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顯智
【摘? ? 要】古詩詞學習在初中時期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并且學習要求也有了變化,不再是以背誦默寫為目標,而是需要上升到理解分析的程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古詩詞,教師需要找準教學方法,用更科學的方法提高課堂古詩詞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典詩詞?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160
古詩詞是傳統的文學體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板塊。首先,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了解教學的目的以及理清教學流程。詩詞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認識中國古典的表達方式,詩詞中展示的內容包含了很多傳統的元素,這是作為國人需要有所體會;其次,在學習古典詩詞的過程中,學生的理解和聯想能力應該有所長進,分析概括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訓練;最后,初中階段還增加了考試的學習因素,不論是中考還是平時進行的大大小小的考試,古典詩詞總是學生的拉分模塊,所以學好詩詞,也為了能夠在競技考試中脫穎而出。明白了一定的教學目的,教師繼而就要進行教學的實際開展了,細節決定成敗,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必須把每個環節都控制好,學生的學習才會有最好的結果。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按部就班地按著課本上的內容進行講解,在現在這種形式上,這種方式教給學生的東西遠遠不足以應付考試的難度,所以教師必須調整教學內容,而且不能只是局限于講清詩詞本身的意思就好了,還需要讓學生學會感悟詩詞的內在含義,以及通過教學,展現基本的詩詞理解的方法,讓學生提高他們的詩歌鑒賞能力。
一、用聲音感受詩詞
詩詞是文字的表達,在古代的很多詩詞,往往不僅僅是為了寫出來,還為了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心情、表現一種社會的現狀。聲音,作為一種獨特的感官,是最直接感受方式之一。在初中語文課程中,聲音也可以作為教學輔助,幫助學生通過耳朵的觸感,進而感受詩詞的文字魅力與感情色彩,促進學生去理解詩詞。初中階段會學習到一些詞,這些詞往往可以編制成歌曲,成為現在我們通俗意義上的“歌詞”,所以在教學的初期,學生對大概的詩歌內容還不熟悉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歌曲,或者一些專業朗讀者的詩句朗讀,從聲音的起承轉合中,感受文字的著重點,這為具體理解詩詞情感埋下了良好的鋪墊。比如說,像《木蘭辭》這首詞就是典型的古典“歌詞”,在網絡上很多關于這首詞的翻唱,教師可以找尋比較專業的歌唱者的翻唱,然后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有了旋律的起伏,樂器的交相輝映,這首詞的感情色彩就會更突出。而且因為有了樂律,學生們就不會覺得這是單純地學習文字的知識,他們對這首詞的興趣程度也會增加很多,專注度提高了,自然學習的效果也會變好。在新課的學習中,教師在課堂的開始,就用這種方式去吸引學生,可以讓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更主要的是,這種方式也讓學生能夠了解基本的詩詞內容,起到了預習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廣泛采取的預習課程的方式就是讓學生集體朗讀文章,用聽的方式代替讀,不但讓學生感到更為輕松,他們更能接受,更愿意采取聽的方式;還有聽的都是比較專業的朗讀等,學生能夠感受到的含義會更豐富。
二、用圖像品味詩詞
聽從耳朵去感受詩歌,圖像則用眼睛去領悟詩歌。同樣都是用眼睛去感受,圖像的形式卻比文字的形式要更有趣、更具體,這是因為圖像的色彩豐富,更能夠把更多顏色的光反射到眼球里,刺激了眼球的感受,造成大腦的激烈運用。所以圖像的形式把文字具體化,同樣也美化了文字。在學習詩句的時候,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詩詞的含義,有一大原因是因為他們對詩詞的畫面感不強。首先,學生他們的知識儲備不夠,本身文字的理解就很難了,再加上詩詞里還會涉及特殊的歷史情節,他們并不能很好地形成與詩詞的共鳴;其次,學生們的時代臨視感不強,他們并沒有詩人的實際經歷,有些詩句描寫的畫面他們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所以就算教師一字一句把詩詞翻譯出來,學生也不能夠很好地理解到其中含義。這個時候,如果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詩句的相關圖片或者有關教學視頻,學生有了詩詞背景的儲備,上述缺乏畫面感的情況就會減少很多。簡單地舉個例子:在教學王維的這首《使至塞上》,學生有可能就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詞理解有困難,因為很多學生他們現在還沒有機會能夠親自在沙漠或者戈壁之中,欣賞落日的美景,邊關大漠中的落日和我們城市中的落日帶來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學習這句詩句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時為學生準備一些落日的圖片,或者能夠找到一些相關的紀錄片的視頻,在課堂上營造落日的氣氛,這樣學生就能夠在閱讀詩句時,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地感受詩人所表達的感受,他們的理解便會更透徹。
三、用思維模擬詩詞
上文的兩種教學方式,是用感官的方式去感受詩歌,感官感受的方式只能夠運用在平時的新課教學中,在考試中、在平時作業之后,詩歌的理解不能直觀感受了,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用思維去理解詩歌,在頭腦里構建畫面。思維模擬這種能力,是教師應該著重對學生培養的必備技能,而這種技能是需要建立起一定的知識儲備上的。在學生初中學習之前,也就是小學的學習階段,學生已經學習到了詩詞,也理解了一定的詩詞字句含義,但是初中的詩詞理解,難度上升了不止一個檔次,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每學一首詩詞,就應該積累一定的詞句含義。然后,教師在教學中,還要以課本的內容為基礎,進行相關的延伸和課外詩句的補充,以此擴充學生的詩詞儲備量。在有了一定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教師再給學生講解閱讀詩句和解釋詩句的方法,也變得更容易。中考試卷中,考察的詩句往往不會局限于考察課本詩句,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的理解能力,試卷中涉及的試題常常是學生陌生的,想要讓學生在考試中理解好這些詩句,教師應該多在課堂上帶領學生感受詩詞的探究步驟,多積累、多總結詩句的組成形式。
四、結束語
古典詩詞相對于白話文對學生來說更為陌生。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古典詩詞,感受古典詩詞的美感,教師要把每首詩詞講解透徹,并且用最直接、最適應學生的方式,讓學生去領悟到詩詞中包含的意象,這樣學生才會更愿意去學習詩詞。
參考文獻
[1]魏巍.初中古典詩詞沉浸教學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
[2]馬秋蘭.淺談初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