖洗廢水、施工機械、車輛檢修廢水以及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等。
養護廢水經過吸收和蒸發,不會進入河道,不會對地表水體產生影響;混凝土拌和機沖洗廢水混凝土量要小得多,加強施工管理,混凝土沖洗廢水采取沉淀措施后回用,不會對地表水體產生影響;施工產生的施工機械、車輛檢修廢水等經過處理達標后能循環利用的盡量利用;施工期產生的生活污水排放特點是:瞬時流量大,水量在時間上分布不均;污水排放具有連續性;污染物主要以COD、BOD5、總氮、總磷為主,COD、BOD5濃度分別可達300mg/L、250mg/L,同時含有較多細菌和病原體,需經過處理后才能循環利用。
2.2 運行期
運行期影響主要是對水文情勢、地下水、地表水和水資源等方面。
對水文情勢的影響:工程利用清水河、鹿辛運河現有河道輸水,河道現狀非汛期時,河道流量相對較小,有的河段甚至斷流,水環境不斷惡化,通過引提水入河后可適當改變現有的水環境。
對地下水的影響:工程供水范圍內,現狀工業、農業、城市生活用水等主要靠超采地下水供水,為河南省淮河流域缺水最嚴重的區域,通過引提水入河后可適當改變現有的水環境和缺水現狀,可有效減少地下水開采。
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工程施工期,隨著施工人員及機械的撤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逐漸降低;工程運行期,通過引提水入河后可改善水質,擴大水域,地表水環境得以改善。
對水資源的影響:工程的建設將為7縣2區更好利用水資源提供必要的條件,提高供水的保證率;為打造宜居河畔環境提供條件。
3 水環境保護對策
3.1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利用河道或管道向商丘市、周口市的5縣2區和永城、鹿邑2個直管縣提供城鎮生活、工業用水,新建試量、后陳樓、七里橋、和新城4座調蓄水庫。工程建成后當地政府應對相應的河道、管線和調蓄水庫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通水供水前,主管部門或地方政府應結合項目特點及本地情況,出臺制定相應的環保法規、制度或管理辦法。
(1)劃定水源地保護區,調整水功能區劃,加強管理。工程建成后當地政府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將水源地保護區的設置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水污染防治規劃,保障供水水質達標,相應調整區域水功能區劃,并根據水源地水質保護要求加強管理。建成后,以保護水源地為原則,管理部門應編制污染防治規劃和水污染風險應急預案,并予以實施。
(2)加強水質監測。運行期間,應加強流域內和水庫內水質的監測.包括水庫上游及河段的水質監測。其中水庫水質監測頻率不應少于3個月一次,確保供水安全。
(3)隔離措施。對水源地取水口采取隔離防護,通過在保護區邊界設立隔離防護措施,防止人類活動等對水源地的干擾,攔截污染物直接進入水源保護區。在清水河、鹿辛運河兩條河流未設隔離網的河段沿河道兩岸設灌草籬笆,并在河流及調蓄水庫適當位置設保護區界標、交通指示牌和宣傳牌。根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管理要求,在清水河、鹿辛運河兩條河流流經村莊、人類活動頻繁地域處及進出保護區的主要道路路口和調蓄水庫設置界標、指示牌和宣傳牌。保護標志應明顯可見,如圖1所示。
(4)風險防控。為滿足輸水要求,需對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境內清水河段、鹿辛運河段輸水線路進行清淤疏浚,河道開挖后,橋梁樁身變短,下部結構受到影響,橋梁安全存在隱患,無法繼續使用。為避免交通可能對河流造成的不利影響,過水橋面均設計了高度不小于1.10米的防撞墻;事故水直接進入河道,造成的影響需要很長時間來恢復,為避免可能發生的事故水造成不利影響,對橋梁在兩側均設置排水管排水,且引流至河堤以外低洼地帶事故池。
3.2 供水水質保護
清水河、鹿辛運河現狀水質為Ⅳ~Ⅴ類。地方相關部門應以輸水河道水質達到Ⅲ類為目標,在輸水涉及的相關河湖達到相應水質要求、工程相關地方性法規頒布實施前,不得實施調水、輸水。供水水質目標擬定為清水河及鹿辛運河鹿邑段水質2020年底前水質全段優于Ⅲ類,保障供水水質。
(1)鹿辛運河。經現場調查,目前鹿辛運河沿線居民生活污水、農業生產污水和企業生產廢水直接入河,河岸垃圾對河流造成面源型污染,水質較差。沿河共有排污口13處,基本上都為管道排放形式。
要落實政策文件,明確河道水污染防治目標任務,強化源頭控制,堅持水陸兼治,統籌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加強排污口監測與管理。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提標改造,提高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加強水系連通,實施清淤疏浚,構建健康水循環體系。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優化養殖業布局,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準入門檻,嚴格執行國家及省相關產業政策,控制產業發展導向目錄內禁止和限制的工藝、產品,從嚴審批高耗水、高污染物排放、產生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督促沿線企業完成增設污水處理設施和監測設施。
