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倩 白云霞
摘要:的探討分析子宮脫垂圍手術期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87例行盆底重建術的子宮脫垂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與觀察組(44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對兩組護理效果予以觀察比較。結果觀察組治愈率(100.0%)高于對照組(60.5%),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0.5±0.1)分低于對照組的(2.0±0.2)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子宮脫垂手術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可以顯著提高治愈率,減輕疼痛程度,是一種值得臨床應用與普及的護理模式。
關鍵詞;子宮脫垂;圍手術期護理
子宮脫垂指子宮沿著陰道由正常位置下降,經宮頸外口到達坐骨棘水平以下,嚴重情況下子宮會完全脫出陰道口,并且經常伴有陰道后壁、前壁膨出現(xiàn)象。此種情況多出現(xiàn)于高齡婦女,嚴重影響了高齡婦女的生活質量。本文通過對87例行盆底重建術的高齡子宮脫垂患者的研究,探討圍手術期護理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選取近兩年,我院收治的子宮脫垂患者87例,患者年齡32至57歲,平均(47.6士5.9)歲。
2、護理
2.1一般護理在發(fā)生子宮脫垂時,需適當?shù)脑黾踊颊郀I養(yǎng),加強其體質,盡量臥床休息,避免進行長期的蹲位站立、負重及超負荷的動作。護理人員需教會患者進行盆底肌肉及肛門肌肉鍛煉方法,加強盆底肌肉及肛門括約肌張力。保持大便的通暢,注意外陰的衛(wèi)生,避免發(fā)生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感染。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需對患者的長期增加腹壓疾病(例如便秘,慢性咳嗽等)進行護理。
2.2心理護理一般情況下,子宮脫垂患者的病程較長,患者多會出現(xiàn)煩躁情緒,此時護理人員需親切的對待患者,充分的理解患者,鼓勵患者主訴自身不適,并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子宮脫垂相關知識與預后,引導患者及其家屬正確的對待子宮脫垂病癥,并適當?shù)奶峁┯行У闹委熜畔ⅰM瑫r護理人員還需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家屬更好的理解患者,進而消除患者心理的障礙,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2.3手術護理
23.1術前護理患者在術前的5天開始進行手術相應的陰道準備,對于子宮脫垂的患者來說需要每日進行2次坐浴,一般坐浴藥液使用高錳酸鉀(濃度為住2%。)或碘伏液(濃度為0.2%。),對于1度及1度的子宮脫垂患者,尤其是存在潰瘍的患者,需要進行陰道沖洗,并在沖洗后局部涂抹紫草油(濃度為40%)及含抗生素的軟膏。在患者沖洗后護理人員需佩戴無菌手套將脫垂的子宮送至陰道內,并使患者于床上平臥休息半小時。在進行沖洗時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子宮頸無感覺,患者易出現(xiàn)局部燙傷情況,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沖洗液的溫度,一般情況以41~43℃最佳。對于出現(xiàn)局部炎癥的患者,應先積極的治療局部的炎癥,遵醫(yī)囑使用含雌激素及抗生素軟膏。
2.3.2術后護理
首先,患者在術后需臥床休息1一2周,術中進行陰道后壁的修補術及盆底修補術患者應以平臥位休息最佳,嚴禁半臥位,以此來降低陰道及外陰的張力,促進傷口的愈合。其次,護理人員需注意患者會陰敷料是否存在滲血及滲液,當滲血及滲液較多時,需及時通知醫(yī)生進行處理。再次,患者術后應保留尿管,并進行持續(xù)1周的開放,拔管前的2天每3小時左右開放尿管1次,以此來鍛煉膀朧功能的恢復。保持尿管的通暢,觀察尿量、尿色的變化情況,每日進行外陰的擦洗,并定時更換引流袋。在拔除尿管后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患者適量的飲水,定時提示患者小便,并記錄排尿時間及尿量是否存在自覺癥狀。而后,患者在術后的5天需進流食,在術后3天開始定時口服液體石蠟,以此來達到軟化患者糞便,預防便秘發(fā)生的目的。最后,遵醫(yī)囑對患者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現(xiàn)術后的感染情況。
3、討論
一部分婦女因為雌激素水平降低,導致盆底組織彈性較差,退化、萎縮、肌肉、筋膜支持力下降造成子宮脫垂。此病會導致宮頸潰瘍、感染、出血,甚至對排尿功能產生影響,出現(xiàn)尿失禁,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了嚴重影響。所以,做好圍手術期護理非常重要。對子宮脫垂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調節(jié)患者情緒,使患者快速康復。
總之,對子宮脫垂手術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可以顯著提高治愈率,減輕疼痛程度,是一種值得臨床應用與普及的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劉煥榮,王玉曉.60例老年子宮脫垂及陰道前后壁膨出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醫(yī)藥前沿,2016,3(36):161-162.
[2]黃獻蘭.老年性患者子宮脫垂的圍手術期護理進展.中外健康文摘,2015,10(40):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