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相
摘要:當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從各級政府到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再到教師和家長都十分關注。可以說談虎色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自都有自己的說法。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時間來管理教育,但教育起色不大。究其原因,主要表現為管理混亂,各行各素,交叉重復管理嚴重,政令不統一,使其教師沒有主心骨,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方向。如何提高教育質量。迫在眉睫的是理清思路,思路清晰才能走得更遠,后勁才更足。本人了解現如今當地教育,對提高教育質量有一些粗淺的認識,提出來共勉。
關鍵詞:教育質量,宏觀調控,辦學模式
一是政府把好宏觀調控,教育行政部門抓好執行。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非常重視教育,這是一種好現象,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應把重心放在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上,營造一個風清氣正、任人唯賢的教育環境上來,讓想干事、能干事、干得好事的思想正派的教師有所依靠、有所追求,但現在有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門管理重心失調,天天出入學校,把教育當做襁褓中的孩子,不敢放手。政府領導經常出入學校,學校領導忙得不亦樂乎,天天忙于應付接待,忘了本職,影響到學校工作的正常開展。另外,政府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出臺了很多激勵機制,但沒有征求教育部門的意見,一竿子打死一伙人。對教育成績排名坐次,但沒有考慮教育的特殊性,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平均分僅是分毫之差,但考核結果卻是天壤之別,最后一名也許會被懲罰,激勵機制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產生反作用。
二是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大膽放權,樹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威信。現在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就像穿著一雙夾腳鞋一樣。上有教育主管部門,本地有政府,貫徹執行上級有關規定和要求是無可非議的,上傳下達,不折不扣、嚴格執行,這是我們黨的管理體制。但鄉鎮教育管理部門管理重心失調,迎合上級成為重點,如何讓上級滿意、如何贏得領導歡心成為工作重點,沒有把工作重心放在學校管理上、如何研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另外,當地教育管理部門沒有威信,缺乏感召力。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源自一些老舊的體制,沒有人事權,就連轄區內調整個別教師都沒有說話權。我認為,一個教育管理領導在下鄉檢查工作時要敢于承諾,對思想好、有能力、能干事、肯干事、干得好事出成績的教師的訴求,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大膽承諾,承諾后想辦法幫他們解決問題。他們的要求不外乎想換換工作環境,調到環境好一點的學校。如果思想好、有能力、能干事、肯干事、干得好事能出成績的教師都能有一個好的歸宿,好風氣形成后何愁不出成績。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上級的管理重心應放在督權上,看看是否有濫用職權,任人唯親等現象,把整治濫用職權、任人唯親等不良現象作為管理重點。
三是讓學校辦有特色,形成自己獨特的辦學模式。現在很多學校跟風成為時尚,沒有自己的東西,人云亦云,別人做我也做,這也沒什么,有些甚至生拉硬扯,照搬照抄,沒一點創新、沒一點自己的東西,目光短淺,沒有遠見。這跟我們的體制有關,我們教師缺乏外出培訓,有些教師干到退休都沒有出去培訓過,成了井底之蛙,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風云變化。如果自身不注意學習,怎么會教得好學生。俗話說:“看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不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怎知世界的變化。有比較才能找出差距,不局限于眼前,不走出去看看怎知自己的落后和不堪。積極為教師爭取外出培訓和為教師創造培訓機會,不讓世界拋棄教師,讓教師積極融入世界,跟上時代步伐。
四是為教師減負,讓教師專心教育。現實很殘酷,讓教師做一個多面手,什么都要懂,什么都要會做。社會性工作太多,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還有很多社會性工作需要我們去完成。
五是抓過程管理,沒有好的過程就沒有好的結果。《我要的是葫蘆》這則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真理,沒有好的過程管理就沒有好的結果。我們很多領導平時不深入基層,坐在辦公室當甩手掌柜,年終成績一出,不如意就破口大罵,大會小會就是講教師的不是,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我覺得基層領導要體察民情,了解關心他們的工作環境,要經常深入一線,特別是艱苦地區,多去走訪走訪,了解一線教師的疾苦,多給他們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關心。讓他們感覺到組織沒有忘了他們,始終在關注他們,讓他們死心塌地的干好本職工作,這就是我們平時講的學會籠絡人心。實際上,我們很多在艱苦地區工作的教師,善良純樸,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求的就是教好書后換換環境,到好一點的環境工作,這是無可厚非的,也是他們的合理訴求,領導就要為他們搭建這個平臺,讓優秀教師去更大的舞臺展示,讓他們發揮模范引領作用。
六是建立健全制度,使管理制度化。建立健全制度,用制度管理學校、管理教師,使管理有理有據。鄉鎮教育管理應把重心放在激勵教師上,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讓積極向上的教師有奔頭,讓他們的訴求通過努力工作能達成。讓能干事、想干事、干得好事的教師充分發揮作用,讓他們具有成就感。管理者應對地理環境好的學校設立門檻,要想進入地理環境好的學校就得通過努力才能進入,否則就免談。這樣,教育環境的良好氛圍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形成后何愁質量不提高。
總之,提高教育質量包含多方面的因素,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還有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等等,都會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不管怎么說,教育是靠人來抓的,沒有處理好人的管理,很難達到要求。作為管理者就要學會管理人,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動員所有能動員的力量為教育出力,這樣才能辦出讓社會滿意、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張娟. 淺談如何提高教育質量[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2(55).
【2】石建波, 白凌. 實踐教育管理創新, 切實提高教育質量[J]. 新課程(小學), 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