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瑩
摘 要: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基礎知識講解的同時,關注學生學習能力和物理核心素質的培養,以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而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能鼓勵學生、喚醒學生、激勵學生,將其合理運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有利于滿足新課標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學有效性。本文針對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合理運用展開分析。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高中物理;合理運用
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探究式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實際,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究知識,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并通過集體討論、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理解、掌握所學知識,發展創新思維能力和知識探究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時,應遵循如下原則:
①實質性原則。教育的本質是“真”,傳統的探究式教學只注重探究技能的講解,過于追求形式上的探究,缺乏探究的“真”,導致探究的精神和思想蕩然無存。科學知識往往是在不斷糾錯和探究中接近真理,所以運用探究式教學時要遵循實質性原則,牢記探究的實質。
②學科文化融合性原則。學科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服務,探究式教學的本質是服務于科學教學。不同學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有所區別,內含學科文化、外顯學科特征,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以建立在物理學科文化規范內為基礎運用探究式教學[1]。同時探究式教學的模式與標準不固定,需要融合學科文化素養要求,這也是運用探究式教學要遵循的一大原則,即:對本學科文化內涵進行深刻把握的同時,在探究式教學中融入學科文化。
③系統性原則。探究式教學活動實施之前,需要對其運用效果的影響因素加以了解,如學習材料、聽課學生、授課教師等因素,其中授課教師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協調統一其他潛在影響因素,確保教學效果的最佳。同時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從教學體系的綜合性出發,對體系中各部分的作用加以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課前導入
課前導入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開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動力,只有保證導入環節的實效性和科學性,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知識,進而掌握基礎技能與知識,保證教學活動的高效實施。以“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為例,教師講解該內容之前,必須要對教學環節進行精心設計,在課堂中巧妙導入學習內容,并在學生學習之前提出如下問題:當汽車突然剎車或發動時,人的身體為何會向前后傾斜?學生通過探究、討論這些問題,能大致了解教師所要講解的知識點。另外,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根據教材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對所學的重點知識有所了解,以便于后續學習活動的高效進行[2]。同時在學生探究問題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根源,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然后針對問題涉及的內容進行詳細解釋,以便學生全面、系統掌握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增強物理思維和物理學習能力。
課中利用
高中物理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該注重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選擇趣味性強的教材內容,或者是以教材內容為依據設置嚴謹性、真實性、科學性的問題,從而豐富課堂內容,確保問題的連貫性,使學生更加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思考教師所提出的的問題,深入分析和探究知識,在思考與探究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3]。如講解“曲線運動”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提出連環性問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運動形式有哪些?曲線運動有哪些特征?生活中的曲線運動現象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和學習時,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關于曲線運動的生活場景,如乒乓球拋向空中、車輛在路上的曲線行駛路線等,引出教學主題;然后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認真探究,加強彼此之間的互動交流,進而提高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又如:學習“自由落體運動”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驗來引導學生進行猜想:不同輕重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是否相同;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問題:①怎樣才能讓不同輕重的物體進行自由落體運動?②哪里沒有空氣阻力?在此基礎上向學生展示真空獲取的原理,并探究問題: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時的位移公式如何?不同輕重物體在同一端自由下落到另一端時,哪些物理量相同?學生通過討論和探究能得出正確結論,增強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課后布置
對于高中物理知識而言,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復雜性,這樣極易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或畏難心理,因此教師要加強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學習機會,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同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課后作業的重要性,根據教學的重難點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布置課后探究性問題,幫助學生復習、鞏固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物理素養[4]。以“摩擦力”為例,在學生學習完物理受力情況和摩擦力的基本特征之后,教師可設置如下探究性問題:在粗糙斜面上運動時,物體處于什么樣的受力情況?運行過程中受什么力的作用?在摩擦力變化過程中,變量是什么?這樣的方式能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
結束語:
綜上所述,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新穎且高效的教學方法,將其運用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十分之必要,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學情和教材內容,在課前導入、課中教學、課后布置等環節恰當運用探究式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賈曉海.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09):242.
[2]劉建偉.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實施探究式教學分析[A]. .教師教育論壇(第二輯)[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
[3]張衛東.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4):175-176.
[4]曾勁松.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分析[J].才智,2018(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