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長慶
摘要:目的: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討論電擊傷的護理措施以及治療方案,以便能夠找到更好的治療電擊傷的方法,降低病人的殘疾率與死亡率。方法:從我院最近兩年接收的患有電擊傷的病人中隨機選取九十位病人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平均分為兩個組別,每組各四十五位病人,一組為觀察組,一組為參考組。我們將會對這兩組實施不同的護理方案,前者將會享受到優化的護理服務,后者則會接受一般的護理服務。在兩組病人的治療都完成之后,從治療效果、發生并發癥的可能性、治療周期等多個方面對兩組進行比較。結果:從發生并發癥的可能性方面分析,參考組的病人有更大的可能性會發生并發癥。從治療時間長短方面分析,我們會發現觀察組的病人治療周期更短一些。根據統計學分析,我們發現以上對比結果具有參考價值。結論:為電擊傷患者提供優化的護理服務措施可以減少病人的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出現的可能性,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電擊傷;護理服務措施;治療效果
人們如果不采用任何防護措施,直接與電源接觸,那么電源中存在的電就會以熱量的形式進入人體,造成人體多處組織損傷,通常人體接觸的電壓超過36伏就會對人體造成較為嚴重的傷害,在這種情況下因電擊而導致殘疾或死亡的可能性很大。電擊不僅會給人體造成嚴重的損傷,而且普遍地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在治療過程中發生并發癥的幾率很大,預測治療結果不理想。在治療過程中為病人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可以幫助病人減輕痛苦,加快身體恢復。本文主要圍繞優質護理服務來展開討論,主要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優質護理為病人帶來的益處,為了能夠使得研究效果更為明顯,我們選取了我院90位患有電擊傷的病人,他們當中有46位是男性病人,有44位是女性病人,他們的年齡最小的是36歲,最大的也就44歲。從這些病人剛開始受到電擊到接受到醫治,其間等待的時間在20分鐘到2個小時之間不等。將其分為兩組,進行對比觀察。每組各45人,一組為觀察組,醫院將會為其提供優質護理服務;一組為參考組,他們將會接受醫院為其安排的一般護理服務。通過觀察分析90位病人的基本資料,我們發現,所有病人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他們之間可以進行相關指標的對比。
1.2方法。在病人發生電擊之后,在最短的時間內對病人采取急救措施,時刻監測病人的各項身體指標,參考組的病人會接受常規護理服務,觀察組的病人會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優化,主要內容如下:(1)處理病人的出血部位:在對病人進行治療之前,醫護人員要做好消菌殺毒工作,對不同的失血情況采取不同的補救措施。(2)悉心照顧病人,使病人保持靜止,避免劇烈運動。(3)及時為病人補充維生素,防止病人大便困難,造成用力過度,傷口再次出血。(4)病人在受到電擊之后,很有可能中造成殘疾、皮膚大面積受損,劇烈的疼痛感與皮膚的嚴重受損會使得病人一時之間難以承受,在病人的心理出現劇烈波動的這一段時間,醫護人員需要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疏導,在照料病人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用溫和熱情的態度去和病人進行積極溝通。(5)謹慎對待病人的創口處,認真檢查病人傷口處所用的紗布、藥品等,在敷藥之前,先將病人所需的各種醫療器具進行消菌殺毒,避免造成感染。
1.3統計學方法。本研究利用18.0版本的統計產品與服務解決方案軟件對實驗所得的各項數據信息進行收集、統一、分析和處理。按照統計資料的不同類型分別采用卡方分布檢驗或者t分布檢驗,結果以百分比或者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達,當P值小于0.05時,研究數據的差別符合統計學原理。
2結果
2.1并發癥比較。在治療過程中,觀察組一共出現了六例出現并發癥的病人,并發癥出現率為13.3%;參考組則出現了十八位發生并發癥的病人,并發癥出現率為40%(間數據存在顯著性差異,且P值小于0.05,符合統計學原理)。
2.2住院時間比較。在治療過程中,兩組病人的死亡率均為零。觀察組的病人住院時間在3.2天到6.12天之間;參考組的病人住院時間在5.48天到8.62天之間(組間數據存在顯著性差異,且P值小于0.05,符合統計學原理)。
3討論
電擊患者最常受傷的部位就是雙腿和雙臂,電擊對這幾個部位造成的創口比較嚴重,表面呈黑化焦狀,內部組織損傷嚴重甚至壞死。電擊還很可能會導致病人出現并發癥,如果能在治療過程中加入有效的優質護理措施,時刻關注病人的病情變化,就可以幫助電擊傷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我們這篇文章中觀察組的治療時間要短于參考組,而且前者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也要比后者小,由此可見優質護理對電擊傷患者的治療更加有效,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向云,梁麗紅.120例中重度燒傷患者心肌酶譜變化分析及早期應用核黃素磷酸鈉干預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師雜志,2012,(6).
[2]李松澤,榮新洲,蘇元明.嚴重電擊傷并廣泛肌肉壞死患者心肌酶譜、血鉀、腎功的變化:附1例報告[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2,(3).
[3]廖建坤,仇燕妮,朱國清.電擊傷致心臟損害患者心肌酶、心電圖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