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翀
摘? ?要:21世紀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尤其是當前社會中,效率顯得更為重要。流程管理是當前社會競爭的核心,其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企業的運營效率。Web技術是網絡信息技術的一種,通過Web技術把流程管理與信息化進行融合,利用信息系統的實踐辦法,把業務流程顯性化地實現出來。業務流程是一個長時間的積累過程,很難系統地進行表達,而基于Web技術的流程顯性化,可以將企業的流程邏輯清晰地表達出來,方便后期管理與監控,可以有效提高企業職工的日常工作效率,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信息資源價值,促進流程的固化存儲,避免資產的流失。
關鍵詞:Web技術;流程顯性化;資源價值;效率
企業流程顯性化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圍繞企業的管理體系,利用信息技術,通過Web技術,協助企業完成公司管理流程優化,實現信息的共享、應用,從而來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在企業的運營管理過程中,流程管理是最為關鍵的,因此將流程顯性化可以對抽象的管理流程進行轉換,優化管理體系,企業高層可以直觀了解到企業信息,實現資料的高效利用,通過融合、創新等手段來形成新的管理流程,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效率,減少資源浪費的風險。
1? ? 流程管理概述
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繼承了勞動管理理論與制度化管理理論的思想,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思想觀念也在不斷的轉變,傳統的管理流程運轉不流暢,組織結構臃腫,官僚氣息嚴重,部門之間缺乏協作,導致企業效率下降。因此在20世紀90年代,邁克爾·哈默教授提出了業務流程管理理論,企業才開始對其進行重視,并進行管理改革。流程管理理念在企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保證企業秩序高效運行的重要手段,因此流程管理不僅是保障企業正常運轉的基礎,同時也是改善企業內部管理的一個手段,還可以塑造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流程管理在全球范圍內應用廣泛,比如IBM、福特等都是用業務流程管理,中國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末也開始使用流程化管理理念,取得了相應的成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流程管理也在不斷的進步,逐漸形成與中國企業管理現狀相結合的企業管理流程,改善了當前的企業管理現狀,降低企業成本。目前來說,利用Web技術來建立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的共享與集成,保證信息可以及時得到回應,從而來提高信息的時效性,提高流程效率,提高響應速度,推動企業管理升級與可持續發展。
2? ? 基于Web技術的流程管理顯性化研究
流程顯性化研究需要企業加強對流程的有效管理,因此企業可以借助當前科技發展,利用Web技術開發和集成一套流程管理信息系統,將流程管理與信息系統進行集成,借助信息化手段來對流程進行集中管理,避免信息孤立,促進流程管理與應用,實現流程的顯性化,提高流程管理工作的合理、系統與規范性。
2.1? 基于Web技術的顯性化模型
流程管理是一個復雜而抽象的機制,很難表達與傳遞,想要對其進行顯性化管理,必須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捕捉。Web Service本身具備的技術給信息的捕捉提供了可能性,因為Web Service是一門新技術,不需要借助任何三方軟件、硬件,可以運行在不同的終端進行數據交互與集成。在構建顯性化模型的時候,需要在服務上提供多種表達與互動方式。傳統的流程管理需要個體之間進行層層上報,層層審批,這些都會影響企業的運轉效率。Web技術利用靈活性、互動性的技術工具給用戶提供了多種轉換方式,可以有效整合信息技術,使用Web Service規范,可以忽略語言、平臺、內部協議,直接交換數據,因此可以構建基于Web技術的流程顯性化模型,以Web技術和理念為依靠,推動企業管理流程顯性化轉換,形成系統性、組織性的管理流程,幫助企業資源的挖掘、轉換與共享。
Web Service是自描述網絡模塊,可以執行業務功能,減少接口花費,為企業多個組織間的業務流程提供通用機制來進行集成。模型整體框架依托于Web技術進行構建,共分為4個層級,數據資源層,平臺層,管理控制層、服務層,充分融合Web技術的優勢和特點,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提高企業效率,注重資源的有效利用。數據資源層提供數據支持,存儲個人信息,企業信息等,并對其進行保存,其中包括用戶的各種行為記錄等,形成一個完善的集合體。在數據資源層中,可以充分了解企業的基本運行狀況,為企業的未來規劃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不斷添加新的信息,刪除陳舊的信息,及時更新數據資源,保持數據的信息及時性與有效性。平臺層是運行Web技術,搭載交流平臺,利用信息技術作為支撐,為用戶提供相應的網絡環境,保障平臺的正常運轉。Web信息技術應用廣泛,豐富了管理形式,將管理流程以模塊的形式進行體現,保證了使用質量,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控制層提供了交互界面,主要包括頁面管理,個人信息管理,工作管理等內容,展示給用戶操作界面,用戶根據自己需要進行操作,更加人性化。應用服務層也是核心層,依賴Web技術來實現核心服務,比如群體間的交流互動,企業日常運行管理等都可以通過業務層實現。
2.2? 基于Web技術的流程顯性化過程
