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坤
摘 要:在絕大多數中小學校周邊,地攤成為特別的風景線,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對應相關法律法規,凡流動攤點均為不合法經營,但相關部門對其的打擊和管理也是屢禁不止。如何杜絕這些不合法經營的流動攤點,有效保障學生的食品健康,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和食品安全管理部門研究和探討的一件大事。
關鍵詞:小學;食品安全;垃圾食品;管理策略。
根據相關食品安全專家和行為專家研究結論,小學生通常由嘴巴來決定是否“好吃”,對垃圾食品生產方式,以及垃圾食品材料和營養成分反面基本沒有重視,而那些垃圾食品則大肆利用這個賣點大量在味覺上下功夫來吸引孩子,而無任何營養價值,超標的添加劑和糖分對身體也是不好的,對食品安全和健康營養絕不對稱。絕非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那么從學校管理角度應如何加強學生食品安全教育,提升學生飲食衛生安全是我們研究探討的重要方向。
一、加強學校食品安全教育,宣傳垃圾食品的危害
從學校方面來看,宣傳和教育是關鍵應該努力加強對孩子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讓孩子從根本上認清地攤零食的危害,并形成監督管理,使孩子自覺遠離地攤零食,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地攤零食帶給孩子的健康隱患。
在日常通過健康教育課針對性,形式多樣地開展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講解讓學生從根本上提高對食品安全認識,重視生命健康,切實了解垃圾食品的危害和可怕。
那么如何在健康教育課中有效實現食品安全知識傳達呢?
1,可以結合國際國內最新食品安全事件,通過食品安全事件的相關案例,收集國內外實時發生的食品安全案例,如 “瘦肉精”、“禽流感”、 “三鹿奶粉”“地溝油”、“塑化劑”,“激素黃瓜”,等案例內容進行講述。食品安全案例教學不僅增強了授課的趣味性,極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形成了有效互動教學,實現教學目標。
2,還可以通過實驗室開展相應實驗課。食品安全學涉及環境科學、食品衛生學及食品化學等,包括影響食品安全的危害和因素、食品安全檢測、食品安全評價管理和安全食品的生產開發等。由于課時有限,有必要對實驗內容進行精選,選擇有代表性的,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實驗。如食品中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檢測、食品新鮮度的檢測、摻假食品的鑒別檢驗等。通過實驗課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物質和因素,食品安全常規檢測方法。在實驗材料的選擇方面,選擇有代表性的肉類、蔬菜水果、米面制品、食用油及飲料等大眾食品作為實驗內容,使學生在實驗中了解了各類食品的主要安全隱患,掌握了主要食品的偽劣、摻假鑒別檢驗方法。
同時學校利用自身宣傳優勢通過自媒體形式、宣傳大屏、班級一體機、校訊通等多種形式加強相關食品安全宣傳和教育。
二、家長正確認識零食的危害,引導使用正規食品拒絕食用垃圾食品
根據營養學專家建議,兒童正處于身體快速發育的特殊時期,正餐并不一定能完全滿足多數兒童部分營養供給,適當食用一些正規生產零食是可以補充一定能量和營養素的。家長采取強制手段禁止,絕大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照樣去購買地攤上不健康的垃圾食品使用。
那么,零食吃什么,怎么吃,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兒童青少年所食零食分為可經常食用、適當食用、限制食用三級,3歲-17歲的孩子們零食消費可分成3個階段。家長可按照零食等級,給孩子選擇新鮮、天然、易消化的奶類、果蔬類、堅果類的食物;引導孩子在正規商場和超市進行選購,同時教導學生少吃過咸、過甜帶刺激性的食品。讓家長來彌補食品安全教育中實踐教育的這個步驟,從而有效提高學生食品安全教育。
三、食品安全管理職能部門和工商管理機構應當加強相應市場管理
長遠來看食品安全簡單從教育層面出發完全丟給學校和家長并非長久之計,政府和社會應該負有更大的責任來加強相應規章管理和規范校園周邊地攤和零售商品市場管理規范化常態化。同時延伸和規范整個垃圾食品管理才是食品安全管理職能部門和工商管理機構應當加強的,也是造成校園周邊垃圾食品泛濫的根本解決之道。學校周邊環境衛生的整治需待加強。學校周邊環境的衛生問題和安全問題歷來是重點問題,加強學校周邊流動小攤點的整治制裁也成為當務之急。
四、應加強兒童食品安全管理標準
對于學校周邊垃圾食品管理,長期以來均屬于空白化管理,相關職能部門有睜只眼閉只眼的做法,有應付性的文件直接轉交學校的做法極為不妥。兒童食品安全空白明顯,欠缺更為明確和嚴格的管理規定,對生產和流通等領域的監管不足,使得兒童食品仍有不可小覷的市場空間,安全隱患不可小視。因此對應加強兒童食品安全管理標準勢在必行。
總之,提高食品安全認識和培養學生對垃圾食品甄別是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永恒課題,需要不斷總結經驗和更新教育理念,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減少學生對校園周邊垃圾食品食用比例。
參考文獻:
[1] 譚淑娟.地攤零食成孩子健康隱患,家長需警惕!新東方網,2012-10-30.
[2] 譚德凡.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的反思與重構.論文網,2012-12-12.
[3]王東海.誰來保護食品安全(吹哨人).中國醫藥報,201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