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華
摘要:目的 分析急救護理路徑對搶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影響.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診治的35例AMI患者,隨機將其劃分為對照、研究兩組,對照組17例,研究組18例。前者行常規護理,研究組行急救護理路徑,對比兩組病患的搶救效率。結果 經統計分析,兩組分診時間、急診科滯留時間和急救總時間分別為(1.1±0.3,2.7±0.6)min、(7.9±2.1,23.3±2.8)min、36.9±3.9,64.9±4.8)min,研究組均短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將急救護理路徑合理運用于AMI患者的治療中,可有效提高搶救效率,提倡推廣。
關鍵詞:急診護理路徑;AMI;搶救效率;影響
AMI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引發的心肌壞死,常伴有劇烈胸痛、心律失常,隨病情進展可出現血流循環障礙、心力衰竭等,輔助檢查亦可見心電圖、心肌酶譜檢查異常[1-2]。臨床實踐提示,制定一套完整的急救護理路徑,可大大簡化就醫環節,爭取治療時間,提高AMI的搶救成功率[3]。本文對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救治的35例AMI患者進行分析,分析急診護理路徑對搶救AMI患者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診治的35例AMI患者,隨機劃分為研究組、對照組。研究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齡(58.1±10.8)歲;對照組17例,男8例,女9例,平均年齡(58.0±10.5)歲。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研究組患者按照急救護理路徑救治,包括成立搶救小組、培訓搶救人員和實施急診護理路徑。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
1.3 評估指標 評估指標為兩組的搶救效率,主要分為:分診時間,急診科滯留時間,急救總時間。
1.4 統計方法 本研究將納入數據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研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 2檢驗,P<0.05,即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搶救效率對比 分診時間:(研究組1.1±0.3min,對照組2.7±0.6min)、急診科滯留時間(研究組7.9±2.1 min,對照組23.3±2.8 min)和急救總時間(研究組36.9±3.9min,對照組64.9±4.8min),對比發現,研究組均短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AMI在臨床上是心血管危重癥之一,該病發病急、進展迅速,如救治不及時,可危及生命[4]。傳統的常規護理缺乏合理的救治流程規劃,造成搶救時間延長、錯過最佳搶救時間,而導致搶救效率下降[5]。因此,簡化AMI患者就醫環節、爭取搶救時間便成為提高AMI的搶救效率的關鍵,制定一套完整的急救護理路徑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6]。急救護理路徑主要分為以下三步:成立搶救小組、培訓搶救人員和執行急救護理路徑[7]。其意義在于增加搶救流程的科學性,提高臨床搶救的效率,最大程度地降低AMI患者的生命安全的威脅。及時成立搶救小組、培訓搶救人員,并將急診護理路徑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于臨床搶救過程當中,是急診護理路徑發揮作用的關鍵。本研究將兩組的分診時間,急診科滯留時間,急救總時間進行數據處理后發現:研究組均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研究組搶救效率較對照組更高。
綜上所述,將急救護理路徑合理運用于AMI患者的治療中,可有效提高搶救效率,提倡推廣。
參考文獻:
[1] 孟曉杰,郝君華. 急診護理路徑與傳統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果的影響.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557-559.
[2] 陶春容,鐘勇,譚霞,等. 臨床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現代醫藥衛生,2015,31:1716-1718.
[3] 張曉芬,袁承軍,何玲. 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過程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干預評價[J].河北醫藥,2016,38(8):1272- 1274.
[4] 吳建芳,潘開菊. 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搶救作用評價[J]. 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0):4159-4160.
[5] 王曼,李蓉,辜麗梅,等. 優化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8):9- 11.
[6] 韓彥輝,王素梅,李海霞,等. 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果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3):25 -26.
[7] 謝靜賢. 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分析[J]. 現代養生,2017,11(10):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