基于Web技術的流程顯性化過程是一個信息轉移與共享的過程,流程管理在Web技術的幫助下進行信息轉移與共享,用戶掌握了相關操作,并根據自身需求來進行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與簡化流程操作。最后經過不斷轉移、創新,形成一個上升的過程,并進行反復的表征使其逐步轉化為顯性狀態,長此以往,就可以將其進行高度的系統化、概念化,從而來提升整個公司內部的組織結構,升華管理流程。本文構建的流程顯性化模式,是利用Web技術所提供的工具、功能等對企業流程進行管理并實現流程的顯性化,最終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在這一個過程中,要把流程管理從碎片化,調整到系統化,文本化,從而實現創新到企業化,具體流程如下:(1)碎片化,在沒有系統體系組織的時候,人們更多是利用自己的習慣來進行流程管理,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流程,這樣會加劇流程的碎片化,這就需要對其進行系統梳理。(2)系統化,用戶在使用流程管理模塊的過程中,會對當前的流程進行搜索留存,主動整理自己平時的工作流程并歸納到其中,使其系統化,方便后期條理清楚的進行表達。(3)文本化,是將系統化的流程用文字、語言、符號等形式直觀的表達出來,然后用Web技術對其進行實現,以供企業或者個人使用。
2.3? 基于Web技術的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是企業業務流程的重新設計,從根本上改善成本、質量、服務、速度等方面,在基于Web技術的信息系統中,將企業的管理流程按照特殊的工作標準來進行量化,同時優化企業信息系統對應的業務流程。在制作的過程中,可以利用Silverlight插件來繪制圖像圖層技術,實現流程的繪制,并綁定流程中涉及的工作標準文件,方便用戶查閱,幫助用戶更好地理解業務工作,實現流程的最大顯性化。另外,流程圖繪制實現了流程再造,可以直觀地顯現出整個業務流程,建立流程驗證核準程序,對流程細節進行評估修改,保證流程質量與決策的執行力,從而實現信息系統的流程集成顯現。信息系統通過Web Service接口,完成標準的獲取與上傳,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動作模式,提高企業的整體工作效率,滿足客戶需求,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 ? 基于Web技術的流程顯性化促進策略
Web技術為流程顯性化發展提供了一個平臺,可以利用Web技術構建顯性化模型,充分發揮模型效應,因此需要結合模型的4個層級,對其進行優化促進。
3.1? 做好數據資源層信息資源整合,規范資源層信息
數據資源庫建立在數據資源層面,供用戶使用,Web技術資源具有分散多樣性的特點,因此要對其進行信息資源整合,讓無序的信息變得有序。基于Web技術的信息資源整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程序,并不是毫無目的的統一,將不同部門、不同區域進行連接,形成一個關聯的整體,建立完善的科學信息資源體系,創造良性的資源共享氛圍,優化信息資源結構,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另外,Web信息資源類型繁多,存儲格式也不相同,數量也在飛速增長。一方面,Web技術給企業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對于之前的流程管理方式更加便捷、迅速;另一方面,海量信息無序排列,使得用戶使用的時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要對其進行標準化管理,建立統一的標準規范,科學管理。
3.2? 平臺層提供多個渠道入口,優化管理控制層頁面結構
企業管理的流程化想要以顯而易見的形式進行顯性化表達,就需要對其進行有效捕捉,并給用戶提供方便。因此基于Web技術的流程顯性化就需要給用戶提供多個渠道入口,保證互聯網的各種終端都可以對其進行訪問,比如PC,PAD,智能手機等多個終端,可以便于企業職工間的信息共享,便于用戶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還要保證流程管理在頁面上簡潔,盡量避免雜亂的設計,從視覺上吸引用戶,做好主次規劃,方便用戶查找,系統地進行顯性化管理。
3.3? 流程管理信息化整合
流程管理經過信息系統顯性化處理后,邏輯清晰,分層詳細,并建立起統一的流程管理架構,實現以下管理功能。
(1)對流程體系進行集中管理,企業流程作為一種管理對象,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對其進行集中存儲管理,實現流程的整個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對不同用戶進行不同領域的處理。
(2)優化流程之間的接口功能,靈活處理模塊設計,在進行審批環節上加置輔助記錄查詢功能,及時了解人員流動信息。
(3)做好流程監控功能,實時監控流程進程,流程管理員可以及時查看流程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更好地服務于管理。
4? ? 結語
企業流程管理是企業長期有效的戰略管理工具,在Web技術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流程管理信息系統,保證企業流程顯性化,提高企業的運轉效率,職工的工作效率,流程資產的有效利用,從而改善流程的有效性,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高 明.企業隱性知識共享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7.
[2]李慰之.淺析企業管理流程的優化[J].中外企業家,2009(9X):48.
[3]劉士丹.淺析中國企業的流程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3(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