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濤
【摘 ? ?要】眾所周知,高中歷史內容繁雜且枯燥,課程形式單一,再加上部分教師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歷史教學效率可想而知,且大部分學生面對枯燥乏味的文字性內容,都有一種抵觸心理,學習興趣不強,這更是使歷史教學現狀雪上加霜。急需探尋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輔助歷史教學,增強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多媒體的運用逐漸廣泛起來,且在長期的實踐運用中,也取得了頗為不錯的效果,得到了教師與學生的喜愛和認可。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 ?高中歷史 ?積極作用 ?具體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078
多媒體具有方便快捷,保存長久的特點,極大地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且其中包含的內容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枯燥乏味,符合高中生的心理需求,得到了他們的喜愛。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我將在本篇文章中深入剖析多媒體在歷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并就運用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切實可行的建議。
一、多媒體在高中歷史教學運用中的積極作用
(一)精煉課程內容
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繁雜,需要學生們背誦的內容很多,且在課堂上往往需要學生們補充很多的筆記,更是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對于部分自覺性不強,總結歸納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要將歷史知識梳理清楚,實在是存在很大的問題,這同樣也給他們的復習工作的展開帶來了阻礙。融入多媒體,運用簡潔精煉的PPT課件,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PPT具有清晰明了的知識框架,能夠幫助學生準確的抓住重難點內容,去繁從簡,進行針對性學習,往往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PPT上的內容可以用不同顏色的字體進行標注,使教學重點更加突出,教學質量得以極大增強。
(二)培養學生興趣
傳統的歷史教學通常是開展的講授型課堂,即以教師為中心,采取一言堂的教學形式十分普遍,學生處在了被動學習的教學位置上,在歷史課堂中的參與度很低,積極性不強,自然,教學效率很低。融入多媒體教學后,將乏味蒼白的文字性內容轉變為了生動形象的圖片或視頻,極大地增強了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同時,也豐富了課堂形式,融洽了課堂氛圍,打破了傳統嚴肅沉悶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習,有助于開闊他們的思維,并自主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去,發現歷史學習的趣味,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興趣得以培養,有了興趣為依托,教學質量自然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多媒體的運用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在以往的歷史教學中,教師都要通過板書教學輔助課堂的有效開展,極大耗費體力與腦力,如若教師的板書字體太過隨意或是速度過慢,不但難以達到教學目的,還可能耽誤課程進度,阻礙學生的有效學習。多媒體的運用,能夠更加明了簡潔的將教學內容展現出來,減少了板書過程,給教師帶來了不少的便利。
二、多媒體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在課前導入中的運用
多媒體可以運用于課前導入環節,其主要開展形式是借助于教學視頻完成的。課前導入階段的目的就是要增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并更快的進入學習狀態,視頻教學內容的呈現能夠有效達到這個目的。教師應該盡可能選擇一些趣味性強,啟發性高,概括性強的視頻輔助歷史教學的高效開展。畢竟,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學生,都存在愛動愛玩的天性,高中生也是如此,有趣的視頻內容往往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專注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這個過程的開展,教師要充分發揮自我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不止步于視頻畫面、音頻,而是要深入探究視頻內容中包含的知識點,并進行探索性學習,以增強學生能力為目的,進行歷史教學,符合新課改背景下對學生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二)在重難點知識講解中的運用
多媒體同樣可以運用于難點疑點的突破教學上,在這個教學階段,多媒體的運用形式主要是PPT課件。它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習,同樣也能夠促進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就以西周分封制與秦朝郡縣制的學習為例,不少學生在對這兩個制度的認識上存在知識混淆,概念不清的情況,運用PPT的展示,能夠從不同方面的對比中加以區分,如實行條件,傳承制度,官吏權力,與中央關系等,從根本上對這兩個制度加以分辨,真正的理解這兩個概念。
(三)在知識擴展中的運用
其實,歷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們了解中國五千年來的發展歷程,并在無數的血淚教訓中總結經驗,并培養愛國主義情懷,為社會進步,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傳統教學中為學而學的教學理念已不適宜學生的培養要求,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打破傳統教學的生硬刻板,增強歷史教學的靈活性與多樣性至關重要,多媒體的運用能夠實現這個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運用多媒體加強課后擴展內容的學習,并通過一些教學視頻,擴展部分學生不知道的歷史小知識,豐富學生的歷史涵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多媒體運用的教學反思
(一)充分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少教師在多媒體的運用中,依然秉持陳舊的教學觀念,以自我為中心展開歷史教學,這種教學形式,難以達到教學目的。故而,在多媒體教學的開展中,教師要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輔以合作教學、互動教學、實踐教學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能力。
(二)輔助板書教學,增強歷史教學有效性
多媒體的運用并不是代表放棄板書教學,為了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反倒要將兩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保證歷史教學的高效開展。教師可以將課堂上的重點內容板書出來,加強學生的重視,并讓他們邊學邊記,學習效果會更加顯著。
(三)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有助于學生的理解掌握
不同學生的理解吸收能力是不同的,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輔助分層教學,加強多媒體的高效運用。比如,教師將學生分層后,再對教學視頻的內容進行分層,選取符合學生能力水平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消化,同時,也加強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的說來,多媒體的運用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有助于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這個基礎,學習熱情以及積極性自然能夠得以激發和提高。在歷史教學的實際開展過程中,教師還要遵循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增強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進高中歷史教學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鄭國華.談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以高中歷史教學為視角[J].教師,2013(3):85-86.
[2]楊艷媚.普通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多媒體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