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妹
摘要:目的:對心理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進行探討。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分娩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孕婦入院后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10例,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組產婦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同時予以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產婦護理后漢密爾頓焦慮、抑郁評分。結果:兩組產婦護理前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分別為(18.8±3.6)分、(18.9±3.3)分,P>0.05不具有統計學差異。兩組產婦給予心理干預護理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分別為(8.3±3.2)、(14.3±3.6)分,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結論:對產婦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可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生,促進產婦全身心的康復。
關鍵詞:心理護理;產婦;產后抑郁癥
產婦產后的心理特點:不穩定情緒,因為產婦產后身體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與情緒活動有關的兒茶酚胺分泌減少,體內的內分泌調節處在不平衡狀態,所以其情緒很不穩定,有50%-70%的產婦在產后一個星期比較容易發生抑郁癥,表現為精神沮喪、焦慮不安、失眠、食欲不振、易激動、注意力和記憶力減退等一系列癥狀。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護理學科不斷發展、完善和進步的重要標志。一個好的護士,必須在這方面過關。如此,才能穩定病人情緒,使其增強康復的信心,才不愧于“白衣天使”的稱號。[2]了解其心理狀態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環節。由于產婦的年齡、社會經歷、文化水平、工作性質及既往分娩史等因素的不同,從而構成了產婦的心理狀態表現出認知異常,由此產生恐懼焦慮心理。特別是近兩年二胎政策全面開放,高齡產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期,通過長期臨床觀察證明,高齡產婦更容易發生產后抑郁癥,對產婦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可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生,促進產婦全身心的康復。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間20名產婦,孕婦入院后采用系統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兩組,以10例為一組。對照組孕婦年齡23-34歲,平均年齡27歲;干預組孕婦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8歲。
1.2方法
(1)對照組:產婦予以常規護理干預,指導其飲食、生活護理、乳房護理、會陰護理、新生兒護理的一系列護理。
(2)干預組:干預組產婦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同時給以心理護理干預。家庭社會的支持。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怕生個女孩會在家庭中的地位降低,特別是農村產婦較為突出。要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鼓勵家屬盡可能多的到醫院陪護,提供產婦更多的心理支持,消除產婦的思想顧慮,使產婦的心理能夠處于一最佳的狀態。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產婦護理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進行比較,調查產婦心理狀態。
1.4數據統計
全部數據均錄入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護理前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產婦護理產前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不具備統計學差異,兩組產婦給予心理干預護理后評分分別為(8.3±3.2)、(14.3±3.6)分,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詳見表1)。
2.2兩組產婦護理前后漢密樂頓焦慮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產婦護理前漢密樂頓焦慮量表評分比較不具備統計學差異,兩產婦護理后評分分別為(10.9±3.5)分、(12.9±3.6)分,比較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產婦雖然不算病人,但是每個人進了醫院都覺得自己是病人,處于這一特殊時期,她們有著更特殊的心理活動。由于個體差異,每個產婦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復雜的心理變化,這就需要護理人員掌握不同產婦的心理狀態及需求,采取不同心理護理措施,消除各種心理顧慮,確保母嬰安全。分娩是產婦成為母親的必經過程,但臨床發現,大部分產婦因恐懼分娩帶來的疼痛,常易存在較嚴重的心理負性情緒,嚴重者可能出現難產,因此,為緩解產婦的心理壓力,在其生產過程中對其實施相關的心理干預十分必要。對產婦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可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生,促進產婦全身心的康復。[3]總的來說,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產婦的負性情緒,具有較高的臨床干預價值,值得推廣應用。[1]
參考文獻:
[1]侯藝.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醫藥衛生,2017.03:1671-5608.
[2]楊玉霞.婦科患者的心理分析和護理[J].醫藥衛生,2017.03:1671-5608.
[3]劉韌平.產婦分娩中助產士心理護理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