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楠
摘要:目的: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發心源性休克的治愈率,本文主要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癥源性休克的護理措施進行深入探討。方法:選取三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他們基礎護理,??谱o理以及特殊護理的綜合護理措施。結果:經過治療和護理,三名患者均搶救成功。結論:為降低急性心肌梗是并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護理人員需要提供積極的治療手段以及周密的護理措施。
關鍵詞:心肌梗塞;休克;心源性;護理
心源性休克是心泵衰竭的急期表現,同時他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并發癥之一。其疾病機制是心臟排血功能出現衰竭現象,使其不能維持最低限度的心輸出量,導致重要臟器和組織供血嚴重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環功能障礙。心源性休克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血壓下降、心率增快、脈搏細弱、全身軟弱無力、面色蒼白、皮膚濕冷、發紺、尿少或尿閉等。不及時發現并診治,將及可能出現死亡現象,根據臨床資料統計,該疾病的病死率極高(80%),是心臟病最危重象征之一。本文對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成功搶救的三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癥源性休克的患者進行護理體會的研究。其具體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的三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癥源性休克患者中,有兩名患者為男性,一名患者為女性,他們的年齡范圍在55歲到65歲之間,三名患者在發病后的兩小時到十二小時之內入院治療。根據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三名患者均出現心肌酶學異常以及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塞的現象,其中有兩名患者在住院治療時已經表現出休克的狀態,一名患者在入院治療兩小時后出現休克現象。
2.護理措施
本次研究對三名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癥源性休克患者實施的措施包括以下八個內容:①給予高流量的吸氧治療,具體流量為每分鐘四到六升,濃度為35%至45%,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對氧氣進行吸入之前,護理人員應該進行氧氣濕化的操作。②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體位應保持平臥狀態,雙下肢抬高的傾斜度為15°至30°,除此之外,還應該根據患者足背動脈搏動的情況,在雙下肢下方放置冰袋,并調整冰袋的張力。③在治療前期,每隔十分鐘進行一次血壓監測,治療后期每隔半小時測量一次血壓監測,只是血壓糾正至正常水平才能停止監測操作。在進行監測操作時需要注意保暖,與此同時,為避免衣物束縛影響測壓的準確性,上肢應該解除衣物束縛。④在對患者進行靜脈輸液通道開通時,應該建立兩路輸液分別進行升壓藥和基本治療藥物的注射,根據患者的具體血壓狀態調整各路輸液的速度。⑤在治療過程中應該是患者病房的室內溫度在25℃以上,患者體溫應保持在36℃以上。⑥為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實時監控,我們應該對患者進行尿量監測,但在操作過程中盡量對患者身體造成刺激的情況。⑦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要保持絕對臥床,但為避免褥瘡的發生,護理人員需要定時對患者的局部皮膚進行按摩。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該疏散的無關人員,使病人治療環境保持相對安靜的狀態。⑧為提高治愈率,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如增加病人的自信心等,只有在建立起自信心的前提下,才能促使患者戰勝病魔。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要時刻保持態度和藹的服務態度,盡量使用保護性的語言回答病人提出的問題。
3.護理體會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高發人群是冠心病患者,常見的癥狀有煩躁不安、口干、多汗等,在疾病治療晚期還會出現皮膚花斑樣改變,廣泛性皮膚、黏膜及內臟出血等現象。該疾病是指心臟的內心排出量在短時間內出現急劇且明顯降低,排出量的降低會導致患者機體內各個器官出現嚴重灌注不足的情況,最終會引起全身微循環功能障礙。在進行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現源性休克治療過程中,患者會出現一系列的缺血、缺氧、代謝障礙以及重要臟器損害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這些癥狀都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危重并發癥之一,同時也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診斷及治療手段也逐步得到完善,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源性休克的發生率、病死率均有所下降,并且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和綜合護理措施的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癥源性休克可降低病死率。
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應該及早識別該疾病,并在進行積極的基礎治療之外,還要制定周密的護理措施。該疾病的死亡率相當高,因此患者常常會出現驚恐,憂慮,瀕臨死亡的心理狀態,此時護理人員的語言是患者最主要的精神寄托,為了要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自信心,護理人員及家屬可以使用合理的謊言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在進行急救過程中,應該選取專業技術熟練,有較強觀察力和冷靜處理能力的護士協助醫生進行搶救任務,對搶救過程的各項工作進行合理分工。在進行搶救措施之后,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如讓患者保持皮膚干燥和通風的狀態,并對其血壓,尿量,肢體溫度等內容進行檢測。
參考文獻:
[1]朱文霞,薛素梅,姬曉艷.主動脈球囊反搏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循證護理應用[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8(9).
[2]陳西洲.重組人腦利鈉肽輔助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預后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2).
[3]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聯合PCI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預后的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