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生敏
摘要:親子活動讓家長到幼兒園和幼兒一起做活動,不但可以培養幼兒對幼兒園生活的認同感,更有益于增強親子情感。因為家長是幼兒最親密的人,也是最懂幼兒的人,因此在親子活動中及時發現問題,然后針對性地引導幼兒完成活動,保障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親子活動;轉變理念;互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客觀來說,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家長。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孩子們心底最信賴的人,在幼兒學習期間家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鼓勵幼兒教育中要注意引導和組織親子活動。幼兒園親子活動不但可以提升孩子對幼兒園的認同感,更能增進師生友誼,益于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有效引導和組織幼兒園親子活動呢?下面我們就從幾個角度進行分析和討論。
一、轉變家長理念
當前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家長們上班往往也比較忙,因此很多人覺得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是“全托”了,根本沒有想過親子教育、親子活動的重要性。這就需要幼兒教師能及時與家長溝通,轉變家長理念,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幼兒的成長需要家長的參與,親子游戲實際就是參與孩子的成長,讓他們感受到家長愛的熏陶。具體操作中,為了避免和家長時間安排有沖突,我們可以選周末開展親子活動,家長通過親子活動能發現孩子更多的優點和不足,進而尋找針對性的適合育兒發展的教育策略。
比如,幼兒園大班“小小廚師”親子活動。鑒于現在的孩子家庭都比較寵愛,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裕生活,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為了培養孩子們懂得體會,懂得感恩,我們可以以親子活動的方式來通過“下廚房”讓孩子們體會家長辛勤勞動來之不易,同時在家長的參與指導下讓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生活實踐技能。為了激活孩子的參與興趣,我們可以讓家長和孩子互換角色,讓孩子做一次家長,讓家長做一次飯來張口的“大孩子”。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給與方法建議和安全指導,但是不能過多干涉孩子的想法。假如孩子想做蛋糕,那我們就先引導她們想好要做什么樣的蛋糕?然后讓孩子觀看制作蛋糕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接下來就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親子動手做一做。
家長是孩子成長的主要導師,幼兒園親子活動要能轉變家長傳統的育兒理念,提高家長參與幼兒成長的思想意識,這樣才能為孩子健康生活、快樂成長提供保障。
二、號召父親參與
家庭中父親往往承擔著生活的重任,經常出差或打工在外,和幼兒接觸比較少,實際上造成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父愛缺失。另一方面,當前幼兒園多是女幼師,陽剛不足陰柔有余,因此號召幼兒父親參與親子活動不但是增加父子/女接觸機會,而且能讓孩子們學習父親果毅、勇敢、自信、獨立等陽剛的個性,是孩子們品性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比如,一些“探險類”“運動類”或“闖關類”的活動都是比較適合父親參與的。我班就曾經組織過一次“小小偵察兵”的父子親子專題活動。游戲過程中需要父子配合想辦法,動手解決每個關口的難題,還要父子協作翻越障礙。整個活動過程中父親在遇到難關和“危險”時,會表現出不同于女性的睿智、果斷和勇敢,是幼兒亟待學習的優良品質:遇“河”搭橋父親往往做的更快捷,更實用;穿越叢林,父親往往考慮更周全,思維縝密行動迅捷……掩護、攀越等等都更能凸顯男性的陽剛之美,這樣的親子活動不但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表演欲,更能讓幼兒充分學習父親多動腦、勤動手的生活智慧。而從父親的角度,也切切實實參與和感受幼兒的成長,甚至能在活動中吃驚地發現孩子具有自己想不到的優良品質,活動后,很多父子/女談起都是一臉幸福。
三、組織親子郊游
當前幼兒家里是獨生子女的比較多,生活條件好,一切都是長輩準備好的,這就造成造成了他們往往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意識不到交流、互助和分享。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親子郊游等方式以開放的形式,在更真實的生活背景下讓孩子們體驗生活,創造機會讓他們交流、分享和互助。
親子郊游一般選周末,家長有充裕的時間,帶孩子們到郊區安全的地方踏青、郊游。平時在幼兒園的游戲、互動,孩子雖小也能認識到這是“假的”,因此為了讓孩子們健康成長,通過郊游以更切近生活的方式來進行親子活動是幼兒必不可少的成長過程。郊游過程中不要只是家長帶自己的孩子玩而忽略了集體,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構建親子小組設定娛樂游戲活動。游戲的主體是幼兒,家長安全監護或者在必要過程中給與少量幫扶。比如有的幼兒組看到鵝卵石,想到用鵝卵石壘房子,家長在旁邊進行安全監護,但是幼兒壘什么樣的房子,選哪個石頭要讓幼兒決定,遇到問題讓幼兒相互商量解決。這樣幼兒在動手活動中就能認識到分工合作的優勢,逐漸學習到如何幫助別人,如何尋求別人幫助等生活技巧。
在郊外幼兒能感受到“真實”的娛樂和生活,也能自由選擇更多自己喜歡的活動,需要注意的是該活動中家長和幼師要時刻注意幼兒安全,同時還要注意啟發他們的行為向良性發展。
四、做好收尾工作
常言道:有始有終。親子活動結束后不是直接各回各家,而是要做好收尾工作:一方面幼師要確認人數,確認安全工作;另一方面要組織親子組打掃衛生,以實際行動給孩子們滲透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最后也是比較重要的環節,幼師要和每組家長、幼兒溝通,一方面聽取他們的活動反饋,另一方面及時發現幼兒的優點以及對活動的改進建議,為進一步教育和活動提供有效參考。另外,親子活動后注意幼兒日常活動中的延伸,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展示活動成果,特別是讓家長能隨時隨地看得見摸得著自己孩子的活動成果在各個活動區展示。
五、結語
本文是我結合教學實踐對幼兒園科學組辦親子活動的幾點分析與總結。客觀地說,家長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榜樣,幼兒階段的成長尤其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幼兒園組建親子活動不但能增強親子感情,更能在親子活動中發現孩子的優點與不足,從而為針對性設置教育方案提供依據。親子活動是一項多層次、多元化的教育工程,希望家長積極重視,及時參與,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宋武;幼兒園親子活動的組織策略[J];《今日教育》2016年?第11期
[2]張月芹;淺談如何開展幼兒園的親子活動[J];《好家長》;2017年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