(2)清水河。清水河沿線排污口較少,無工業企業,目前存在城鎮生活污染、農田面源污染、規模養殖場配套糞污處理設施比例少,養殖污水直排入河、農村生活污染等問題,水質較差。
要明確河道水污染防治目標任務,強化源頭控制,堅持水陸兼治,統籌水上、岸上污染治理,加強排污口監測與管理。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提標改造,提高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加強水系連通,構建健康水循環體系。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優化養殖業布局,推進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優化沿岸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技術,推進污泥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提高污泥的治理和綜合利用能力;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檢驗。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對未依法完成水資源論證工作的建設項目,審批機關不予批準。穩步推進灌渠節水改造工程建設,加快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因地制宜推廣管道輸水、噴灌和微灌等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
3.3 地下水保護
項目區屬于深層承壓水一般超采區,商丘市和周口市應根據劃定的地下水禁采區和限采區范圍逐步實現水源替代。深層承壓水原則上作為應急和戰略儲備水源,除經嚴格審批的應急供水、生活及特種需求供水外,其他供水要使用替代水源,強化節約用水,逐步減少深層承壓水開采量。地下水禁采區內,通過取水許可管理逐步促進地下水用戶轉換水源;地下水限采區內,根據超采程度逐步核減地下水開采總量和年度取水指標,逐步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對城市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外,無其他替代水源、確需取用地下水的,要嚴格論證審批,加強日常監督管理,嚴控新增取用地下水。
3.4 工程廢污水處理
3.4.1 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主要由降水、滲水和混凝土澆筑產生的養護廢水等施工用水匯集而成,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懸浮物濃度約為2000mg/L,并略呈堿性(pH9~11)。根據處理經驗,一般在基坑內布置沉淀池,并投加絮凝劑和中和劑,靜置沉淀8h后抽至周邊水體,底泥定期人工清除。基坑排水沉淀池工藝簡單,所需設備較少,正常工況下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較高,且維護運行成本低,出水可滿足排放標準,對受納水體水質影響較小,且基本不影響溝渠的正常使用功能。
3.4.2 混凝土拌和系統廢水
混凝土拌和、養護廢水為堿性廢水,因施工廢水中SS含量較高。針對混凝土拌和系統沖洗廢水量少、沖洗時間短、間歇性排放、回用水水質要求不高的特點,選用平流式沉淀池,池體平面為矩形,進口和出口分設在池長的兩端。由于廢水污染物較為單一,且水量較小,擬采用中和沉淀法進行處理。在沉淀過程中加入適當酸進行中和及助凝劑助凝,澄清水進入蓄水池儲存回用。
3.4.3 施工機械、車輛檢修沖洗廢水
結合引江濟淮工程機械車輛沖洗廢水產生量少、出水可用于施工場地灑水等特點,選用隔油沉淀池。隔油沉淀池處理量靈活、基建投資少,通過隔油板去除沖洗廢水中的石油類,通過沉淀去除泥沙。在施工區的機械停放場設置機械車輛沖洗廢水處理設施,經簡易濾池處理后的機械車輛沖洗廢水,其石油類濃度可大大降低,由于沖洗廢水產生量較少,出水一般用于場地灑水,處理效果良好。經處理達標后的廢水用于灑水抑塵,不外排。
3.4.4 生活污水處理措施
生活污水通常處理方案有化糞池、凈化沼氣池、生活污水處理成套設備等方式。
大型施工區生活污水處理結合運行期管理用房設施考慮,按永久設施進行設計,采用成套處理設備。生活污水成套設備是以A/0生化工藝為主,集生物降解污水沉降、氧化、消毒等工藝于一體的生活污水,適用于處理中、小水量的生活污水。項目區位于農村地區,周邊均分布有耕地,施工區生活污水經成套設備處理后,其出水可用于農田灌溉,也可作施工道路灑水降塵和綠化用水。運行期可用作管理用房范圍綠化灑水。
其余線性工程和較小建筑物施工期較短,單個施工區人數較少,按臨時設施設計,采用化糞池進行處理,出水可用于周邊耕地灌溉或灑水,不排放。
參考文獻
[1] 陳普紅.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J].陜西水利,2018(6):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