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芬
摘要:新課改的實施與推進,讓人們意識到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識到了學習的差異性,開始在教學中有計劃地增加學生參與的機會,貼近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和管理,增強教育的人文性和實用性。在此基礎上,作業的設計也成了教師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數學;層次性;作業設計;探究
就目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情況來看,存在作業形式單一、作業層次性不強、缺乏靈活性等,影響了學生作業完成的心情和質量,甚至,有的學生“談作業色變”,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展。面臨以上問題,筆者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圍繞作業難易程度、作業完成數量、學生學習情況、學生拓展訓練,對小學數學層次性作業設計展開了探究。
一、從作業難易程度入手
不同的學習環境、學習條件等內在、外在因素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使得學生在知識吸收、轉化方面存在差異性,造成了學習水平的不均衡性,出現了優等生和后進生的明顯區分。在面對以上情況時,教師不能采取躲避的態度或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仍然按照以往的作業設計模式進行,而是要考慮到學生的現實情況,依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作業完成情況等,對學生作業進行設計,盡量做到科學化、合理化,以免學生在完成作業時不僅得不到技巧上的提升,反而對作業產生厭煩心理的狀態。教師可以在設計作業時依據學生學習的現狀對作業的難易程度進行劃分,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知識消化較快的學生,可以適當地增加作業的難度,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數學思維鍛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弱,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數學知識的學生,教師可以將作業設計的重點放在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通過作業來鞏固學生課堂所學,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領下,獲得按部就班學習的機會,以便學生高效率完成作業。
二、從作業完成數量入手
部分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方面存在困難,無法在教師預想的時間內完成作業任務,無形之中拉長了作業時間,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下降,久而久之,學生漸漸“破罐破摔”,不肯再配合教師,教師布置作業的初衷也無法體現。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仔細調查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做初步的了解,咨詢學生的意見,結合學生課堂學習的掌握程度,設計數學作業。部分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重量不重質,認為學生只有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財可以有效掌握數學知識,才能牢牢記住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這樣一來,學生的作業量勢必會增加,學習任務繁重,很多習題重復出現或是相同類型的習題做了又做。學生在這樣的狀態下,很難享受作業的樂趣,也談不上感受完成作業的成就感了。因此,教師在對學生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作業的數量問題,不能一味地追求作業的數量,而是要綜合學生情況,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篩選和查閱,避免出現習題冗雜、重復的問題。
三、從學生學習情況入手
數學作為一門研究數學符號、數學運算、數學邏輯等的基礎學科,對于學生形成系統的判斷機制,健全價值觀有著積極的意義,使學生逐漸向數學世界邁進的階梯,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由于數學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使得它更加注重邏輯性和嚴謹性,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使得學生在不同數學知識類型學習方面存在不同的優勢和短處,需要教師選擇適宜的手段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調節,尤其是學生作業的設置,要依據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靈活對學生進行作業布置。對于課堂知識掌握情況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將作業重點放在學生深入學習上,增強學生融會貫通的能力;對于課堂知識掌握情況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上,借助作業來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使學生有效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四、從學生拓展訓練入手
部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學時,對后進生傾注了較多的心力,促進了后進生的進步,但是,對優等生的拓展培養存在一定的不足,沒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動力,使學生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業設置時,要重視學生的拓展訓練,鼓勵學生自主實踐,使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手、腦來感知數學知識。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拓展訓練時,可以掙脫傳統作業模式的限制,糅合學生的生活為學生設計更加靈活、開放的作業,幫助學生增強生活意識,使學生能夠積極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難題,為學生鋪設好登上數學殿堂的臺階。
總之,本文從作業難易程度、作業完成數量、學生學習情況、學生拓展訓練四方面入手,依據學生具有差異性的特點,對小學數學層次性作業設計進行了探究,力爭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使學生不再抵抗作業,能夠享受作業的樂趣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家曉玲.?新課改理念下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相關探索[A].?.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2]李風琴.?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