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鈺霞
摘要:目的:探討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對胸痛患者急救效率以及質量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胸痛急診患者120例,按照護理方式的差異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行護理,研究組患者在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聯(lián)合采用優(yōu)化的急診護理方式進行干預。研究對比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以及心理狀況的差異。結果:研究組患者搶救時間、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開始治療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出現(xiàn)明顯改善(P<0.05)。結論:優(yōu)化的急救護理可有效提升對急診胸痛患者急救的效率,提升急救成功率,解患者焦慮和抑郁的不良情緒,提升患者心理素質,提升整體的急救質量。可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關鍵詞:優(yōu)化急診護理;急救;質量;效率
醫(yī)院危重患者病譜分布最廣、最集中、最多的科室就是急診科,其護理效率以及治療水平對醫(yī)院的整體服務水平有著直接的影響[1]。大部分危重癥較為常見的一種癥狀極為胸痛,伴有胸痛這一癥狀的急診科患者大約占5%,常見疾病主要包括縱膈腫瘤、肺栓塞、主動脈夾層、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等,這部分疾病較其他疾病來說發(fā)病急驟,具有較高的致死率。而優(yōu)化的急救護理可正確、快速將胸痛的原因診斷出來,有效促進患者預后改善。本研究采用優(yōu)化急救護理對研究組患者進行干預,現(xiàn)將有關數據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胸痛急診患者120例,按照護理方式的差異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57.3±3.2)歲;發(fā)病到就診平均時間(12.67±3.12)h;對照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56.3±3.4)歲,發(fā)病到就診平均時間(13.67±3.52)h。納入標準:病理學檢查診斷結果符合胸痛的相關診斷標準;患者一般資料完整準確;非創(chuàng)傷性胸痛。排除標準:合并腎、肝、心等其他重要臟器重大疾病者;精神紊亂以及意識模糊者;合并其他器質性疾病者;一般資料不完全者。患者均同意本研究進行,,一般資料未出現(xiàn)顯著差異(P>0.05),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進行。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流程進行護理干預:主要是通過責任護士采用口頭講解的方式詳細告知患者術前、術中以及術后的注意事項等。
研究組患者采用急救護理流程進行干預。第一,護理培訓。對護理人員進行科學化的培訓,使得護理人員整體的法律觀念增強,提升其專業(yè)護理水平,采用模擬訓練的方式進行訓練。第二,制度保障。醫(yī)院應當將急救護理專門制度建立起來,在防范的基礎上促進診療技術的提升。第三。急救流程。根據患者實際導致胸痛的原因,對應的采取差異化的護理。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需要將綠色通道建立起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特殊的需要給予患者吸氧護理等。對于病因不明的患者來說,必要的需要送患者進入放射科進行進一步的檢查。第四,有效的心理干預。醫(yī)護人員可以根據每一位患者心理耐受力、文化程度以及年齡的差異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效評估。促進患者不良情緒的有效消除。叮囑患者采取閉目等方式,減少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
1.3觀察指標
1.3.1手術指標比較:研究對比兩種患者搶救時間、開始治療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指標的差異。
1.3.2心理狀態(tài)評價標準:在干預前后使用SAS(焦慮自評量表)以及SDS(抑郁自評量表)對孕婦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SDS評分<53分可判定為無抑郁,53-62可判定為輕度抑郁,63-72可判定為中度抑郁,超過73分可判定為重度抑郁。SAS標準分低于50分可判定為無焦慮,50-59可判定為輕度焦慮,60-69可判定為中度焦慮,>70可判定為重度焦慮。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應用SPSS20.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x±s)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者搶救時間、開始治療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指標對比
研究組患者搶救時間、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開始治療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具體數據見表2。
2.2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比
護理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出現(xiàn)明顯改善(P<0.05),具體數據見表2。
3討論
優(yōu)化的急診護理流程在現(xiàn)階段的臨床急診中取得了良好的急救效果。優(yōu)化的急救護理干預主張準備工作的完備,簡化處理各項接診流程,以保證病癥特別嚴重的患者可以最早的接收到治療。為患者盡力爭取有效的治療時機,促進急診整體的成功率[2]。
本研究數據顯示,研究組患者搶救時間、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優(yōu)化的急救護理流程可顯著提升急救的效率,提升整體的急救成功率。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出現(xiàn)明顯改善(P<0.05),提示優(yōu)化的護理干預可顯著提升患者心理狀態(tài),緩解患者焦慮和抑郁的不良情緒,提升患者心理素質,使其能夠與醫(yī)護人員取得良好的配合,提升整體的急救質量。
綜上所述,優(yōu)化的急救護理可有效提升對急診胸痛患者急救的效率,提升急救成功率,解患者焦慮和抑郁的不良情緒,提升患者心理素質,提升整體的急救質量。可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芹,鄒利群,張偉,et al. 胸痛中心成立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診療效率和效果的影響[J].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6,28(7):640-642.
[2]胸痛救治快速反應體系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預后的影響[J]. 重慶醫(yī)學,2017,46(34):4790-4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