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虹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中職院校整體教育的重要內容,對發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道德素養、健全學生人格具有促進意義。然而,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使德育課程資源及教育在開發與改革中出現局限性,導致德育育人成效不佳。對此,本文著重分析中職院校德育課程資源及教育存在的問題,論述中職院校德育課程資源及教育改革的意義,提出中職院校德育課程資源及教育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中職院校;德育;課程資源;教育
1 引言
課程資源是課程系統能量、信息、物質等元素的來源,更是課程目標及課程實施的基本保障。對課程資源及教育的認知,不僅直接影響著其開發程度的質量與運用,還直接影響著教育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教育的變革,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
2 中職院校德育課程資源及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課程資源開發意識薄弱
在素質教育理念普及的今天,仍然有不少教師認為,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是上級主管部門及教育專家的事情,與自己無關。在傳統教育中,課程教育在教學內容、參考書、教學標準上都是統一標準,課程資源并不需要教師去開發。教師需要做的是根據固有的、現成的德育資源進行授課,做好課堂教學,進一步開展各項德育教育活動。這種教學理念下,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內容相對狹窄,使學生思想政治知識面拓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2 教育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的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教育改革。教師在德育授課中大都以教材為基礎,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講述德育知識,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授課,忽視學生主體性,導致學生德育學習興趣不高。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特點,為學生開展適合的教學活動,部分學生難以有效參與到德育課程中。同時,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教師在運用網絡資源及網絡教育的主動性缺乏,導致中職院校德育信息化教育質量不高,難以發揮互聯網技術在德育教育中的獨特作用。
3 中職院校德育課程資源及教育改革的意義
3.1 促進學生發展
相比較德育教材資源,德育課程資源是大量的、豐富的、具有開放性的,其以生動活潑、具體形象與學生親身參與等特點,給學生帶來多種信息及實踐的體驗,有助于帶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體驗知識中,不僅拓展了自身知識面,更促進學生能力、素養、思維的培養,陶冶學生情操,進而使學生獲取教材中無法給予的經歷。此外,素質教育理念下,學生不僅占據課堂教學主體地位,而且學生本身就是教育資源開發者。學生在獲取德育知識過程,通過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形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悟,進而構建自身德育體系。同時,學生在德育實踐中,不斷的體驗知識,通過對知識的積累與反饋,使學生逐漸懂得道德生活的真正意味,進而加強中職院校學生人格素養。
3.2 增強教師綜合素養
中職院校德育資源的開發及教育模式的更新,有助于提升教師綜合素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的綜合素養,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范圍、資源運用成效及教學資源發揮的水平。而中職院校德育資源開發,教學模式的變革,對教師綜合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與時俱進,通過學習不斷的提升自身,意識到德育資源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根據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德育資源,有效的運用教學資源,并且在教學方法中進行創新,對激發學生德育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具有促進意義。由此可見,德育課程資源及教育改革,不僅是中職院校學生未來發展需要,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需要。
4 中職院校德育課程資源及教育改革的策略
4.1 轉變教育觀念
觀念支配行動,只有教師及時轉變教育觀念,才能夠促進中職院校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教育模式的更新。因此,教師應深入研究素質教育理念,反省自身教學模式,及早樹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理念,然后,根據學生發展需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結合德育教材內容,挖掘德育教育資源,將一些好的教育資源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實現教材資源與課外教育資源的相融合,一同引領與教育學生,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德育教學中,教師應轉變灌輸式、一言堂教學模式,將課程體系立足于生活教育資源,將生活教學資源與課本教學資源相融合,制作成教學課件,以教學案例的形式,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呈現,為學生營造生活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德育知識就在身邊,引領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分析探討案例,以案例分析將新課程知識引出來,增強學生對課程資源的理解。教師只有轉變教學觀念,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教育學生,深入挖掘學生身邊的德育知識,才能夠增強學生知識運用能力,使學生借助德育知識去理解身邊事情,進而培養學生高尚品質。
4.2 有效的運用文化資源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文化底蘊博大精深,其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代人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在德育課程資源開發中,教師應有效的運用我國傳統文化,借助傳統文化引領、教育學生,增強學生人文素養與道德情懷,不僅豐富德育教育內容,還使我國傳統文化在中職院校教育中得到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提倡的集體主義、熱愛祖國、勤儉節約等思想對中職院校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進而健全學生人格。同時,教師在德育資源拓展中,融入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內容,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我國發展方針,增強學生愛國奉獻意識,進而使中職學生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例如:在德育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去分析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內容,豐富課程知識內容,拓展學生視野,進而促進文化資源更好的運用到中職院校德育課程體系中。
4.3 有效的運用網絡資源
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教育領域帶入到教育信息化中,在此背景下,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的生成,為中職院校德育課程資源及教育改革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基于此,教師應與時俱進,有效的運用慕課、微課等互聯網資源,將這些資源運用德育教學中,進而豐富德育教育內容。教師運用微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實現中職院校德育課程線上線下教育模式。
例如: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提前整合德育知識,明確德育目標,將德育知識分成模塊化,制作成微課,將微課發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微課,對德育知識提前掌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短暫微課,吸引學生注意力,以問題為導向幫助學生解決預習疑惑,然后,為了增強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合作模式,引領學生運用課程資源去解答、分析、實踐課外資源,增強學生德育知識運用能力,進而促進中職院校德育課程資源與教育改革。
同時,教師應在互聯網環境,為學生構建微信互動群,借助互聯網獲取相關的德育資源,方式到微信群中,讓學生對時下熱點話題、新聞全面了解,并且引領學生一同分析、探討熱點話題,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5 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課程作為中職院校的重要內容,肩負育人成效,對提升學生人文素養、道德品質,塑造學生人格具有促進意義。在素質教育理念發展的今天,應重視中職院校德育課程資源及教育的改革,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創新單一授課模式,挖掘新的教育資源,實現課本教育資源與新資源的相融合,拓展學生知識面,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紀中文.中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方法研究初探[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3):54-55.
[2] 申麗麗.為職業教育插上一雙中國夢的翅膀——談德育隱性課程在中職院校學生素質培養方面的作用[J].職業,2017(19):103-104.
[3] 王海燕,劉艷.中職德育教學中實行興趣教學法的相關思考探究[J].知識經濟,2017(03):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