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生
摘要: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科學育人的成敗。我國新頒布的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對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具備診斷、鑒定兒童障礙程度,評估兒童學習水平,設計教育方案的能力;教師不僅要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還要幫助學生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需要知道傳授什么知識,怎樣傳授知識,更要知道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特點的學生采取什么樣的教育策略完成教育任務,還要承擔起教育教學研究者的任務,關注特殊教育學校教育的發展,不斷學習和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提高教育效益。這種全新的要求,為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出了同特殊教育事業發展必需同步的要求。
關鍵詞:特殊教育 學校教師 專業化 發展途徑
(一)終身學習——培養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之一
1、通過學習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通過對《特殊教育學校新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學習,使全體教師認識到“以生為本的科學發展”是本次課程設置方案的核心理念,就是說特殊教育學校教育要打破過去特殊教育著眼于三類殘疾學生的缺陷,注重補償教育的落后觀念。科學發展觀使我們認識到三類殘疾學生身上客觀存在的生理缺陷有些是難以補償的,以往在這方面花費精力太多,卻讓學生失去了大量的培養能力,發展潛力的寶貴機會。新的課程設置方案提出了“積極開發潛能,補償缺陷”,要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要從三類殘疾學生因為聽力、視力、智力障礙而帶來的學習方面的實際困難,所處的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認知、學習、交往等方面特點的實際出發,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教育的社會功能,著眼于三類殘疾學生的發展,使三類殘疾學生獲得融入社會的基本能力。從學生發展的角度,為三類殘疾學生科學地設置課程,實行有效教育,提供三類殘疾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培養適應時代和社會需求的特殊人才。這就要求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生觀,用全新的科學發展去看待學生;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價值觀。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徹底改變以往不適應三類殘疾學生實際需要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方法。運用合理的教學設計、教學技術和恰當的教學策略,把學生的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目標,把學生自身也看作是一種教育資源來開發和利用,以此來真正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改的實踐中發現特殊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
2、通過學習,不斷加強職業道德修養
“教育”和“修養”是師德形成和發展不可缺少的一外一內的兩個方面,制度化教育是形成基本師德要求的必要條件,屬于外因,而自我修養是完善師德培養的保證,是良好師德形成的內因。做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要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學習,在做中做人,成長,在育人中育己,在育己中走向育人。是我校教師在師德修養方面的心得。
首先,學校為加強師德修養,在廣泛討論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天水市特殊教育學校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規定》,并且將教師執行規定的情況與年度考核,評優選先相掛鉤,對嚴重違反規定的教師實行一票否決制。
其次,教育引導教師不斷加強職業道德自我修養,主要途徑是:
第一,讀書,古人講:厚德載物,厚學養德,讀書對于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來說,是一個基本的素養修煉,教師要達到體驗學生成功的幸福,讓自己進行自我設計,享受充實與成功的快樂,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讀書。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讀書,并規定了記寫讀書筆記的不同數量,五年內教齡的教師10萬字左右,10年以內教齡的教師8萬字左右,20年以內教齡的教師5萬字左右,20年以上教齡的教師不作具體規定。通過讀書,使他們實現了新的思想跨越,他們逐漸認識到新課程的改革絕不僅僅是換套教材,而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是一場涉及到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以及日常學校管理等全方位的變革。教師必須努力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學觀念,學習新的專業知識,樹立為每一位三類殘疾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生觀,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通過讀書,促進了教師整體專業化的成長,且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形成豐富的思想。
第二,利用上網進行學習。網上閱讀,網上進行交流,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這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平臺,獲取更加豐富的、優質的信息資源。跨越時空限制,實現校際之間,同行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第三,自我反思,通過對教育思想、教育行為、教育過程的反思,進行自我肯定與否定,在一次又一次的肯定與否定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另外學會多維的反思觀察角度,即從自我的角度、學生提供的角度、同事的感覺角度、文獻所提供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尋找差距,彌補不足,促進自我成長。
通過以上途徑,促進了教師整體專業化的成長,且形成了豐富的思想,提升了自己的職業境界,培養了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
(二)教育教學實踐——培養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之二
1、德育教育管理,實行分組責任包干制。全校有24個教學班,分為五個責任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個中層領導任組長,班主任、科任教師為組員,學校將全校德育教育任務劃分給五個小組,分組班級,一旦出現問題實行層層責任追究制,這樣真正形成了人人為全體學生的良好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齊抓共管的局面,班班探究學生德育教育行之有效方法的氛圍,真正把服務學生落到實處。
2、學校教學實行三級目標管理,給中、青年教師加壓,使其向專業化發展。為了充分調動全校教師優化課堂教學,在教法上有大膽的創新,學校實行三級目標管理。即:學校與教務處簽訂一級教學質量目標,教務處與科任教師簽訂二級教學目標,科任教師與學生簽訂三級教學目標,一學年對完成目標任務好的教師給予教學能手獎,對學生給予優秀學生獎和進步學生獎。使教師教有目標,學生學有目標,特別是進步學生獎,為全校全體學生都提供了受獎的機會,充分調動了教學相長的主動性,為全體學生的發展,為全體教師探究有效教學方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三)反思研究——培養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之三
如何樣進行教學設計,充分體現科學性、靈活性、審美性、獨特性。充分了解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積極思維。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各種活動的組織策劃和實踐操作。如何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真正做到理解學生,服務學生等。充分開發和利用教材,人才(教師、學生)、媒體、生成資源,人文化、藝術化的使用教學語言,有效地進行常規和多元化訓練。如何樣教育養成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學會與人交流、溝通,學會生活等教育問題,成為教師自己思考最多的問題。并通過不斷的反思和研究來確定教育、教學策略后再審慎的進行教育教學實踐,并觀察和科學評價實際效果,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以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實踐證明,反思是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最有效的策略和途徑,新一輪課程改革需要造就反思型的教師隊伍。
結語:
在特殊教育學校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讓我們共同努力投身課程改革,做信息型,有思想的教師;加強專業學習,做專業型,有學養的教師;投身教育科研,做研究性,有靈氣的教師;重塑師生關系,做民主型,有魅力的教師;形成自身風格,做個性化,有才情的教師;熱愛生活、生命,做生活型,有激情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