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霞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2-0139-01
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不僅是廣大數學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還是學校對數學教師的要求。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勇立新課改潮頭,積極采取相關措施,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基于此,本文聚集于數學新課標,就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探究。
1.采用情境教學法,增加學生代入感
情境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必備因素,缺乏情境的小學數學教學是枯燥無味的,也是死氣沉沉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努力為學生營造具有針對性,生動性,豐富性的教學情境,從而使數學教學因情境教學法的點綴而變得情思盎然,進而使學生在一種栩栩如生的氛圍中盡情地吮吸數學知識營養液。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平移》的時候,就可以這樣做。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幾張有關平移的動態圖片,并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美麗的動態圖片。其次,有的學生說:“第一張動態圖片展示的是升國旗的情景。”有的學生說:“第二張動態圖片展示的是觀光電梯?!边€有的學生說:“第三張圖片展示了一個小男孩在滑滑梯?!痹俅?,教師讓學生思考這些圖片有什么共同點。于是,學生們從這些栩栩如生的圖片情境中抽象出了“平移”的數學知識??傊?,情境化的教學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的代入感。
2.運用生活教學法,提高學生參與度
數學的源頭是生活。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數學奧秘的時候,不能遠離生活一味地進行數學概念、數學原理、數學公式、數學考點等內容的灌輸,而應采用生活教學法,引導學生從生活現象中抽象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如此一來,這不僅能化復雜為簡單,化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還能讓學生形成學以致用的意識,使他們把已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以此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小數》時,就可以這樣做。首先,教師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其次,有的學生說:“蔬菜的價格用到了小數。比如,一斤香菇6.6元,一斤南瓜1.58元。”有的學生說:“水果的價格用到了小數。比如,一斤西瓜1.28元。一斤水蜜桃3.98元。”還有的學生說:“在表示身高的時候會用到小數。比如,我的身高是1.58米。我爸爸的身高是1.78米。我媽媽的身高是1.69米。你一言,我一句,學生們就生活中的小數進行了積極發言。再次,教師向學生展示自己最近一次的超市購物記錄:蘋果9.85元,香蕉5元3角,牛奶6元8角,土豆4.9元。之后,教師對學生說:“請同學們幫老師算一算哪種物品花去的錢最多。”于是,學生們把這些價格化成統一單位進行比較??傊@種生活化方法有效提升了學生參與度。
3.使用故事教學法,激發學生積極性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常常發現有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如果教師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那么這不僅不利于學生更好地汲取數學知識,還會降低數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須知,故事教學法不僅具有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特點,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積極主動地采取故事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時候,就可以滲透這樣的方法。首先,教師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分數的基本性質。在學習之前,老師先給你們講個小故事?!惫适率沁@樣的:小獅子們最喜歡吃獅子媽媽做的棗糕了。有一天,獅子媽媽做了三塊大小一樣的棗糕。之后,獅子媽媽把第一塊棗糕平均分成三塊,把其中的一塊分給了大兒子。獅子媽媽把第二塊棗糕平均分成六塊,把其中的兩塊分給了二兒子。把第三塊棗糕平均分成九塊,把其中的三塊分給了三兒子。于是,大兒子抱怨到:“為什么他們分的多,我分到的棗糕少呢?”二兒子也說到:“我分到的棗糕也不多呀?!苯處煂W生說:“同學們,你們想一想誰得到的棗糕最多呢?”于是,學生們就這個問題進行仔細思考。有的學生說:“三兒子得到的棗糕最多。”還有的學生說:“他們得到的棗糕的數量是一樣的。”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的大小。經過比較,學生們發現這三個分數是相等的。再次,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分數的基本性質??傊?,在這節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向學生講述獅子媽媽給孩子們分棗糕的故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分數基本性質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通過采用情境教學法,增加學生代入感、運用生活教學法,提高學生參與度、使用故事教學法,激發學生積極性等途徑,對傳統數學教學模式進行轉變與革新,從而為數學教學插上了“有效”的翅膀,使其變得高效,精彩。
參考文獻
[1]馬英強.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7(17):160-161
[2]畢玉文.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初探[J].才智,2017(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