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花
摘要:在經濟飛速發展,素質教育呼聲高漲,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班級管理模式也隨之發生著改變,以學生為主體的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正在取代傳統的以班主任為主體的班級管理模式。班級自主管理模式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促進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實現,符合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自主化管理;班級管理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1. 研究背景
早在1919年10月《新教育》第2期,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學生的自主管理問題,只不過他當時的提法是“學生自治問題”。20世紀80年代初期起,自我教育由我國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提出,在全國迅速發展,成為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有益模式,已經得到了我國教育界的普遍認同。而班級管理改革幾十年來,卓然而成大家者,像魏書生、丁榕老師等無一不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的自主管理、積極主動發展為探索目標的。
開展班級自主化管理模式能夠確保班級內部學生個體認知潛能的有機綻放。截至目前,國家教育領域和學校管理方面都比較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彰顯,這類教育理念開始成為職業學校綜合發展的必要途徑。針對班級管理現狀和自主管理結構模式,我國還指出班主任老師必須及時灌輸給學生進行自我人生生涯規劃意識,這是構筑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基礎的前提支撐條件。
2. 研究意義
緊緊圍繞我院教育教學與育人管理工作,配合我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訂單培養以及項目化教學的工作要求,使課題研究符合我院教育發展需要和國家教育發展趨勢的前瞻性、創新性,能使校企合作企業協同攻關。
(1)學術意義。研究符合職業教育階段新形勢的需要,更符合職業院校學生的年齡特征,能改變班級管理的部分僵局,對職業教育改革階段的班級管理改革作出貢獻的可作為性非常大。
(2)社會意義。在科學的研究結束后,形成的一些成功的理論框架和操作規程,對整個職業教育階段的班級管理有著極強的借鑒意義。
(3)現實意義。這一課題符合學校的辦學實際,經過科學的實驗后,能夠改變學校薄弱的辦學現狀。
二、研究內容
1.學生自主化管理的結構形式的建模
“縱橫建制,職能并舉;雙線管理,網絡健全;團隊帶頭,組織引導;專項承包,責任具體;合作競爭,自我加壓;自我分析,追求卓越”為基本框架,學生全員、全程、全域參與的自主化管理。
2.學生自主化管理的評價機制的建構
學生自主化管理的評價機制的建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班級計劃與規定的制定體系、檢查監督機制體系、評價體系、反饋機制體系。
3.班主任自主化管理的基本操作模式的建構
系主任層面。放班級管理權給班主任,總的目標上“管”,而對具體的管理方式則不“管”。放管理班主任的權給學生科科長,不搞“越位”,改革學管管理“集權”于系主任的僵局。
三、研究目標
“自主化班級管理”是一種在自我教育理論指導下進行的教師自主管理班級、學生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性人格為價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實踐。它屬于自主教育研究的范疇,旨在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人的創新人格和諧發展,努力實現班級管理的自主化、民主化、科學化。它的研究目標是在班級管理中通過建構起“學生自主發展”與“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級的理論及操作規程,從而創設健康有序、寬松和諧的管理氛圍,形成開放高效、激勵上進的管理機制,培養班級師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發展師生的創造性思維,培育人格完善、思維廣博、知識豐富、個性鮮明的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學生。
四、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從學生視野分析:破解“班級管理共性壓抑學生的個性”這一難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發展空間。
對于學生來說,班級的編制是偶然的,歸屬是帶有強制性的。盡管學生的年齡相同,學生的成長需求卻迥然不同,學生的成長軌跡自然也是不同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班主任要把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生發展計劃作為自己的主要工作內容。但是,傳統的班級管理捆綁過嚴,“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觀念導致了教師至高無上,忽略了學生發展的平等性、民主性和個性化。用教師的思維框架約束學生的思維發展,硬把學生向教師主觀制定的教育管理目標上“生拖死拽”,對于生命的成長規律關注不夠,大大限制了學生成長過程中創造性的發揮。而“自主化班級管理”的理念倡導和實踐追求就是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展示空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發展空間。
2.從班級班主任的視野分析:破解“學校管理者的束縛壓抑對班主任的工作個性”的難題,為班主任提供自主化的發展空間。
3.從學校的視野分析:破解“學校辦學聲望過低”的難題,為學校尋求一條持久長效的“科研興校”之路。
我校的辦學聲望亟待提高,使聊城的市民轉變對“大計”的不好印象。促使我校走向快速發展的路徑很多,如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教師群體素質、爭取來自上級行政機關的扶持等等,但最重要的一條是借助“科研興?!边@一戰略。因為“科研興?!边@一戰略最科學、最有針對性。而“自主化班級管理”立足于全體學生綜合素質的群體性提高,這對于在短時間內提高學校的聲望有輔助作用的,而用科研的態度對待學校的班級管理,提供的卻是持久的長效的發展措施。
五、總結
班級自主化管理就是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體,培養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給他們更多的參與思考的機會,增強其主人翁意識,改變被動接收任務變主動選擇任務,提供學生自我教育的契機,充分發揮班級管理對學生的內化作用,把創造性思維滲透于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最大限度發揮自主管理對學生的約束、激勵、引導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班級自主化管理的現實思考 ? ? 蒲子瑾 ?軟件:教育現代化 ?2014年
[2]流動管理:一種班級管理的實踐模式 ? 顧青 ? 《江蘇教育研究:理論》 2016年
[3]班級活動在中職學校班級管理中的突出作用 ? 陳琳 ? 成才之路 ?2012年
[4]用心理學規律管理班級. 周釣媚 班主任之友,2002
2018年院級課題《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班級自主化管理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LJSY2018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