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要:職業倦怠問題不僅會影響基層公務員自身的健康,而且還會影響著基層公務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最終影響著政府形象和政府工作效率。 文章通過對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的概念及表現進行界定,從社會層面、組織層面和個體層面闡釋了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的產生原因,并從這幾個方面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對策,為基層公務員的發展提供理論借鑒和現實意義。
一、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概念分析
(一)職業倦怠的概念
基層公務員是作為我國公務員隊伍中聯結民眾與政府的橋梁,我國公務員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是長期處于工作狀態下的公務人員,因工作壓力在情感和行為等方面產生衰竭的狀態,體現了公務員不能正確緩解壓力導致自身與工作的不協調。
(二)職業倦怠的表現及危害
首先在工作上表現為基層公務員喪失工作熱情、消極怠工的現象,個人工作績效下降。其次在人際關系上表現為對周圍的同事、朋友及親人漠不關心,甚至在工作崗位將消極情緒傳染給其他基層公務員,嚴重破壞部門及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利益,降低政府機構的整體工作績效,也使公眾對基層政府形成較差的印象。再次從情感上表現為在工作中由于缺少成就感逐漸不思進取,失去信仰。除此之外對組織來說公務員對組織的忠誠度減弱,組織工作紀律松弛,對組織的長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二、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社會變革,基層公務員要面對組織和社會的雙重壓力。要了解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現象產生的原因,要從社會、組織以及個體三個層面充分考慮。
(一) 社會層面
從整個社會大環境來看,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體制也在進行不斷地變革,進而對我國基層政府和基層公務員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基層工作人員工作難度加大。其次,隨著國家民主化、法制化建設,社會公眾對公務員的服務能力和思想文化素質素質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在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效率的同時能切實地滿足公眾利益;然而基層公務員長期在第一線直接面對廣大人民群眾,為其處理各種社會矛盾,難免會成為群眾不理解和攻擊的對象,使得公眾對基層公務員的整體印象較差,社會期望與社會支持之間的落差導致基層公務員難以獲得工作中的幸福感。
(二) 組織層面
據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分析,就基層公務員的工作強度來看,在組織中工資和福利待遇較低,而且長期在一線面多公眾的各種矛盾也難以獲得工作上的愉悅感和成就感。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的雙重不滿足容易使基層公務員長期處于消極情緒之下。其次基層公務員出于對職業發展規劃的考慮,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人際關系中的消耗和壓力,也會加深職業倦怠問題。再次,基層公務員在直面人民群眾的過程中,在工作時間和工作精力中都比其他公務員負荷大,同時在工作中涉及人民群眾的具體生活,工作難度也相對比其他公務員大。長期的工作時間長、難度大使其在職業上的壓力過重。
(三)個體層面
從個人層面來講,基層公務員在職業選擇上可能不夠理性,對公務員行業認識不夠到位,基層公務員工資待遇低、工作難度大的現實難以滿足基層公務員對自身職業期望,從而產生不滿情緒。其次基層公務員應對壓力的能力較弱,在找不到合適宣泄口的情況下導致自身壓力越來越大。再次,基層公務員缺乏心理調適能力與不斷學習的思維, 能力與職責不匹配,使得公務員的個人能力與崗位職責格格不入而產生職業倦怠感。在任何職業中都存在工作和生活需要平衡的現象,基層公務員也同樣要面對角色沖突,若工作和家庭間的沖突沒有妥善解決的話, 公務員則很難在崗位上全心工作, 以至產生職業倦怠。
三、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的破解之道
基于對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現象產生的原因分析,為緩解基層公務員的職業倦怠現象,也應從社會、組織、個體三方面入手。
(一)社會層面
基層公務員的工作離不開社會公眾的支持與配合,因此必須構建良好的社會支持網絡,在促進基層公務員有序開展工作的同時也能從源頭上破除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現象的產生。首先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宣傳和教育,讓社會公眾能夠理解基層公務員的工作的難度和復雜性,以減少基層公務員工作開展的社會阻力。其次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素質,給與基層公務一定的社會關懷,積極配合基層公務員工作。最后,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引導,讓社會公眾對基層公務員的工作作出正確評價,減少誤解。良好的社會支持網絡不僅有利于基層公務員工作的開展,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為社會創造價值,而且社會公眾對基層公務員的正確認知能有效緩解他們工作中的壓力,緩解職業倦怠現象。
(二)組織層面
組織內部對基層公務員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和幫助是預防和改善職業倦怠問題的重要保證。因此為了讓基層公務員有健康的心態,組織內部可以聘請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成立心理問題研究室,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梳理工作中的負面情緒,還能有效緩解基層公務員生活中的壓力,進而在組織內部形成一種較活躍的氣氛,在緩解職業倦怠現象的同時提高基層公務員的工作效率。另外,為了幫助基層公務員更好地適應社會變革,組織應該在平時的培訓中多開展知識講座、心理培訓等工作, 增強公務員的心理素質,以幫助基層公務員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更好地面對壓力,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以防止職業倦怠現象的形成。組織內部還應該建立科學的激勵制度,完善公務員職業發展規劃,激發其工作熱情。
(三)個體層面
要提高基層公務員的思想覺悟,明確自我認知和職業價值觀。加強為人民服務的觀念及意識,盡快在工作中感受到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提高工作責任感和成就感。其次,可以通過不斷學習在提高能力的同時發展自己的愛好。作為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主要承擔者,適應時代發展要求,貫徹終生學習的觀念是每一個公務員必備的職業操守。積極學習業務知識以及技能知識,也是減少自己工作量的一大前提,使日常工作不再繁瑣冗雜。此外,公務人員在工作時間以外也應該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而緩解自己的工作壓力,豐富自己的生活,增加對生活的熱情。而且基層公務員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切實為人民群眾服務,在克服來角色悖論壓力的同時順利的開展工作,更好地為公眾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務。
參考文獻
[1]周偉.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的成因及應對之策研究[J].行政科學論壇,2019(05):59-61
[2]祁珮琳.公務員職業倦怠成因及干預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03):226.
[3]呂維霞,徐曉明,王超杰.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感評價指標及影響因素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05):475-482.
[4]李善朋,陳莉.基層公務員職業倦怠的研究[J].中國管理信化,2017,20(11):193-195.
[5]韓曉琳.公務員職業倦怠的應對策略研究綜述[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7(02):38-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