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予
摘要:學習評價是開放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本文從開放教育的教育教學本質和特點出發,分析開放教育學習評價在取向、內容、方法上存在的問題,針對目前人們對遠程高等教育質量的擔憂,探索開放教育學習評價標準的轉變。根據云南開放大學的實際情況,思考深化開放教育學習評價改革。
關鍵詞:開放教育、學習評價、遠程教育
學習評價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經毋庸置疑。學習評價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以及衡量的過程。近年來,隨著我國開放大學的不斷發展,其教育培養模式的基本框架及相應的教學模式、管理運行機制等都取得了卓越的進展,但在開放教育的學習評價的探索卻稍顯薄弱,對開放教育的評價標準、評價方式、評價的有效性等方面的探討還十分不足。根據實際反饋,遠程開放教育并未如預期般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教學及考試,并未完全跳出傳統高等教育的模式,尤其表現在開放教育的學習評價上即對考試形式、成績評估上。本文以分析開放教育學習評價的取向、內容、方式為基礎,對我國目前開放教育與遠程開放教育學習評價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開放教育的特征和本質,力圖構建符合開放教育自主學習的評價模式。
開放教育學習評價和遠程教育學習評價存在的問題矛盾
(一)開放教育的素質教育取向與學習評價的應試性矛盾
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開放教育和遠程教育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倡導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以培養自主精神和實際操作執行能力為根本的教育理念。從這一方面來說,開放教育和遠程教育更應強調學生素質的培養。因此開放教育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應力求做到素質教育。然而,實際情況仍然是考分是學生畢業與否的唯一依據。由于一些學校和部分教師對開放教育中素質教育缺乏正確認識,教學輔導變成了考試輔導,許多學習者仍把主要精力放在機械知識上,死記硬背,甚至出現考風考紀混亂的現象。考試的功能在這里得到強化,而自主學習的過程被削弱。開放教育被異化成為一種取得文憑的應試教育,這與開放教育的教育理念相矛盾
(二)開放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與學術性學習評價矛盾
開放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此開放教育的各個教育教學環節也應遵循學以致用、按需施教、注重實效的原則。在學習內容上,重視知識的實用性而不是學術性,重視應用性而非理論性,重視技能而非信息。但是,至少目前而言,開放教育課程考試仍以知識性、學術性內容為主,死記硬背題型所占分值比例較大,與開放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馳,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自主精神。
(三)開放性的教學與傳統的學習評價相矛盾
在現代技術的支持下,開放教育、遠程開放教育能夠幫助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空間進行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開放教育已經從“對象的開放,時間的開放,空間的開放”出發并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是要做到使學習者自主選擇學習專業、課程、學習模式和師資等必須依賴完善的教學支持服務和個性化的課程考核服務。以云南開放大學為例,在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以及為學習者提供自主學習的資源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在個性化的課程考核服務上相對滯后。與開放性的教學相比,學習評價并沒有擺脫傳統教育考試的框架發生改變,主要表現在:
1.考試時間的統一性
自主學習不僅是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形式以及學習地點還應包括自主選擇考試時間。不能實現考試時間的自主選擇就不能說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
2.學習評價方法的傳統性
以云南開放大學為例,開放教育的學習評估包括終結性考試和形成性考核兩部分,采用紙質考試與網絡考核相結合的學習評價方式。實際上這種方法同傳統教育的評估方法類似,二者并無實質的差異。
3.學習評價的單一性
在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評價主要是由教師自上而下的單向評價,學生只是被評價者,只能被動、消極的接受教師的評價,沒有評價的權力。現代遠程開放教育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宰力量,然而目前仍未擺脫傳統教育考試的框架,仍是一種單向的評估。
深化開放教育學習評價改革的思考
(一)不同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習評價標準觀
我國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并借助遠程開放教育形式加快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發展,這一策略已以得到普遍認可。但隨著入學政策的不斷放開,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多,人們對開放教育、遠程開放教育的教育質量的擔憂和質疑也越來越多。一是開放教育的發展勢頭快,入學人數激增,人數增加必定導致教學質量下降;二是開放教育無需統一的入學考試,學員會遜于正規考試入學的學生。但當我們指責開放教育因入學政策的開放導致學員的個體差異越來越大和對教學質量質疑時,我們依據的是什么樣的評價標準呢?無疑是用普通高等教育質量和人才評價標準這把“統一”的尺子來丈量開放教育的“合身度”。這是制約開放教育學習評價模式的主要癥結。開放教育學習評價必須改革,必須尋求一種適應開放教育特征的新的學習評價模式。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開放教育不再是應試培養模式,而應是社會活動主體提高素質的途徑。因此,其評價標準需由學術型轉變為成就型,以學習過程中個體獲得的增值性變化(如個人知識結構、文化價值觀、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學習的評價指標。這種在原有基礎上個人知識結構、文化價值觀、理解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就是一種質量,一種多元化的新型學習評價標準觀。
(二)進一步擴大學習評價的開放性
1.學習評價的開放首先應做到考試時間的開放,使學生能夠自主合理安排學習進程,從而自主決定考試時間達到隨時隨地參加考試的目的。
2.改變單向學習評價為多向性學習評價。學生不僅需要自我評估學習的過程和結果,也可以對其他人的學習情況發表不同的評論,甚至可以在互聯網共享,公眾也可以參與進行評估。
3.評價內容的開放。考試題型應減少死記硬背題型的比重,以能力和學科綜合素質為導向,注重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力。
學習評價改革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必然趨勢,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下,學習評價方式的改變才能更加有效的考察學習成果,增加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關于現代遠程教育若干問題調查的分析[J]. 陳國敏.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1(01).
[2]芻議現代遠程教育的創新[J]. 張紅妮. ?環渤海經濟瞭望.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