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蘋 張紅偉
鶴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處于太行山東麓和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型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溫差較大。鶴壁市總面積2182 km2,年平均氣溫14.2~15.5 ℃ ,年降水量349.2~970.1 mm,年日照時數
1 787.2~2 566.7 h,適宜小麥生長,屬于河南省高產小麥和優質強筋小麥適宜生長區域,常年小麥播種面積8.67萬hm2左右,以高水肥地塊為主,在西部山區和火龍崗地帶有部分旱肥地。
為全面了解鶴壁市2018年小麥生產形勢、品種利用、品種表現及小麥種子生產情況,制定2019年麥播品種布局意見,筆者在小麥生長關鍵時期多次對全市大田生產、品種試驗示范、種子繁育田等進行了實地考察,現將考察結果匯總如下:
一、2018年夏糧生產形勢和特點
(一)夏糧生產形勢
2018年全市小麥種植面積8.73萬hm2,較2017年的8.72萬hm2增加了0.01萬hm2。主要品種有百農207、矮抗58、新麥26、周麥16、中麥895、淮麥33、浚麥K8等。據農業部門測產結果,2018年全市小麥畝穗數42.7萬穗,較2017年的44.1萬穗減少了1.4萬穗;穗粒數32粒,較2017年的32.9粒減少0.9粒;千粒質量按常年的42 g計算,則每667 m2平均產量為487.8 kg,較2017年的489.0 kg減產1.2 kg,減幅0.2%。
(二)小麥生產特點
1.主栽品種明確。主栽品種為百農207、矮抗58、新麥26、周麥16、中麥895、淮麥33、浚麥K8等,實現了良種全覆蓋。
2.結構布局優化。鶴壁市小麥主導品種突出,在2018年不利天氣及病害疊發情況下,優良品種的抗災、穩產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對糧食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優質專用小麥主要分布在浚縣、淇縣高標準糧田項目區,得到了持續穩定發展。
3.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穩步推進。鶴壁市在浚縣、淇縣、淇濱區創建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核心區0.2萬hm2,輻射面積達4萬hm2,有效地促進了全市農業生產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4.應變管理及時。各縣農業部門按照鶴壁市政府統一安排和要求,先后制定了切實做好春季農業生產工作、小麥中后期主要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意見等;同時,加強應變管理,及時下發了做好抗旱保春耕、做好大風降溫天氣防范工作等通知。尤其是低溫凍害發生以來,鶴壁市政府組織召開了“全市小麥中后期綠色生產及風險防控研判”會議,制定了小麥分品種田間管理方案;鶴壁市農業局召開了全市小麥中后期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現場會,指導群眾落實各項關鍵技術措施。開展督導指導服務,宣傳綠色高質高效增產技術,落實防風險、抗災害、保品質措施。
5.氣象因素有利有弊。2017年全市麥播及出苗前降水較為充足,對小麥出苗十分有利。2018年早春氣溫回升較快,小麥發育較快。但4月4—7日出現強寒潮天氣,全市最低氣溫-3.5 ℃,零下持續時間約8 h,全市部分小麥受到不同程度凍害影響。5月中旬的陰雨及中后期的高溫天氣,不利于品種灌漿和正常成熟,對產量形成不利。
二、品種利用情況及主栽品種表現
(一)品種利用現狀
2018年,全市小麥種植面積8.73萬hm2,比2017年的8.72萬hm2增加了0.01萬hm2。其中,面積較大的小麥品種有百農207面積2萬hm2,矮抗58面積1.13萬hm2,新麥26面積0.93萬hm2,周麥16面積0.72萬hm2,中麥895面積0.67萬hm2,浚麥K8面積0.53萬hm2,淮麥33面積0.33萬hm2等。
(二)主栽小麥品種評價
1.百農207。該品種屬半冬性中晚熟品種。幼苗半匍匐,長勢旺。冬季抗寒性中等。分蘗力較強,分蘗成穗率中等。早春發育較快,起身拔節早,兩極分化快,抽穗遲,耐倒春寒能力中等。2018年連續干熱風高溫未對該品種造成影響,熟相好。株高76 cm,株型松緊適中,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好。2018年該品種在鶴壁市是種植面積第一大品種,大田綜合表現較好。
