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蓉
【摘 ? ?要】教學活動作為一項由師生共同參與的工作,就難以避免地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教學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學科本身不良屬性導致的,而有的則是教師沒有將工作落實到位導致的。但無論如何,我們教師都必須形成克服教學困難的決心和對策,推動教學策略實施得高效科學。
【關鍵詞】高中英語 ?教學問題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136
為了真正建立高效的教學課堂,幫助學生沖出英語學習的困境,教師必須要積極構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解決策略,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基本點,將教學方法、思路、策略的運用過程科學化、有效化。基于此,我從自己的經歷和經驗中,總結了以下高中英語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中的差異性未得到重視
不同學生語言敏感度、感性思維能力、英語基礎等的差異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英語成績、學習效果和學習方法上的差異性。譬如在同一場考試中,有的學生能取得接近滿分的好成績,而有的學生卻只能堪堪及格。但是,當前部分教師卻并沒有深入地去探尋學生這種差異性出現的具體原因。具體的表現為教師依舊采取統一化的教學策略,沒有對不同學生按照層次和個性化需要進行單獨指導和教學。久而久之,后進生的學習信心受挫,從而更加厭惡英語學習,而優秀學生也因為沒有進一步的提高策略而出現優者不優的情況。
(二)缺少應用型、實踐型英語的教學環節
在應試化教學觀點的影響下,教師仍舊將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了提高學生寫作、閱讀等書面能力上,而極大地忽視了學生對于英語實踐、運用和會話的需要。這種教學特征下,學生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應對考試、作業中的問題,但是卻缺乏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與素養,特別是在英語口語、對話、聽力方面更是漏洞頻出。長此以往,學生會形成僵化而單調的英語學習結構,并最終導致英語學習框架的傾斜和瓦解。
(三)英語化的課堂氛圍和語言情境未形成
英語是一門非母語的教學科目,它的教學體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并與一般的學科有所區別。但是在當前的高中英語課堂中,許多教師卻并沒有按照英語的一般屬性和特征來構建具備英語特色、語言特征的氛圍情境,學生長期浸潤在中文化的英語教學環境中,自然難以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和習慣。譬如在講解到生詞的時候,教師一般只會讓學生將單詞的拼寫和中文意思記住,并不會用英語的形式來解釋和翻譯這個單詞。這種情況下,學生記住的單詞始終無法被靈活地運用在句式、閱讀理解中。同樣的,教師用中文的語言來講解和翻譯英語的內容,還使得學生的課堂歸屬感和英語語感難以有效地形成。
(四)與高考英語的接軌工作未做到位
學生學習英語的短期目標同時也是最為明確的目標是應對英語的考試和升學。但是很多教師卻只專注于現階段的教學工作,只引導學生完成手邊的作業練習,而忽略了幫助學生逐步接觸和適應英語高考題型、難度和節奏的重要性,使得很多學生在進入高三階段甚至在高考的時候仍舊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這種情況下,學生常常會因為不了解高考的形勢而過分輕視高考或者過分給自己施加壓力,久而久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道路上就會逐漸偏離正確的軌道。
二、解決教學問題的針對性對策
(一)構建分層教學的策略,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針對不同學生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指導策略,是幫助學生群體共同進步,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整體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師要通過分析學生的作業、考試等來找出學生現階段英語學習的主要困境。接著,教師再通過與學生對話、課堂觀察等方式明確學生產生差異性的原因。然后,教師要針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不同表現、需求采取相應的行動。譬如有的學生英語差是因為單詞沒有認全,教師就要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單詞講解、分析和默寫上,幫助學生打好詞匯基礎。同時,教師還要密切關注課堂中不同群體的需要,針對后進生做好打基礎的工作,針對優秀生做好拔尖教學的工作。
(二)為學生創造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實踐、運用機會
學生學英語不僅要會寫英語、讀英語,更要掌握說英語、聽英語的技巧,培養自身綜合全面的英語能力和素養。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說英語的機會。教師可以多準備英語的討論題、互動問題以及開展其他英語演講、課本劇表演等活動,為學生打造一個展示和提高自己口語水平的平臺。在課后,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群體的優勢,借助小組合作、集體調查活動等來激勵學生與更多的人交流和對話,幫助學生從有效的英語對話中提高口語表達和英語聽力的能力。
(三)創設具有英語特征的氛圍和語言情境
為了幫助學生充分感受英語獨有的氣質和特征,教師必須要改變用中文教英語的習慣,堅持“英文為主,中文輔助”的教學結構,將英語課堂打造為具有特征性和語言性的場所。教師自己要做好用英語講課的準備,堅持用英語的指令、語言和思維方式來進行課堂講解,譬如用簡單的英語句子解釋一個生詞的不同意思,培養學生“以英譯英”的好習慣。同時,教師還要借助這種直接的分析和對話來培養學生“英語——英語”的思維,省略中間的中文轉化步驟,打好學生的中英文銜接轉化基礎。
(四)做好拓展工作,幫助學生適應高考節奏
教師提前幫助學生熟悉高考英語,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其難度、內容、題型的印象,從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考試態度和應試狀態。教師要從學生入校開始就布置學生定期完成真題練習任務,高一高二階段可以指導學生每兩天完成真題卷中的一部分任務,并做好翻譯、重點摘抄和生詞積累工作。到了高三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至少每周完成一張真題卷,并利用空余時間總結卷面,熟悉高考的節奏,形成自己的時間分配原則。有了這樣充分的準備,學生才能夠更加從容地面對高三學習和英語高考。
總而言之,當教學中出現了問題的時候,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勇敢地迎難而上,以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為主要出發點,形成針對性、目的性的解決對策。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保證從根源上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學習的正確方法和技巧。當然,這些策略的實施還必須建立在教師形成科學的原則框架的基礎上,從而提高教學問題解決過程中的科學性、合理性和規范性。
參考文獻
[1]諸葛爍程.淺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英語教師,2015,15(24):85-87.
[2]王建平.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2013(5):1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