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月朗
摘 要:中考作為檢測學生學習成績的手段,既是擇優錄取學生的依據,也為引領教育改革,推進教育發展,貫徹教育方針的發揮導向作用。掌握中考歷史命題特點,理解其命題意圖,積極有效地組織學生做好考前復習,提高學生中考成績,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升學的機會,也是教師出色完成歷史教學任務的證明。
關鍵詞:初中歷史? 中考命題? 對策
【正文】
中考作為檢測學生學習成績的一種手段,既為擇優錄用學生提供依據,也為引導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發揮引領作用。近幾年,歷史中考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創新,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我從中考試題特點、依據與意圖、復習對策三個方面跟大家進行探討。
一、歷史中考命題特點。
近年來的中考歷史試題,都強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感情、形成科學的歷史觀點,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社會發生的事件。為了體現這種命題意圖,中考試題都有相同的特點。
1、考試命題內容重點集中,要點明確。近幾年,中考歷史命題對學生要求不高,考試內容都是每個階段最重要、影響最大的事件、人物及歷史現象,是課堂上最能引起重視的知識點。
2、考試命題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目前,中考歷史試題基本上由選擇題、非選擇題兩部分組成。選擇題的備選答案都是重要的事件、人物或人物作品與成就;材料題通常不要學生死記硬背,而是靈活地運用歷史常識來解答問題,一些涉及內容較多的歷史事件,學生只要掌握部分要點,基本就能滿足解答試題的要求。
3、考試命題注重將生活與歷史聯系起來。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為了引導學生將歷史與生活聯系起來,命題者總力圖去尋找生活中的歷史符號,建立與考試知識點的關聯,然后選進試題中。這種命題,它體現了歷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傳遞學生對祖國文化的感情。如2017年懷化歷史中考試題(選擇題22):“端午節,海內外華人劃龍舟、吃粽子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湖湘文化的開啟者是()”
4、考試命題注重對學生歷史觀點和認識的考查。從各地的中考試題中,每張試卷都會有主觀題,讓學生表達自己對歷史事件、社會生活的觀點與看法,這類試題其實就在考查學生的歷史觀點、社會認識。
5、考試命題注重對歷史圖片的認識與呈現。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蒸汽機、愛迪生的電燈泡等圖片大多數試卷在選擇題中容易出現;綜合題中都江堰、孔子、開國大典、香港回歸與徽旗、澳門回歸與徽旗等圖片出現的頻率很高。
二、命題的依據和意圖。
近年來,各省為了加強對中考的指導,都紛紛頒布《中考課程考試標準》,對考試內容、要求、題型、板塊分值提出了明確的規定。作為中考命題的指導性文件,一則為中考命題提供了依據,也為教師的考前復習和教學提供了指南。有經驗的教師在總復習時,只要去閱讀《中考課程考試標準》,明確對每個知識點的要求,給學生確定了解、理解、運用知識點的范圍與層級,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復習。
《考試標準》制定的依據是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教育部先后頒布了2001、2011兩個版本。《課程標準》的修訂一方面反映國家在課程實施中發現了某些問題,需要及時調整,另一方面也反映國家教育理念上的變化。
1、教育部《初中歷史課程標準(2011版)》為當前歷史教師提供了組織教學、評價學生、考試復習與命題的方向,即規定了歷史中考試題要以基礎知識為考試內容,降低題目難度,決定當前考試內容重點集中,要點明確的特點。
2、《初中歷史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歷史學科的思想性、人文性,要求用優秀的歷史文化陶冶學生的心靈,加強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樹立正確的三觀。教學不能停留于知識的死記硬背上,教師應將教學與生活相聯系、引導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情感與科學的歷史觀。這種命題方式可引導學生去進行歷史閱讀,拓展知識面,培養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提高人文素養。
3、《初中歷史課程標準(2011版)》“注重人類歷史不同領域發展的關聯性,注重歷史與現實聯系,使學生逐步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對歷史和社會進行全面的認識”對歷史課程的綜合性表述,在中考命題中,把一些最新的時事熱點引入到考試中,檢查學生運用所學歷史知識的能力。如2017年歷史中考,“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的新聞材料被多個省市引用,將它與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新航路開辟、經濟全球化等知識考點聯系起來。
從《初中歷史課程標準》到考試命題,對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閱讀教材、記住教材要點知識,更應該引導學生通過歷史現象看本質,理解歷史事件的意義與相互聯系,用發展的思維去認識社會歷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科學史觀、情感態度,這樣才算完成學習任務。
三、教師的教學復習對策。
中考成績,不僅為學生升學提供幫助,也是基層教育主管部門對教師教學效果認可的依據,更是教師個人成績的證明。初中教師應該細心閱讀并理解教育部《課程標準》,按要求組織教學活動,有效地提高教育質量。
三年磨一劍,教師怎樣指導學生做好考前復習,提高中考成績呢?
1、給學生減壓鼓勁。中考復習時,每個學生都承受巨大的壓力,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必須給學生減壓鼓勁。作為歷史教師,在總復習時,我第一件事就告訴學生,歷史雖然有六冊教材,但考試要求你記的內容并不多,不要想著還有好多東西忘記了、記不起來,心里緊張。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只要你觀點正確,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就行,理解應用題目難不了你。我的歷史總復習,總會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氣氛。
2、選擇一本復習指導用書。目前中考復習資料遍地開花,學生無所適從。作為教師應該心里有數,不管哪一本復習資料,它要能獲得使用者的認同,必須以《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為依據編寫,與課標的教育理念、內容、要求相一致,會發現各家復習資料都如出一轍。所以,只要以一本復習資料為依據。中考復習資料,我使用的目的只有兩個,一是幫助學生明確知識要點,二是通過復習資料的系列練習,為學生答題提供思維方式、技巧指導。在復習過程中,若發現選用的教材與《考試標準》存在個別差別,可以進行適當調整。
3、整理知識,進行思維訓練。考前總復習,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考試標準》建立起知識架構,讓學生明確自己要掌握的知識、觀點、學習應用能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時間為序,建立各個朝代的聯系,并記住政治制度的變化、民族關系、對外交往、經濟成就等重要事件,一冊教材就剩下幾百字。為了強化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引導學生對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歷史進行比較,建立相互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掌握知識要點,通過作業練習幫助學生掌握解題的思維方式、技巧,提高學生應考能力。
4、用模擬考試提高學生應考能力。這個過程我們每個教師都會按常規習慣進行訓練,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督促學生考前查漏補缺,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和應試能力,學生多練習減少考試心理緊張。
中考作為義務教育學業水平檢測的一種手段,還將在一定的時期內存在,并發揮其對基礎教育的導向作用。教師始終是中考的參與者,只有讓自己始終站在中考研究的前臺,才能把握教育改革的脈搏,在教育教學中長風破浪,激流勇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