2.矮抗58。該品種屬半冬性中熟品種。幼苗匍匐,冬季葉色淡綠,分蘗多,抗凍性強,春季生長穩健,蘗多稈壯,葉色濃綠。株高70 cm左右,高抗倒伏,飽滿度好。產量三要素協調,畝成穗數45萬穗,穗粒數38~40粒,千粒質量42~45 g。高抗白粉病,條銹病,葉枯病,中抗紋枯病,根系活力強,成熟落黃好,2018年在鶴壁市是種植面積第二大的品種,是多年來的主導品種,在生產利用上應注意防治赤霉病、紋枯病、葉銹病等病害。
3.新麥26。幼苗半匍匐,長勢旺,葉色濃綠,抗寒性好。分蘗力較強,成穗率高,株高78 cm左右,抗倒伏能力中等。株型較緊湊,旗葉短寬、平展,株行間通風透光性好,穗多穗勻,結實性好。產量三要素協調。紡錘穗、長芒、白粒,籽粒角質、均勻、飽滿,外觀商品性好。抗旱抗逆性強,高低溫逆轉對其影響較小,葉功能好,熟相佳。強筋高產。該品種不僅品質已達國際強筋小麥主要指標,且豐產性極其突出,2018年在鶴壁市部分田塊有凍害現象,但綜合表現較好,在鶴壁市高水肥地塊種植生產上應注意控制好播量和管控施肥澆水,科學管理,防止倒伏。
4.周麥16。該品種屬半冬性中晚熟偏弱筋品種。幼苗半匍匐,根系發達,分蘗力強,成穗率中等。株型緊湊,株高70 cm左右,葉片上沖,葉較大,莖稈粗壯,抗倒伏 ? ? 能力強。由于2017年該品種穗芽和萌動嚴重,品種品質一般,2018年在鶴壁市種植面積下降幅度較大。
5.中麥895。該品種屬半冬性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淺綠,抗寒性好,分蘗力強,畝穗數多;春季起身較早,兩極分化快;株高70~75 cm,株型適中,旗葉葉片上挺,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紡錘型穗,穗層較厚,結實性好,穗粒數較多;后期灌漿速率快,抗干熱風,落黃佳,生育期平均226.2 d。產量三要素協調,籽粒飽滿,大小均勻,半角質,外觀商品性好。2018年在鶴壁市綜合表現較好,種植面積逐漸擴大。
6.浚麥K8。屬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種,平均生育期224.7 d。幼苗半匍匐,苗期長勢好,葉色濃綠,分蘗成穗率中等;春季發育慢,抽穗晚。成株期旗葉較寬大,株型半緊湊,穗下節段,株高75~80 cm,莖稈粗壯。長芒,長方形大穗,結實性好;粒大,均勻,半角質,黑配少,飽滿度較好。根系活力好,葉功能期長。灌漿充分,落黃好。對葉枯病和銹病抗性較好,因閉穎授粉,受天氣影響較小,赤霉病及其他病害田間發病相對較輕。
7.淮麥33。該品種屬半冬性中晚熟品種。幼苗半匍匐,苗勢壯,葉片寬長,葉色青綠,冬季抗寒性較好。冬前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中等。春季起身拔節較快,兩極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中等。后期耐高溫能力較好,熟相中等。株高83 cm,莖稈彈性較好,抗倒性較好。株型緊湊,旗葉寬,上沖,葉色深綠,莖稈蠟質重,穗層整齊。穗近長方形,穗長碼密,長芒。白殼,白粒,籽粒橢圓形,角質,飽滿度較好,黑胚率低。畝穗數38.7萬穗,穗粒數36.7粒,千粒質量39.2 g;抗病性鑒定,中感條銹病,高感白粉病、葉銹病、赤霉病、紋枯病。該品種2018年在鶴壁市各種病蟲害發生均較輕,未受凍害。
8.豐德存麥5號。該品種屬半冬性中晚熟品種,全生育期228 d,與對照周麥18熟期相當。幼苗半匍匐,苗勢較壯,葉片窄長直立,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較好。冬前分蘗力較強,分蘗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節較快,兩極分化快,抽穗較早。后期耐高溫能力中等,熟相較好。株高76 cm,莖稈彈性一般,抗倒能力強。旗葉寬短,外卷,上沖,穗層整齊,穗下節短。品質達到強筋品種審定標準。該品種2018年在鶴壁市凍害較重。
三、2019年麥播利用意見
為加快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充分發揮優良品種在農業生產中的減災、穩產作用,擴大優良品種覆蓋率,根據不同種植生態類型區、不同生產條件及不同用途,結合農業供給側改革,擴大優質強筋品種面積,因地制宜科學選種,實行區域化、模式化種植,使科技盡快轉化為生產力。現依據考察結果,筆者提出2019年鶴壁市麥播品種利用意見,為政府決策、企業合理利用品種、農民正確選擇品種提供參考。
(一)高水肥地
以小麥品種百農207、矮抗58、中麥895、豫農186、新麥26為主,搭配種植百農4199、周麥16、浚麥K8、淮麥33、西農979、山農20、西農979、浚曉9706、浚2016、周麥27等,擴大種植中育1428、百農418、西農511,示范種植錦繡211、浚麥118、濮麥5366、中育1211等。
(二)易旱地
以品種洛旱9號、鶴麥801為主,搭配種植洛旱7號、豫麥41、豫農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