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 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術后護理方法與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68例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分為兩組,34例給予常規護理者作為對照組,34例給予針對性護理者作為研究組,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4.12%,高于對照組的79.41%(P<0.05);研究組骨愈合時間與感染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外固定支架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中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療效,縮短骨愈合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外固定支架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術后護理
開放性脛腓骨骨折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其創傷性較大,且傷口通常會出現骨不連情況,在治療的時候,感染的概率較高[1]。其治療難度較大,對患者的健康造成較大威脅。目前主要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療,其療效較好[2]。但是手術具有一定的創傷性,會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一定影響,在治療的時候給予有效的護理,能夠緩解患者痛苦,縮短康復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在該項研究中,對68例患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68例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入選時間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分為兩組,34例給予常規護理者作為對照組,34例給予針對性護理者作為研究組。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為18例、16例,平均為(41.2±2.3)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5例,高空墜落傷9例,重物砸傷7例,其他傷3例。研究組中,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為19例、15例,平均為(42.6±2.8)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6例,高空墜落傷10例,重物砸傷6例,其他傷2例。基礎資料對比中,兩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外固定支架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病情評估。在手術前需要對患者骨折情況進行評估,了解受傷原因與經過,對其進行各項常規檢查,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對其出血量進行評估,及時了解患者病情,以便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評估之后需要給予常規的檢查,包括胸片、心電圖、抽血化驗、X線片等檢查。及時建立靜脈通道,如果失血過多需要及時補充紅細胞與血漿,對患者意識進行觀察。
2)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突然致傷,會出現恐懼心理,并且骨折后由于疼痛出現焦躁、擔憂等不良心理,需要對其心理狀態進行密切觀察,及時給予有效的心理疏導。告知患者病情,講解手術治療方法與預后效果等,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并取得患者信任,樹立治療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3)術后基礎護理。在術后需要去枕平臥6h,之后改為半臥位,確保患者呼吸通暢性,密切觀察患者體征,一旦出現異常需要及時采取應急措施解決。對傷口進行觀察,出現滲血、滲液情況需要及時更換敷料。指導患者正確咳嗽,給予霧化吸入治療,避免久臥引起肺部感染。定期開窗通風,確保空氣流通,對病房定期消毒,確保床單被褥干燥與舒適。定期幫助患者翻身,給予按摩處理,促使血液循環,避免壓瘡的形成。
4)疼痛護理。術后3d內患者疼痛比較明顯,需要通過看電視、聽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以便達到緩解疼痛效果。在必要的情況需要給予口服或肌肉注射止痛藥物,降低疼痛程度。并且關心與體貼患者,在護理操作的時候需要確保動作輕柔,給予放松處理,緩解疼痛。
5)血運觀察。如果外固定支架應用出現差錯,患者神經會受損,并且血管出現損傷,會表現為脛后動脈搏動與足背動脈搏動下降等。在術后24h內需要密切觀察患者患肢末梢感覺與血液循環情況,對其患肢是否出現腫脹、淤血等情況進行觀察,一旦出現異常需要及時處理。
6)傷口與針道感染的預防。患肢抬高并墊上消毒敷料,每天更換1次,確保干凈與整潔。對傷口顏色進行觀察,植皮部位顏色、血運與溫度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避免出現傷口感染情況。進針部位需要給予無菌紗布覆蓋,并對針眼進行消毒處理,并定期更換傷口敷料,有效避免傷口與針道感染的發生。
7)支架固定。需要定期檢查外固定支架是否牢固,如果螺絲出現松動需要及時加固處理。如果出現移位、鋼針彎曲等情況,需要及時調整。
1.3 觀察指標與療效標準
對患者骨愈合時間與感染情況進行了解,在療效中,顯效:癥狀消失,骨愈合良好;有效:癥狀顯著改善,骨愈合一般;無效:癥狀無改變,骨未愈合。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
研究組顯效19例,有效1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4.12%;對照組顯效15例,有效12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79.41%;有統計學差異(P<0.05)。
2.2 兩組骨愈合時間與感染率對比
研究組骨愈合時間與感染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在臨床骨科疾病中,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比較常見,其具有較高的發生率。近年來該病的發生率在不斷上升,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較大威脅[3]。在對其治療中主要采用手術治療,但是患者在術后通常會表現為體質虛弱,并發癥較多,對患者的預后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對患者治療的時候需要給予合理的護理干預[4]。而針對性護理干預應用在外固定支架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中,能夠取得滿意的護理效果。在術前需要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了解病情后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并及時給予心理護理,消除不良心理,積極配合治療。對疼痛進行合理緩解,密切觀察患者血運情況,一旦出現問題需要及時給予對癥處理[5]。
綜上所述,在外固定支架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中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療效,縮短骨愈合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陳世云.負壓封閉引流(VSD)在下肢開放性骨折合并軟組織缺損創面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01):245-246.
[2] 李菁林.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開放性骨折合并軟組織缺損的護理體會[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09):1258-1259.
[3] 孫旭東.外固定支架結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GustiloⅢ型開放性骨折中的應用[J].安徽醫學,2013,34(05):560-562.
[4] 張惠玉.VSD負壓引流失效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吉林醫學,2013,34(29):6156-6157.
[5] 慕長萍.創面沖洗-負壓封閉引流結合外支架固定治療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合并軟組織缺損的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1):1722-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