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已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制造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走向世界,我國成為制造業大國。“工匠精神”是現代工業制造業的靈魂,體現著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發展的新時代,全球競爭異常激烈,中國制造業面臨嚴峻的考驗與挑戰,需要轉型升級,進入新的發展,文章就創新和“工匠精神”如何引領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進行探索。
關鍵詞:創新;工匠精神;制造業;轉型;升級
制造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生產力的體現,是區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重要因素。在發達國家,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的份額。隨著時代的轉型發展,也更加重視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不斷地創新,努力成為知識型、技術型和創新型高素質勞動者,展示中國工人階級新時代的新風采。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制造業發展的目標。創新是發展的首要要求,“工匠精神”也將成為中國制造業的軟實力。
1? ? 工匠精神
1.1? 概念
工匠精神也可以說是一種職業精神,體現了職業道德、職業能力以及職業品質,工匠精神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也是中國制造發展的精神源泉,對企業的競爭和員工的成長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制造業是機械工業時代對制造資源按照市場的要求,通過制造過程,提供人們生活生產需求的相應產品的行業。工匠精神在現代制造業中,也就是生產者、設計者,在技藝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以質量和品質贏得信賴。所以,“工匠精神”是現代制造業發展的靈魂,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重視工匠精神,要讓工匠精神引領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當前,我國發展已經進入了新時期,先進的技術設備被應用到企業的發展中,需要進一步實現轉型升級,加強技術的創新,提升品質,創造品牌,以此提高中國制造業的整體水平。
1.2? 工匠精神
工業強國一般對工匠精神都非常重視,重視其產品與品牌以及質量。如德國,他們的產品質量、品質享譽世界,他們對于產品的精細度要求非常高,這樣逐漸形成了工匠精神,其工匠精神也是德國制造業成功的重要內涵,也是這種精神讓德國制造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讓其在歐洲經濟困頓的時期仍能穩定發展。這也說明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重要的份額。
我國也在不斷地把工匠精神作為發展的主要內容,不斷地創新改進,追求完美,比如天宮二號的發射成功,離不開長期以來的工匠精神,是許許多多的科技人才不斷探索、不斷改進、追求完美的結果。我們的大國工匠李一槍,充分發揮了匠人精神,手握焊槍,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國制造高速列車。類似的工匠還有很多,比如歷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在不斷地追求匠人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締造完美。
2? ? 當前制造業面臨的現狀
“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創新,要使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主要動力,實現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這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長提出的轉型升級思路。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開始深度調整,我國的經濟也進入了新常態,其中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已經成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從國家的角度來分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創新,新一輪的技術革命興起,產業變革已經不可阻擋。當前已進入信息化的時代,各種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其中就包括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改變了社會生產方式,給制造業帶來新的發展,傳統的生產組織方式以及營銷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云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極大地優化了勞動力、資本、知識、信息等生產要素的配置。傳統產業實現了提升和改造。根據我國實際國情,改革開放40年,我國的制造業也進行了升級改造,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生活品質的改善,基本的生活保證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更加追求品質和質量,當前制造業的發展已經落后于實際發展需求,所以必須要實現創新,促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我國的制造業已經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隨著發展,以企業為主體,一些新型的體系被研究,一些創新的成果也不斷地涌現。要根據我國制造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發現其存在的短板和弊端,不斷深入創新優化。我國制造業當前主要面對的問題:首先是政策方面,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并且也給出了支持和肯定,但是在實際的執行中卻還存在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制造業企業的受惠面偏小。然后是激勵機制問題,有效的激勵機制可以調動人才的積極性,有利于發揮出人才的創造性,提高創新能力,創造一個積極的工作環境,人才、信息、風險資本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并高效配置的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所以,其激勵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發揮出其實際作用。其次從服務體系來講,在新時期,就要跟隨新潮流,當前制造業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需要完善加強,一些高科技的新型設備缺乏,資源開放共享程度不夠,而且在技術水平上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前幾年出現的中國游客在日本搶購馬桶的現象,就能體現出中國制造業的一些問題。最后從社會環境來講,不具備創新性思維,工人的社會地位以及收入的水平相對較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弱化。
