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清
摘 要:文言文承載中華文化。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存在誤區,造成課堂效率低下、學生厭學。如何抓住文言文教學中的“三點”,引入競爭,加強積累,提高學生閱讀鑒賞文言文的能力,是文言文教學研究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誤區;對策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教學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而文言文正承載著民族的歷史文化,讓學生學習這些淺顯易懂的文質皆美的文言文,正是這一目標的體現。這既可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精髓,又能從學習中收獲古人寫作的方法技巧,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從而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文化修養。然而,由于時代的久遠,字詞的障礙,使得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感覺困難,缺乏興趣,再加上教師的理解偏頗,致使文言文教學陷入了一些誤區:
一是教師受功利思想的影響,為了考試,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去疏通字詞句的意思,學生倍感枯燥無味,學習效率較低。
二是對新課程改革認識偏差,非常重視課堂的形式,講求課堂的熱鬧非凡,而基本的文言知識卻未落實到位,使學生學而無獲。
三是缺乏對文本本身的解讀或是肢解課文,學生不能感受文章的美及中華文化的博大和智慧。
四是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不到位,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差,造成學了很多文章,背了很多翻譯,卻沒有形成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的基本能力。
那么,如何既做到落實文言文基礎知識,又能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意識呢?通過多年的文言文教學,筆者提出以下對策:
一、抓住“三點”,形式內容完美統一。
所謂抓住“三點”,即抓住美點、分散難點、落實考點。
教材所選的文言文篇目,都是歷史文化中的精華,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獨特之處,或道理深刻,或故事精彩,或語言生動等等,這個獨特之處就是文章的“美點”。文言文教學應以這些美點為基礎和突破口。教師要巧妙地設計導語,設計提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中尋求答案,自然會遇到字詞困難,這時教師在順勢歸納總結,落實重點的字詞句的學習。有的文言文故事性強,可以讓學生表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如學習《陳太丘與友期行》時,就可以讓學生表演,很快就能讓學生掌握文章的情節內容。總之,要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既能感受文章之美,又能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美,達到較好的效果。
所謂難點,就是那些較難理解的字詞句和文章的深刻主題、語言技法的理解等。教師要在教學中分散難點。主要應研究如何找到學生知識建構上的“最近發展區”,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和區別,注意比較,設計好問題予以引導。
考點當然就是重點的知識和能力,這也可以說是我們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不能為了考試而教學,但也不能只圖形式而不管考試。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牢牢抓住重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能力,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注重積累。如文言詞匯、詞類活用、文言句式以及文章寫作技巧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沒有這些基礎的知識,肯定會對文言的學習帶來困難,所以必須加強積累,從而為提高學生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奠定基礎。
文章的美點、考點和難點的教學,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不可截然割裂。
二、課堂引入競爭評價機制,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好之者不如樂之。初中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不濃,我們在教學中如何采用多種形式來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其參與意識是文言文教學非常重要問題。初中學生都有一種表現自我的欲望,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能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題。比如可以將誦讀、常識的記憶、字詞的積累、句子的翻譯、中心的歸納等環節,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對抗競賽的形式來完成,學生興趣較高。此外還有課堂辯論、文章續寫等形式。總之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落實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競爭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能力。
一是朗讀能力。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們在文言文教學中應加強朗讀能力培養,要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感受文章的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注意對文章的誦讀應該貫穿教學全程,不能將誦讀和講解等割裂,弄成拼盤式的。
二是篩選信息,及時識記并鞏固的能力。特別是字詞和文學常識,可結合競賽活動,及時掌握并鞏固。如文學常識部分,可讓學生自讀后勾畫重要信息(主要是時代、名號、作品名稱及作品常識等)然后馬上進行記憶。
三是掌握閱讀文言文的基本步驟。我們閱讀一篇文言文的步驟口訣是:通讀懂大意,逐句來翻譯,如遇不懂處,文中猜語義,注意多聯系(聯系所積累的字詞)。有的同學不按步驟去做,造成始終提不高閱讀能力。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并結合上下文來猜讀文義的能力。
四是變通的能力。其實文言文與現代文在諸多方面是一樣的,要教會學生與所學的類似的現代文聯系起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寫作的特色。
四、恰當運用多媒體。
運用多媒體,可以增強教學直觀性,提高學生興趣和學習效率。但要注意,多媒體的運用要適時、恰當,主要應為選取一些重要的圖片和文字板書和課堂測試題等,教學中不能被多媒體所累,因為課堂教學是生成的,不能完全按預設的內容來進行,否則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