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吉琳
一、危害特點
(一)玉米紋枯病
玉米出現紋枯病的特征主要體現在玉米的葉鞘上,上面會呈現長橢圓形的云紋狀態的斑,顏色為深綠色,類似于開水過濾之后的狀態。隨著玉米的生長,其病斑會出現大范圍擴散,從葉鞘逐漸蔓延到葉片、葉稈等位置,從而從根本上破壞玉米的生長組織,導致玉米的產量難以保證。
(二)玉米青枯病
玉米在最開始時一般出現在根系部位,呈現的方式是根部位置出現淡褐色的斑,隨著玉米的生長,褐色的斑會從局部逐漸蔓延到整個根部,導致根系內部潰爛,組織損壞,進一步影響玉米其他位置的生長,導致玉米最后以枯萎收場。玉米青枯病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玉米會相繼出現果穗下垂、玉米粒癟壞等情況。
(三)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也可以叫黑穗病,主要發生于玉米生長階段,尤其是玉米抽穗時最盛。黑穗病的產生主要根據現實情況而看,其主要呈現在玉米葉片及結穗部分,表現方式是在透明狀的薄膜中會有顆粒性的黑粉,之后會變成黑色的粉狀物。黑穗病在氣溫高、氣候干燥的客觀條件下易高發,或施肥量大、氮氣有余的情況下可能產生黑粉孢子。導致其產生的原因也有可能是黑粉孢子寄存在植物根部,沒有進行徹底的翻地工作,第2年春天就會重新生長,產生新孢子。
(四)玉米螟
一般情況下,幼蟲和熟蟲會通過在莖稈、穗軸,或者周圍的荒草和土壤中寄生的方式,等待冬天過去進行再次生長。幼蟲一般分為5齡,前3齡生長在嫩新葉、雄穗、葉面等位置進行覓食,而當這些嫩葉生長開來之后,仔細觀察會發現上面有很多小孔,這就開始步入4齡,這部分進入莖稈活動。莖稈、穗柄、穗軸被破壞之后,也就意味著植物養分輸送渠道被破壞了,植株所需要的水分和養分難以保證,導致莖稈十分脆弱,進而玉米植株的良好發展被阻礙。
二、綜合防治技術
(一)提高玉米的抗病蟲害技術
防治病蟲害的工作應該從根本上做起,選擇一個國家認可的優質玉米品種,在進行篩選時將其種植地區的現實情況考慮其中,從而促使品種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下,最大程度上發揮自身抗病蟲害的作用,進而切實保證玉米的質量和產量。
(二)嚴格進行種子消毒處理
玉米種子在被啟用之前,在陰涼的地方放置的時間很長,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細菌滋生。因此,在對其播種之前需要進行消毒的工作,如果沒有做好這一前提工作,那么很有可能導致細菌帶到土壤中。隨著種子長大,待玉米植株長大之后對其產生不良的影響,而不同種類的玉米種所相適應的消毒方式是不同的,工作人員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三)科學管水,合理施肥施藥
1.管水。玉米苗期對于水分的需求不是很大,因此,這個時期的土壤如果比較干燥是沒有問題的,反而對植物的生長具有積極的影響,能夠實現有效鍛煉其抗干旱的能力。當到達抽穗灌漿期時,玉米對于水分需求就會大幅度上升,如果發現土壤有干旱的情況就要立刻進行灌水。而灌水對于時間段也是有要求的,一般都會在傍晚或者早晨進行,因為這個時間玉米植株和土壤對于水分的吸收能力比較強。而灌水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度,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無論是哪種情況對于玉米來說都是不利于生長的。
2.施肥。施肥工作一般開展于玉米的生育期間,尤其是在拔節期,孕穗期和開花期。攻稈肥對于玉米實現葉片增大,提升光合作用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而攻穗肥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果穗的產量。攻粒肥對果穗的質量具有關鍵影響。
3.施藥。施藥防治技術對于病蟲害防治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而在實施技術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降低病蟲害基數。玉米螟很有可能寄生在雜草或者土壤中,因此,在過冬之前需要徹底地進行翻地工作,避免病蟲害的滋生,并且進行適當的藥物防治。第二,將治蟲和防病進行良好結合,基于玉米的情況,進行農藥的配置,在適合的時期,有間隔的進行追肥。在病蟲害初期,玉米紋枯病,玉米黑粉病,玉米絲黑穗病適用井岡霉素,而玉米青枯病、玉米莖腐病可以用農用鏈霉素,玉米螟在抽穗前可以用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拌毒土施于喇叭口內,撲虱靈加吡蟲啉對玉米蚜蟲有效,而地下害蟲則一般用毒餌敵殺的方式。
總之,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是一項較為長期的、持續的工作。在具體防治過程中,應根據玉米不同生長時期出現的病蟲災害類型采用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此外,還應在實際種植過程中不斷總結病蟲災害的防治經驗,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制定專業的防治方案。只有不斷增強對病蟲災害防治技術的研究和思考,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對病蟲災害的治理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