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學生在上初中之前幾乎都未曾專門接觸過歷史知識,很多學生都是把歷史當成一門“副科”來學的,學生對于學習歷史興趣較低,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一些辦法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鳴,以便學生集中注意力,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學習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學習興趣;巧妙導入;教法;鄉土歷史
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是一種教學藝術它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遵循教學和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采取某種措施,把課堂教學的某一階段推向高度發展的富有創造性的教學活動[1]。
一、巧妙導入,扣人心弦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歷史教師授課也是如此。
農村學生在上初中之前幾乎都未曾專門接觸過歷史知識,很多學生都是把歷史當成一門“副科”來學的。因此學生對于學習歷史興趣較低。一個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緊緊扣住他們的心,使之產生直接的學習動機,積極主動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堂課的學習中。教師在設計導入時要根據農村初中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緊扣課本重難點內容。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二課時,就可以采用先展示舉世聞名的埃及大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圖片,然后詢問學生它的來歷及建造過程?農村學生學生歷史知識面過窄,為了知道埃及大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來歷及建造過程,必然有興趣大增,那么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必然得到提高。
二、多種教法,激發興趣
在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新課標中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同時發揮好教師的引導性作用。絕對不能以教師個人為中心,只顧自己教授純粹性的歷史知識,而漠視學生心理和生理感受,違反歷史教學規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之中,在歷史的長河自由地馳騁,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因此,必須要采用多種教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啟發學生,參與教學
所謂的啟發學生就是指讓學生在農村初中歷史課堂中做到“三動”,即,眼動,手動,心動,最后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獨立思考,進而調動學習的三性,即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農村初中歷史課堂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如,講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大運河”這一內容時,教師可提一些由淺入深的問題讓學生參與課堂之中,進行思考:“為什么要修建大運河?”“大運河修建的時間、起止點?”“它有何作用?”等等類似的問題,通過由淺入深的層層設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之中,積極進行思考,使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掌握相關技能。
2.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主動學習
在教學中要牢記新課標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雖然課堂時間由教師設置,但是教師在設置時,應考慮主要使用者為學生,因此在設置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生才能自己閱讀、思考、解決問題,不能由教師唱“獨角戲”,以自我為中心。發揮好教師的引導性作用,形成一種學生們可以自由發言和討論,整個課堂形成“百家爭鳴”的民主活躍的輕松氛圍。只有在這種氣氛中,學生對歷史才會興趣大增、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根據農村初中學生心理特點,還可以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適當地引入競爭機制。在教授歷史知識時,可設置提問,請學生們搶答,哪位學生回答準確,給予他部分權利,來提出一個問題,讓班上的老師和其他學生解答。通過這種辦法,學生們主動參與,探究歷史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將被調動起來,學生們個個情緒飽滿,精神振奮,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3.直觀教學,巧解復雜問題
直觀教學是教師運用直觀教具,加以說明和解釋,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知識的教學方法。它的特點和優點,是能夠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較為復雜、難以想象以及時間上很遙遠的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直觀教學在農村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促進學生看懂正確的歷史表象,以此來準確地理解生澀的歷史概念,進而牢固地掌握歷史理論知識,還會達到最終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達到師生在歷史教學中雙贏的局面。在實際教學操作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地圖、年表、圖像、圖表、模型等直觀教具,不僅能克服學生因強記歷史人名、地名、年代、時間、事件等單純知識時的枯燥無味,[2]而且由于它們給教材增強了直觀性、可讀性、欣賞性,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記憶。
4.故事教學,增強興趣。
農村學生,喜愛聽故事,教師可以針對這一特點,有針對性的設置一些歷史故事,以此提高課堂活躍度。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針對故事設置一些由淺入深的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回答,得出自己的寶貴意見,與大家進行分享,最后由老師來總結和點評。例如在學習《三國鼎立》時,先講解一段大家都熟悉的三國故事,之后問學生那一時期都有哪些政治集團?你支持哪一方?為什么?提出適合的問題,既有助于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拓展學生的思維。此外,營造歷史情境,能從中得到啟迪。歷史是鮮活的,若能再現當時情境,那將會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學習感受。在營造情境中一定要以書本為依據,做到與當時的情況相符[3]。如在講到西周分封制時教師可根據內容的需要事先準備好道具,讓學生來扮演當時的人物,并對學生的表演行為進行指導。在表演結束后,老師即使不講解,大家也都會知曉分封制的含義。如果不營造情境,而是讓學生直接看書來了解分封制,雖然學生也能根據書本的內容將相關的內容記下來,但是當過一段時間再提問分封制的內容時,他很可能已忘記了。而經過這種情境教學之后,他們對相關內容的記憶會保存很長的時間。教師在對表演結果進行評價時,除了要表揚角色扮演出色的同學之外,還要對存在缺點的同學進行鼓勵,而不能一味地對他們進行批評。因為批評會打消他們參與扮演的積極性,使他們怯于課堂發言,從而不利于情境教學的開展。
三、鄉土教學,培養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愛祖國的感情,是從愛家庭,愛學校,愛故鄉……開始的?!盵4]不管學生們身處城市還是身處農村,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自己的家鄉比較熟悉,自己家鄉的一切對他們都很有吸引力。因此教師們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的對統編教材中直接或間接涉及到的鄉土史內容,進行適當地、有機地穿插講述,這樣會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和主動性,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興趣。
四、結語
總而言之,歷史這門學科雖然在農村課堂教學之中并不受重視,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也不高,但是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們還是應該想辦法提高學生們學習興趣,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各種能力。我們歷史教師們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主動學習,積極學習,參與歷史課堂教學之中,必然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實現師生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苗雨芳.如何掀起課堂教學小高潮[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
[2]顧梅祥.給學生一把“會學”的金鑰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方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
[3]普珍.初中歷史教學新探——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力[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2011
[4]曾維君.掀起中學歷史課堂教學小高潮的有效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
作者簡介:張萬年,1992年2月2日,男,湖南永州,湖南省永州市第八中學,中學二級教師,高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