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慶梅
摘 要:時光如梭,從踏上幼教崗位至今已7載有余。在這段時間里,通過向各位老師的請教與自己的努力,對于幼教事業的理解更深了一層。在各項活動的實踐過程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辛酸。但正是這些請教、努力、喜悅及辛酸促進了我的成長。我自認為我是一名合格的稱職的幼兒教師,因為我熱愛自己的崗位,熱愛自己的孩子。
關鍵詞:幼教;傾聽;成長;耐心;陪伴
我讀過一篇文章,其中有這么一段話:“傾聽花開的聲音,我們能讀懂花兒的心思;傾聽溪水的歌聲,我們能讀懂山林的呼吸;傾聽孩子的心聲,我們能走進孩子的心靈。”由此,我想到我的工作,我在實踐中的失敗,正是我缺乏耐心而未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在參加《指南》的培訓中,南明實驗幼兒園園長鄭敏英給我們講關于“活動區活動中幼兒的學習與發展”。該講內容結合了遵義地區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本地區條件,該怎樣開展區域活動等。可是,只聽不實踐,無異于紙上談兵。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在規定的區域內完成游戲?現在我結合我的親身經歷談我的經驗。
2016年5月14日,我精心組織了一堂“游戲進行的自主學習”的專題課。在教學活動中,我發現班中的幼兒總是喜歡一些區域和不喜歡一些區域,對于喜歡的區域的孩子愈來愈多,不喜歡的區域到最后一個人也沒有。這令我十分困惑和費解。那些可都是我精挑細選的游戲區域啊,每一個都是我費盡心思在網上查閱,向老教師請教制作出來的。可正是這些我花了功夫創設的活動區環境,卻是幼兒最不感興趣的區域。表現為:選擇率最低,逗留的時間短。與此同時,我很著急,不停地給孩子引導,可最終結果還是不如人意。王天龍和毛菲跑過來告訴我,她們不喜歡的原因是因為不好玩。此時,對于自己的失敗雖然心有不甘,但是我并沒有粗暴地要求孩子們回自己的游戲區。我冷靜想了一下,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孩子不喜歡的原因肯定是我的教學設計出現了問題。于是,我及時改進我的教學思路,對于他們都喜歡的游戲進行拓展,此時孩子高興起來了,更有的看著別人玩,自己都興奮的手舞足蹈。看著孩子們陽光般的笑臉,我也笑了。
先前教學的失敗,原來是因為我具備的專業素養和能力還很粗淺,并沒有了解材料的投放方式與幼兒行為的關系。教學活動中更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也要明確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幼兒有權決定游戲的一切,玩什么,怎么玩,和誰玩,在哪里玩,只要不涉及安全和影響到他人,一切游戲行為均被視為正當。
都說孩子心靈是一張白紙,一百個孩子就是一百張白紙,怎樣讓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豐富多彩,更五彩斑斕。傾聽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心聲。那么傾聽這個詞就會如百靈鳥一般,會喚醒孩子內心的整個春天。
2017年冬天,班級中來了一個小女孩叫王涵,很文靜,也很有禮貌,可是就是不喜歡說話,更不喜歡和其他孩子做游戲。當其他的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高興得不能自已時,她就像是一個陌生人一樣,在一旁靜靜觀看,不笑也不悲傷。怎么會這樣呢?帶著這個疑問在周末我去她家里家訪,原來這個孩子一直和自己的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在孩子很小時就離異,孩子從小就缺少父母的關心,所以變得這樣郁郁寡歡。了解到該情況,我決定對癥下藥,讓孩子盡快融入進這個小集體中來。說了就要做,在平時的游戲活動中,對于王涵稍微有一點進步我就及時鼓勵,給孩子們講《大灰狼故事》時,并讓他們扮演角色狼和羊,在我繪聲繪色的講解中,在其樂融融的游戲氛圍中,她第一次參加了這次游戲,雖然她的表現有些生疏,但畢竟是邁出了第一步。通過這次游戲之后,她漸漸開始和我講話:晚上夢見很想念爸爸媽媽,奶奶弄的飯好吃,爺爺弄的不好吃,家里的一些新鮮事兒等,不管好不好聽,感興趣還是沒有興趣,我每一次都是很認真傾聽,并時不時插上一句,看著她有時因為言語表達不清而用手比劃時小臉急的紅彤彤的樣子,我知道,她接受我了,她把我當作了她的親人。
至今我也不會忘記那一個寒冷的的下午,我負責校門口家長來接的孩子。回家之前,園里為每位寶貝發了一塊蛋糕,寶貝們有的沒有吃。王涵不知什么時候走到了我旁邊,看了看我說,老師,給你吃。說著就把蛋糕放在我手里。可能是我一直沒有戴手套吧!手冷得像雪山上的千年寒冰。這時,只見她用她那稚嫩的小手放在我的手上說:“老師,你的手真涼,我給你暖暖手”。當她說出那句話時,我的眼淚已在眼眶里打轉,我想到了寒風中遠在家里的父母孩子,自己因為上班沒有能陪伴他們,在這一直默默地堅持的夢想,而這些孩子一直陪伴著我,我強忍著沒掉下來。只感覺到她的小手真暖和,暖和到我的心里,心里滿滿的都是感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說過:“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到達心的深處。”在組織活動中不要讓孩子感覺到受束縛、受壓抑,我不怕孩子說錯或不會,他們總有從不會到會的過程,而且我從來不打擊他們,所以讓他們心理沒有壓力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理解孩子,告訴他們,不但要想問題,也要給別人機會,聽別人說,這樣,這部分孩子對問題的分辨潛力提高了,也能更好地帶動其他的小朋友,從而幫孩子建立一些學習的品質。其實,我一直都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而我要做的,就是給天使裝上能飛翔的翅膀。在孩子們能振翅飛翔的那一刻,我自己也獲得了成長。
《指南》中指出:教學活動中,應多給幼兒們提供一個交談和傾聽的機會。成人要多傾聽幼兒的講話;幼兒在能認真傾聽時,應及時給與鼓勵和強化。任教以來,我帶過各年齡層次的班級,我還具有熱愛幼兒的職業情感,關心、了解、愛護和尊重每一位幼兒。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用心引導、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傾聽是人類的本能,幼兒通過傾聽來接受外界的信息,通過傾聽來了解這個世界,寶貝們就是在傾聽中漸漸地成長起來的,她們喜歡表達,是因為學會了傾聽,通過傾聽知道自己想表達什么,怎樣去表達,表達后很想得到老師及家人的鼓勵和表揚。所以,幼兒是在傾聽中慢慢成長起來的。而我也需要學會傾聽,只有學會傾聽,我才知道寶貝們想什么,才知道怎么樣提高自己,才會知道怎樣給天使插上翅膀。
參考文獻:
[1]滕道明. 會傾聽的教師更有親和力[N]. 中國教育報,2014-10-12(003).
[2]李建民.情智教育促進師幼共同成長[J].學周刊,2019(2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