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海
摘要: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是指不以篇章和段落的形式所呈現的文本,常見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材料有表格、圖形等,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信息的整合能力與分析能力才可以進行高效閱讀。因此,指導小學生進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是提升其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主要闡述了小學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并對其教學策略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新課改之前,小學語文教學非常重視連續性文本閱讀,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在新課改后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因此當前學術界對于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教學實踐與研究還比較少,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工作的時候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師又該采取哪些教育方法來解決呢?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談對小學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一些見解。
一、小學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中所存在問題
(一)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沒有興趣、缺乏需求
當前,小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能力較為薄弱,缺乏閱讀興趣與需求。學生從小接觸的大多都是連續性文本閱讀,所以他們對于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較為陌生、覺得對語文成績的提高毫無幫助,絲毫不了解其對于自身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升所具有的重要意義,這種想法導致小學生在看到非連續性文本時無法產生閱讀興趣,也不會想要主動學習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方法,缺乏對其學習的需求。學生并沒有從認識層面上提高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重視,導致其在閱讀這方面的文章時效率低下,無法快速掌握文章重點信息。
(二)教師沒有向學生系統講授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方法
許多小學語文教師依然秉持著原有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沒有根據教育內容的改革來更新自己的教學形式與內容,他們雖然看到了非連續性文本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但是并沒有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科學的閱讀指導,如此一來學生就無法掌握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正確方法,造成了教師在教學中的教學動機與教學活動不相符的情況。在日常授課時,小學語文教師還是更傾向于對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方法進行系統的講解,只有在試題中遇到才會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上的指導。這就導致了學生在閱讀方法上的缺失,在遇到不同的非連續性閱讀文本時,還是會有許多問題,感到困難。
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問題的形成原因
(一)學生沒有充足的學習動力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所以即使沒有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對于相對比較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學生也能輕松地閱讀。這種學習和生活中的不平衡現象,就會導致部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感覺非連續性文本對他們來說比較容易,沒有必要進行專門的訓練,并且在課后也不會主動去總結關于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閱讀方法與技巧。但當學生遇到比較復雜的非連續性文本時,還是存在閱讀上的障礙,導致其閱讀效果不理想。
(二)教師不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有通過教師的耐心教授才能得到有效提高。但目前,仍有部分語文老師把非連續性文本作為輔助性材料,只有在講解試卷中遇到有關的題目,才會對學生進行講解,但也只是稍稍帶過,沒有具體的方法和要求。缺乏了教師的指導,學生就無法系統掌握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完整理論和方法技巧,這樣的教學內容限制了學生語文閱讀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相關教學資源的缺失
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素材大多來源于語文文本中的文章。但是在教育部編寫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少有涉及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材料,該版教材所選課文大多是文學作品,選文內容和選文題材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師平時在進行授課時,主要講授的還是連續性文本的相關知識。在考試中用到非連續性文本的試題也比較少,所以學生不僅沒有掌握閱讀方法還缺少相關閱讀資源。這樣一來學生的實踐能力就無法在閱讀非連續性文本過程中得到提升。
三、小學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
(一)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師要對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教學工作重視起來,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來擬定閱讀教學的目標。新課標對于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閱讀要求。對于低年級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的年齡較小,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只要求學生可以閱讀文章,并能夠找出文中的關鍵句。隨著學生年齡的不斷增長,他們的學習能力與歸納信息的能力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所以教師應讓學生閱讀更難的文章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所以,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并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水平得到逐步提升。
(二)整合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資源,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在學生現在使用的語文教材中,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數量和類型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想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就需要教師結合課內外的閱讀刊物,整合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資源,為學生篩選一些既符合學生當前閱讀水平、又對其閱讀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的文章。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是教師能夠順利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外刊物、網絡等渠道為學生擴充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資源,從而使其閱讀水平在大量的練習中得到提高。
(三)優化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的指導過程與方法
下面筆者結合實際教學經驗,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為學生總結的一套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方法,希望對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的開展有所幫助。
1.通讀文章并檢索文章里所包含的重要信息。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獨自閱讀文本,再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之上仔細觀察文章中的材料,對重要的信息進行檢索,從而找出對理解文本內容有幫助的細節和關鍵點。
2.深入探究文本內容,剖析信息背后的實際含義。在第一個步驟之后,學生已經對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這是就要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將檢索到的零散信息進行整合,從而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這一步是非常關鍵的,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通過不斷提出問題等方式,循循善誘,這樣才能使學生深入思考材料中的問題并探究文本信息背后的重要內涵。
3.總結閱讀方法,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教師要注重在學生閱讀方法與閱讀能力上的培養。在進行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時,應在學生理解文章后及時總結與歸納相關方法。學生只有學會了科學閱讀方法,就能夠運用這套方法去閱讀其他文本,這樣教師才算是真正達到了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作為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熱點問題,引起了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但在實際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探索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相關內容,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并對其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軍明,朱華賢.亟需提高閱讀題的編擬質量——由一道閱讀訓練題的編擬說起[J].小學教學研究,2012(18):41-42.
[2]楊方春.美在言意,貴在共生——小學語文文本解讀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3(12):76-77.
[3]曹衛星.“非連續性文本教學”的缺失與救贖——由一道考題想到的[J].江蘇教育研究,2014(1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