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靜
桐柏縣屬于千里淮河發源地,處于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境內中藥資源豐富,種植歷史悠久,素有“中藥材之鄉”的美稱。
一、優勢分析
(一)野生資源十分豐富
桐柏縣每年野生艾草(干)儲量約10萬t。目前,桐柏縣實際開發利用約1萬t,開發利用僅占總量的1/10,遠低于天然儲量,在開發利用方面優勢十分明顯。
(二)優越的自然環境
桐柏縣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6 ℃,全年無霜期228 d,年平均降雨量1118 mm,境內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具有發展艾草產業生產得天獨厚的條件。由于全縣氣候獨特,出產的艾草品質較好。
(三)發展基礎良好,效益明顯
隨著農村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及艾草產業市場不斷發展擴大,全縣部分鄉鎮群眾自發種植艾草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同時,為了保護野生資源艾草環境、合理開發利用艾草,桐柏縣經作站連續幾年開展艾草人工種植試驗技術研究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生產經驗,取得了預期效果。目前,人工種植艾草的技術已經成熟,全縣艾草種植面積發展迅速,一些鄉鎮農戶看到了種植艾草有良好的收益,進一步激發廣大群眾種植艾草的積極性。同時,桐柏縣艾產品加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全縣已有艾產品加工企業3家,產品種類20多種,遠銷全國各地。
(四)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在“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思潮的影響下,國際醫藥界正在進行一場“綠色革命”,以天然藥物標本兼治為特點的中醫藥在國際醫藥界愈來愈受到重視。有關部門介紹,我國國人藥品消費中有40%是中草藥,在國際醫藥市場上,天然藥物約占30%,艾制品越來越被世界范圍內的消費者所青睞。中華民族用艾灸保健治病的傳統歷史悠久,與我國文化淵源較深的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都有應用艾灸的社會基礎。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養生逐漸得到國人的重視,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正在顯現。由此可見,艾草產業前景廣闊。
二、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統籌規劃
桐柏縣艾草加工產業存在“兩熱兩冷”現象:企業發展有熱情,行業發展無規劃;“桐艾”在外名氣大,本地名氣小,長期被邊緣化,處于“花自飄零水自流”的狀態。
(二)缺乏有效管理
桐柏縣艾草產業的興起來自市場引導,沒有市場的作用,種植戶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企業也難有發展活力,但僅靠市場的力量,產業是難以做大的。當前,全縣對艾草產業的管理還不到位,一是對野生艾草資源的保護不到位。一些群眾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對野生艾草資源進行掠奪性采挖,尤其是周邊縣為發展艾草竭澤式采挖艾根,造成局部地區資源枯竭。二是對人工種植的指導和服務不到位。一些種植戶一味追求單產,濫施化肥農藥,造成艾草品質下降。三是對艾草加工企業的服務不到位。表現在產品無標準,艾草加工企業或自定或沿用其他企業標準,依據不一,參差不齊,缺乏標準化管理。
三、發展建議
(一)制定艾草產業發展規劃
發揮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制定艾草產業發展規劃,使艾灸產業穩扎穩打、有序發展。抓住艾灸產業發展中的問題,確定項目,聯合攻關。在產品研發上,積極推進艾草產品小型化、精品化、禮品化包裝,深度開發保健艾灸條、艾絨、艾精油、艾藥酒、艾藥膳、艾藥飲、艾藥浴、艾枕、艾被等產品。在加強行業自我管理的同時,構建企業與政府溝通的橋梁,及時反映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傳達政府對企業發展的政策、導向等信息。申報“桐艾”品牌,對全縣艾草野生資源組織普查,進一步驗證“桐艾”內在品質,由政府出面申報“桐艾”地理標志,確立“桐艾”宜生原點地位。
(二)培育龍頭企業
要選擇或引進1~2家產品開發能力強、管理規范、有一定競爭優勢的企業重點扶持,在政策、資金、土地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其長大、長高、長美長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三)打造桐艾養生保健文化,培育消費市場
文化是產業發展的根和魂。用艾草艾灸治病保健是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精髓之一,其內涵博大精深,是推進艾灸產業創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營養之源。要把以文興艾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常抓不懈。一是要大力培養艾灸專業人才;二是積極培育艾灸養生產業;三是宣傳典型。
(四)做好監管服務
政府要以問題為導向,寓嚴格管理于服務中。幫助企業為優質艾灸產品取得醫療器械類“名分”,解除企業的后顧之憂;組織制定艾產品行業標準,做好日常質量監管;要打擊以次充好,摻雜使假行為,構建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要完善政策,為艾灸保健治病以及進醫院、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開辟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