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帆
【摘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美術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突顯。作為9年義務教育的藝術基礎課程,初中美術可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使社會文化資源實現共享,使學生認可中華傳統文化,并保護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剪紙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技發展,正面臨邊緣化。需要構建剪紙校本課程,將區域內的剪紙教育資源變成實用的校本課程,以體現剪紙的教育價值,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 初中美術 剪紙校本課程 開發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1-091-01
隨著科技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和審美態度都在發生變化,古老的優秀傳統文化正遠離人們,這影響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剪紙,作為一種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精神的傳承,是人民智慧的結晶,但是沒有真正引起初中學生的重視。需要構建剪紙校本課程,為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一個平臺,使學生喜歡剪紙,學習剪紙,發揚剪紙藝術,并承擔起文化傳承的重任。
一、剪紙校本課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開發理論基礎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有了明確規定,要求資源開發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按照大概15%的比例補充鄉土資源。之后《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將美術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正式寫入建議,主要包括民間美術資源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開發等。目的是幫助學生拓寬美術作品視野,引導學生認識和認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承擔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任。
二、剪紙校本課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開發價值
1.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教育是借助自然、社會和藝術等美感培養學生鑒賞能力。剪紙圖案是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學生通過剪紙校本課程的學習,可以感受剪紙藝術形態,陶冶情操,豐富精神生活,從而在遵循美的原則的基礎上提升創造美的能力。開發美術剪紙校本課程,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2.完善學生的審美個性
剪紙技巧比較多,有陰刻、陽刻、鏤空刻等,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人們通過自己的智慧在實踐中將剪紙藝術發展得日趨完善。初中生作為剪紙的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并長時間進行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沉穩的個性和堅持的精神,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挖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3.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
剪紙藝術的發展歷史比較悠久,不同區域內的剪紙各具特色,表現的種類也很多,如窗花、喜花、鞋花等,涵蓋的知識非常多。學生在進行剪紙校本課程學習時,可以拓寬知識廣度,發展思維寬度,在促進思維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關注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三、剪紙校本課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開發原則
1.實踐性原則
剪紙是一項實踐性強的藝術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從最基礎的剪紙技法入手,通過大量的訓練、體驗、琢磨和動手實踐,以體驗富有創意的生活。民間剪紙藝術的手工特點決定其易學,在校本課程開發時要遵循實踐性原則,使學生在剪紙實踐中能獲取新的知識,發揮個性,提高想象力。
2.自主性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剪紙校本課程學習的主力軍。剪紙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是讓學生成為自主實踐者,在掌握剪紙技巧后,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創作出優秀的剪紙作品。剪紙校本課程的成功離不開課程開發的自主性,離不開教師對剪紙藝術的了解,以使學生近距離接觸剪紙藝術,并在教師提供的廣闊的平臺上進行自主學習。
3.發展性原則
進行剪紙校本課程開發,需要學生通過剪紙學習參與民間藝術的認同和傳承、弘揚。因此在課程開發時要遵循發展性原則,以使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剪紙藝術,并在學習過程中提升剪紙理論素養,感受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同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樂于學習,勇于實踐和創新。
4.層次性原則
剪紙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個體不均衡的學生都能通過剪紙課程的學習獲得均衡發展。剪紙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因材施教,要在判斷學生不同發展潛力的基礎上實施分層教學,以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最近發展區獲得發展。
四、剪紙校本課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利用
1.教學目標
剪紙校本課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剪紙的藝術起源,剪紙的區域分布及剪紙藝術特點,并能通過訓練學會剪紙,能通過創新思維創造出優秀剪紙作品,以實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學生通過向當地剪紙藝人請教,收集剪紙的特點和故事,以增強對家鄉和民間文化的熱愛。
2.教學方法
可以通過參觀法、交流法、實踐法帶領學生參觀剪紙工作室,使學生在欣賞民間剪紙藝術作品的基礎上了解剪紙的制作故事和制作手法,以了解剪紙的文化內涵。
3.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剪紙藝術的特點,了解剪紙的步驟,學會剪紙,并認識到剪紙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通過創作創新意識強的剪紙作品,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
4.教學準備
在正式上課前,組織學生在文化館、博物館等地,或通過網絡收集剪紙的相關資料,了解剪紙被列入非物質遺產的情況。了解不同區域剪紙的類型和特點,了解剪紙發展的故事和剪紙造型及其符號特征。
5.教學過程
為學生演示剪紙的操作過程,讓學生根據過程進行實踐操作。學生在操作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學生在教師民俗故事的講授中進行剪紙,并通過反復訓練夯實基礎。
總之,剪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剪紙校本課程,可以使學生認識傳統文化面臨的危機,并學會保護和傳承傳統剪紙文化,通過實踐提升學生的主動性,感受剪紙的樂趣,實現綜合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陳竟.中國民俗剪紙技法[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4.
[2]陳盼盼,朱超.淺談民間剪紙在地方藝術教育中的傳承[J].大舞臺.2012.
[3]崔媛媛.淺談目前農村小學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現狀[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城鄉建設.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