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波
摘要:近年來,教育部持續發布相關會議精神、開展相關措施,給本科教育再次“加碼”。而如何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來加強振興本科教育,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教育問題。而如何保證落實會議精神,如何真正加強本科教育、提高本科學生的基本專業素質與綜合素質,如何促進本科教育更好更完善的發展成為當下的一個現實問題。本文在狠抓本科教育背景下,綜合運用社會化、結構功能等理論以及統計調查研究、實地研究等研究方法,結合對蘭州市若干高校實地調查收集的數據和資料,從大學生學習態度與行為出發對高校狠抓本科教育實施的情況、效果進行合理的評估以及對大學生的態度進行分析,進一步得出深層次的結論。
關鍵詞:狠抓本科教育;大學生;學習態度
一、引言
2018年8月27日教育部印發《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對加強本科教育再次“加碼”,而這一系列會議聲音以及嚴格要求措施都給當代大學生敲響了警鐘,之前的隨波逐流,對待學習心不在焉的情況已經慢慢將不復存在,而此時對于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狠抓本科教育下,對實施的情況、效果進行合理的評估以及對大學生的態度進行分析并據此進行完善,是提高大學生綜合水平,加快振興本科教育,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途徑。對此,本次研究就狠抓本科教育背景下大學生學習態度與行為進行研究,并且探求大學生學習態度和行為受其影響的程度以及阻礙因素。本次研究對蘭州市若干高校進行實地調查,進而分析大學生學習態度與行為,為研究提供了嚴謹的理論依據,來了解狠抓本科教育后大學生學習態度與行為,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二、蘭州市高校狠抓本科教育措施實施情況及大學生學習態度與行為
(一)基本信息
在研究中選擇西北師范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蘭州大學五所本科院校進行實地調查,共發放有效問卷210份。年齡分布區間為18-23歲,主要為20、21歲的大二學生。民族有漢族、回族、土族、東鄉族、維吾爾族、蒙古族、藏族、土家族等,漢族學生占大多數。學生學分績點集中在2.1-4.0之間。
(二)狠抓本科教育措施
在狠抓本科教育背景下,蘭州市高校采取一定措施,綜合調查分析得出有以下相關措施。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加強學習過程管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加強課堂教學建設和管理,嚴管、嚴抓教學秩序;取消“清考”制度;嚴肅處理論文抄襲行為,切實提高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強化教師教學主體責任(要求教授給本科生授課)。
蘭州市本科高校大多已經取消畢業“清考”,增加課程挑戰難度,嚴查畢業論文,大多數學生對于這三項措施印象最深,也就是對其影響最大。一方面取消“清考”就意味著掛科必須通過,減少了部分學生的僥幸心理,另外一方面,學生為了不掛科必須努力學習。這樣就促進部分學生改變其學習態度,例如有的學生回答上課用心聽講,對于較難的學科也得課后進行復習,減少了考前突擊的現象。在高校學習過程、教學秩序管理方面,一般都是一些地方需要改進。學習過程、教學管理是狠抓教育的重要方面,學生認為加強教學秩序對于提升自身專注度、學習效率、使學業更為嚴謹有影響。另外學生認為好的學風建設的關鍵在于學生本身,外部環境的逼迫并不能從根本上促進教育質量、學習成績的提高。在亟待解決問題的選擇上,大部分人認為教師的授課質量、課堂紀律、作業抄襲是主要的。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認為學習和教師可以為學生項目及研究性學習提供指導,另外提高業務素質,豐富授課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教授熟練精煉。
(三)本科教育情況
通過問卷以及實地訪談分析高校本科教育情況,包括學校課程設置、專業滿意度、任課教師職稱、學習氛圍、教師教學方式等。學生對學校的課程設置滿意度大部分人回答一般或者滿意,非常滿意及非常不滿意占極少數。課程設置情況、課程滿意度直接影響了學生的上課興趣,在回答中學生覺得有些課程含金量低,老師上課照本宣科,這樣就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尤其是選修課,選不上感興趣的課程,為了學分不得不選,不得不去上,造成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課堂氣氛沉悶。任課教師職稱方面講師和副教授占多數,學生希望可以強化教師教學主體責任,要求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本次調查研究發現狠抓本科教育對于不同學習程度學生有不同的影響: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態度相對端正,課余學習時間長,他們對于狠抓本科教育措施有著更高的要求與訴求,希望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加強與教師學術交流,開展有質量的選修課;學習程度較差的學生則感覺取消“清考”,提升課程難度對自己的學習態度與行為有著很大影響,沒有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是逼迫自己學習。
綜上所述,狠抓本科教育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前期通過取消“清考”、嚴肅處理抄襲行為、增加課程難度等“強制”措施來進行本科教育質量的提升,之后應該采取一些可以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措施。狠抓不是逼迫,在本科教育階段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減少枯燥乏味的課程,提高動手、動腦能力,加強品德教育和綜合素質,不是為了學而學,而是想學而去學。
參考文獻
[1]徐紅.當下我國高校清考問題的質的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8(04):98-101.
[2]孫啟明,洪星星.論構建可持續改善的本科教育體系[J].北京教育(高教),2018(09):39-42.
[3]莊東紅, 林倫倫.狠抓本科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中國大學教學[J].2002年1月
[4]田愛香,孫麗平.大學生學習動力的現狀與心理對策[J].菏澤學院學報,2018,40(03):103-106.
[5]]包烏力吉倉,白曉麗,姜永志.新時期大學生學習態度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J].教育導刊,2017(04):82-86.
[6]郭天笑.大學生學習態度改變的研究[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4,35(05):35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