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釵茹
摘要:1950年6月,美國侵略朝鮮半島,同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赴朝作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持。全國人民開展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運動,工人階級響應國家號召,發起一場全國性的愛國主義生產競賽。上海地區愛國主義生產競賽如火如荼的進行,為抗美援朝戰爭提供軍需供應,為上海地方經濟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建國初期、上海地區、愛國主義生產競賽
一、上海地區愛國主義生產競賽的概況
1950年10月底,全國人民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愛國運動。上海地區的工人弟兄們,為了保衛經濟建設,保衛美好的生活,保衛祖國的安全,全面展開愛國主義生產競賽,爭取生產戰線上的勝利來加強抗美援朝的物質力量。12月9日上海總工會組織全市工人制訂了《上海工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行動綱領》,提出:普遍開展愛國主義生產競賽運動,為提高生產,提高工作效率,加強國防力量而斗爭。全上海市職工立即行動起來,簽訂集體合同,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捐獻,積極投入競賽。
二、上海地區愛國主義生產競賽的過程
愛國主義生產競賽的規模是史無前例的,是工人群眾廣泛參加的一場全國性的生產競賽。上海地區的工人群眾在全國的動員號召下,如何投入到愛國主義生產競賽中?
第一步,開展愛國主義生產競賽的動員大會,發動愛國積極分子根據自己的切身經驗進行控訴會,控訴美國侵略者的罪惡。在12月5日召開的上海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代表會議上,各方代表號召全上海人民動員起來,推進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群眾運動。會議鼓勵工人階級將對美帝的憤恨轉化為力量,投入到國家建設中去。
第二步,工會推動愛國主義生產競賽的進行。上海總工會深入加強對廣大群眾的思想教育,建立經常性的時事政治教育、經常性的時事學習,宣傳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要性,使全體職工清楚明白美帝的本質和它的侵略陰謀,以及生產競賽的主要意義和基本精神。通過學習時事政治與開展生產競賽結合,工人生產熱情被充分調動。
第三步,訂立愛國公約。1950年12月起,上海市各產業結合各自特點,制訂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行動綱領。五金工人的行動綱領要點為:提高產量、質量,減少廢品,降低成本,保護機器,節約原料。各工廠根據產業行動綱領,結合本廠實際,簽訂集體合同,開展競賽。在競賽過程中,很多工廠紛紛訂出愛國公約生產計劃,工人弟兄爭先恐后,把工廠當作戰場,機器就是武器,積極投入到愛國主義生產競賽中。
第四步,克服競賽中產生的偏差現象。開展生產競賽運動不是一帆風順的,面對偏差,如何預防并解決偏差才是關鍵。華東鐵路局事先由于對競賽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1950年的九月八日到1951年的三月二十七日的兩百多天內,發生了一般事故四件、重大事故一件,受到了上級批評。隨著競賽的深入發展,華東鐵路局工會認識到競賽的意義,并深入檢查事故發生原因,展開了安全競賽,終于勝利完成了兩個百天無事故的光榮紀錄。
三、上海地區愛國主義生產競賽的影響
上海地區自1950年12月正式開展愛國主義生產競賽開始,在廣大職工群眾的努力下,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生產競賽不僅支援抗美援朝戰爭,對上海本身的經濟恢復與建設有著深刻的影響。
支援抗美援朝。上海職工在愛國主義生產競賽中,普遍訂立愛國公約,全市大多數工廠采取由工會與行政(或資方)訂立增產節約捐獻合同,規定增產和節約的部分作為捐獻,并訂出捐獻目標。其中,江南造船廠、上海鋼鐵公司、申新九廠等大企業的職工承諾捐獻整架戰斗機;食品行業工人以增加出口產品作為捐獻,1951年的卷煙產量比1950年增產30%,罐頭增產113%,水產增產190%,面粉增產116%,面包增產3%,糖果增產4%。
產生勞動模范。愛國主義生產競賽中出現了許多優秀職工、生產積極分子,因工作表現突出被賦予榮譽稱號,成為新中國的勞動模范。勞動模范是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中的先鋒和旗幟,起帶領、骨干、橋梁作用。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動員下,出席全國勞模大會的上海市勞模代表紛紛在不同的崗位上推動工人兄弟,投入生產,以實際行動抗美援朝。
提升工作效率。愛國主義生產競賽如火如荼地進行,上海地區投入競賽的各廠工作效率普遍有所提高。國營吳淞機器廠、虬江機器廠、通用機器廠、上海電機廠、上海工具廠等15個重工業廠開展競賽2個月來,產量與賽前相比提高25~50%。上鋼一廠、上鋼三廠開展競賽3個月,平爐產量超計劃22%,成本降低4%。
提高生產技術。愛國主義生產競賽中,工人工作積極性高,也愿意鉆研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產生了許多合理化建議、技術工具改進的事例。1950年8月,上海總工會擬定了《合理化建議處理辦法》,并在24個工廠中試點,十個月后,上海紡織、五金工廠職工共提出改進工具、操作技術的建議100多條,年節資100多萬元。工廠通過革新技術、增加生產、節約材料。
總體來說,這次愛國主義生產競賽成績很大。產量平均提高百分之三十到五十,有的廠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五。這場競賽促使上海工業生產大幅度上升,1951年全市工業總產值比1950年增加54%,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都有較大幅度增長,鋼、鋼材、水泥、發電、電機、機制紙、搪瓷、卷煙、肥皂、棉布、膠鞋分別增加三成至一倍。上海地區開展愛國主義生產競賽不僅為抗美援朝戰爭提供了后方有力的物質支持,還為上海自身的經濟恢復與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更為開展第一個五年計劃鋪好了道路。
參考文獻:
《上海工運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第441頁。
《全上海人民動員起來,推進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群眾運動》,《解放日報》1950年12月6日。
《上海工運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第442頁。
《生產快報 過去受批評現在記大功》,《勞動報》1951年4月6日。
《上海工運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第442頁。
《上海工運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第442頁。
《上海工運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第450頁。
《把勞動競賽經常化起來》,《勞動報》1951年4月6日。
《上海工運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第4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