3? ? 中國制造業探索工匠精神的路徑,實現轉型升級
3.1? 創新和工匠精神的延伸
創新與工匠精神,離不開專注;也離不開對每一種產品質量和價值的高度關注。德國產品之所以能夠享譽世界,就是其對產品研究的專注,可以發現德國產品的更新并不快,也沒有出現瞬間暴富或者成為焦點的現象,憑借的就是專注。在實際的制造業發展中需要加強質量的監管,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于好產品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它來自于對每個細節的打磨和探究,基于一種將細節做到極致的欲望,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工匠有著更為深遠的意思,只有具有工匠精神,設計研發人員才會對產品不斷鉆研思索、不停打磨探尋,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實現技術和工藝創新。首先,需要強化研究成果與制造能力的轉化,通過扭轉基礎研究轉換現實生產力的不利局面,縮小研發與企業需求的差距,加快技術轉化速度。其次,需要促進勞動力的發展,通過政企合作,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制造業各領域所需的人才;最后,需要支持“制造創新機構”穩定持久發展,通過商業模式運用,打造“制造創新機構”的生態系統,將產學研緊密結合,促進“中國制造”的技術化、高端化。
3.2? 弘揚工匠精神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制造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工匠精神有助于產品品質的提升。《中國制造2025》指出了制造業在發展新時期的發展地位,它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影響國民經濟的主要內容,所以就必須要發揮工匠精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的制造業向著制造強國邁進。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制造精益求精,打造“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新時代。
培養工匠精神,教育行業要身先士卒,根據實際的要求創新教學,重視實踐教育,滿足社會對其的實際需求,要培養其匠人精神。另外,企業要完善對于工匠的管理體制,制定機制,激發其創造性和積極性。
其具體的措施:(1)完善國家制造業的體系建設,進行體制機制的創新,重視高校新型實用型人才的培養。根據我國制造業的實際發展和對人才的需求以及技術的要求來進行人才的培養,與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培養出專業性的應用型人才。另外還要重視對新型材料、新型設備的研究,為逐步實現自動化不斷地探索。(2)提高技術水平,對一些新型的設備進行研發,向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針對一些重點裝備的技術和產品要不斷優化,突破重點領域發展的基礎性瓶頸,要開展示范應用,建立獎勵和風險補償機制。
3.3? 重視現代工匠的培養
“中國制造”要向著“中國創造”改變,就需要不斷創新,推陳出新,促進制造業的升級,那么其中主要的一部分就是工匠,培養現代工匠是必然的。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制造隊伍的建設,當前核心競爭力就是技術和人才,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企業家人才,各行各業各領域的技術創新的專家型人才,具有先進理念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加快建設多層次的制造業創新人才隊伍。在先進技術上,要以人為本,要重視工匠的培養發展。進行科學技術的創新與改造,不斷地突破制造難點。讓工匠精神成為工匠的主流精神和主體意識,一個企業要服務好技術工人,重視群體的成長發展,學歷提升與技能提升并重,完善“技能培訓、技能幫帶、技能競賽、技能晉級、技能激勵”,尊重職工首創精神,激發職工創新熱情,鼓勵職工開展經濟技術創新。
另外,需要完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發揮出工匠的創新力,比如開展發明、創新建議等活動,并且能夠邀請對應的技術專家來進行技術指導,提高工匠的技術能力,能夠引導其創新的思想。要大力地宣傳和弘揚工匠精神,讓其得到社會的認可和重視,讓工匠享有本該屬于他們的尊重和敬意,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技術、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4? ? 結語
主要探索創新和工匠精神如何引領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首先對工匠精神的概念進行闡述,列舉了世界上和我國比較著名的工匠精神的發揮的例子,然后分析了當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現狀,根據發展現狀探討創新和工匠精神如何引領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這需要弘揚工匠精神和重視培養現代工匠,加強品牌的創設,提升產品的質量和品質,讓我國制造業向著制造強國發展,從而提升國民經濟水平。
[參考文獻]
[1]王? 月.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探析[J].法制博覽,2018(27):230-231.
[2]葉? 楊.新常態下工匠精神的弘揚與培育[J].滁州學院學報,2018,20(3):95-97.
[3]李銘超.現代制造業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內涵探索[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2):10-12.
[4]晏? 濤.論工匠精神與中國制造[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8,29(2):58-61.
[5]喬文琦.讓“工匠精神”引領“中國智造”[J].經貿實踐,2018(8):239-240.
[6]李? 珂.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呼喚工匠精神[J].人民論壇,2017(17):60-61.
[7]姚玉秀.創新和“工匠精神”引領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J].信息系統工程,201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