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秀 彭瑾
我國基礎教學課程改革之后,分層分類、選課走班等新詞逐漸進入廣大教師的視野。全國很多中小學開始嘗試將學校所有的科目設置成選課走班模式。這一模式的大面積推廣打破了傳統班級授課的局限性,滿足了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選課走班制度是一種在保持原有行政班,根據學生特點讓學生選擇上課的層次和類別的授課制度。在選課走班制實施過程中,不同層次的課程,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進度也會不同。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充分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學習積極性,掌握好基礎的知識與技能,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知識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那么在初中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該如何推行“選課走班”制課程教學模式呢?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從以下四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具體闡述。
一、組織學習,編寫方案
要想推廣一種教學模式,首先就要讓教師了解這種教學模式,對這種教學模式形成充分的認知,感悟該模式的實施效果,體會該模式對自身教育教學的幫助,進而產生對新教學模式的推廣動力,發自內心地想要將該模式推廣到課程教學實踐中,而組織學習正是了解新教學模式的具體方法。因此,在“選課走班”制實施過程中,我們不妨先以組織學習的方式拉近教師與“選課走班”教學模式之間的距離。
例如:在“選課走班”教學模式推廣過程中,我校校長親自帶領學校骨干教師、教學管理核心人員參加“選課走班”專家講座,引進新的教育理念。此后,又以學校為單位分批次組織教師參加“選課走班”教育模式觀摩及培訓活動。為了讓學習活動的價值最大化,我校又召開了四次主題報告會,組織參與培訓活動的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分享學習心得;組織專題學習活動,編寫培訓觀摩活動學習報告;組織讀書活動,學習《新學校轉型》《新學校十講》等描述“選課走班”制度的著作。這樣不僅營造了良好的“選課走班”教學模式實施氛圍,而且促進了選課走班教學模式的實施。
二、制定方案,試行操作
教學方案是教學工作實施的理論基礎,只有制定了良好的教學方案,教學工作的推進才會有法可依。在“選課走班”制度實施過程中,我校采取了分年級、分學科試點的改革方法,系統地選取了初中二年級3個行政班,將語、數、英三個學科作為分層分類選課走班制度改革試點,然后組織骨干教師一起探討“選課走班”模式實施過程。下面我將以語文學科為例具體描述“選課走班”模式下的教學方案。
根據語文學科的課程特點以及八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我校將語文課程分成了基礎課程、提高課程和拓展課程三個模塊。基礎課程是全體學生的必選課程,提高課程與拓展課程是二選一的課程。其中提高課程是針對在語文學習某一方面存在問題的學生而創設的,包括積累與運用、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記敘文寫作等四門課程;拓展課程則是針對語文基礎較好,想得到進一步提升的學生而創設的,包括語文拓展閱讀和語文高階寫作兩個方面:必修課程是每周四個課時,選修課程為每周兩個課時,提高課程和拓展課程在一個學期之內重復開課,確保每一個學生都不會錯過適合自己的課程。
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滿足了語文課程知識教學的要求,也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到自己想學的內容,提升語文知識學習興趣。因此,這一試點計劃運行得非常成功,為全面的改革計劃實施積累了許多經驗,推動了“選課走班”制度在全校范圍內的實行。
三、教師指導,學生選課
選課環節是“選課走班”模式實施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我們應該以教師指導+學生自選的方式開展選課活動。
學生自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興趣是影響選課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選課走班”制度實施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遵循“我選擇,我快樂”的教學原則,不以成績論英雄,讓學生成為選課的主要決定者,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想上的課。
教師指導:“選課走班”制度并沒有取消原有的行政班,所以班主任依然是行政班級中的學生管理者,是與學生接觸得最多的人。因此,在“選課走班”制度實施過程中,班主任應該積極詢問科任教師,及時給予學生恰當的建議,防止學生因為興趣以外的原因而選擇不適合自己學習層次的課程。
選課結束之后,學校教務系統會根據學生的網上選課結果給每一個學生生成一個專屬的課程表,待上課時,學生只需按照自己的專屬課表去上課就可以了。
四、加強管理,總結提高
“選課走班”制度實施之后,學生們會從不同的行政班中走出來形成新的班級,這種班級模式是一種不具行政約束力的學科教學班。因此,在班級授課過程中,更容易出現學生逃課、缺課等現象。所以,要想避免“放羊式”教學,促進“選課走班”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就必須加強管理,總結提升。
例如:在“選課走班”制度實施過程中,我校教務處制定了嚴格的教學常規要求和詳細的教學管理細則,每天都會派出專門的人員進行教學督導和教學抽查,并根據教務系統給每一位學科教師打印了詳細的學生名單、學生出勤表、學生成績考核表等,方便教師及時記錄學生的學習和出勤情況。當發現學生逃課缺課時,任課教師會及時與該學生所在行政班的班主任取得聯系,及時追查該學生的去向,以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
同時,在學生評價方面,我校采取了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模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表現給出平時成績,在學期結束之后上交教務處,作為學生最終學科成績參考因素。此外,學校還會定期舉辦教學研討會,及時分析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優化制度,總結提升。
總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新制度的實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做好打持久戰、攻堅戰的準備,積極參與,努力實踐,促進“選課走班”制度的全面推廣。
注:本文為2018年寧夏第五屆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固原五中選課走班教學管理研究”(課題編號:JXKT-ZH-05-194)階段性成果。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