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志峰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歸屬和愛的需要是一個正常人更高層次的需求,只有滿足了這樣的心理需求,一個人才能夠做到自我實現,因此,讓學生在集體中找到心理歸屬感是教育教學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這個觀點是教育工作者的常識,也是我在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點。
我所在的學校最近兩年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全面展開了分層走班模式,在主要學科上,兩個行政班為一組,根據學生在該科學習上的個體差異,把學生分別組合成B班和C班,B班主要集中了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C班主要集中了學習基礎相對優秀的學生。他們只在學習一些個別科目的時候才臨時組合,其他時間仍然回到行政班上課。這樣的組合形式導致了很多孩子模糊了自己所在的班集體,從而失去了集體意識,缺乏了心理歸屬感。在郭小平老師的《分層走班制下學校管理的目標偏離、實施困境與體系再建》一文中指出:“學生在分層走班中層次定位的心理暗示和歸屬感的喪失、學生物品的破損與丟失等問題,都給德育管理帶來了困難。”在分層走班的模式下又該怎樣幫助學生找到心理歸屬感呢?結合實際工作的相關經驗,我做了以下幾點總結。
一、細心輔導,做好個別心理調適
班主任的工作是煩瑣的,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個別的心理調適工作從來就沒有間斷過。實際上,在初中階段正是孩子心理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是心理上的“斷乳期”,在這個階段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和調適尤為重要,但是在分層管理的模式下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
小楊同學在兩次調研測試后從C班分到了B班,當我告訴她這個結果的時候,她愣了好一會,淚水順著臉頰往下流。當我偷偷地問她為什么這么傷心的時候,她說B班的同學會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她,這會讓她受不了。我對她說:“這樣的分班只是為了更適合你的學業基礎,每個人都應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位置,并且以這個位置為基礎,也許這樣你會發展得更好。”我鼓勵她努力學習,不管她在哪個班都是教師心目中可愛的學生,她笑了。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他們在這個時候需要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在分層走班的過程中,B層和C層學生的互相流通總會給孩子們帶來一些心理上的不適,用正確的方向引導他們,讓他們充滿向上的熱情,需要教師有格外的耐心、寬容和智慧。這樣一來,無論這個孩子在哪個班,其都會因是你的學生而感到驕傲、自豪,這就是心理歸屬感。
二、建立自信,在小集體中找位置
雖然只是少數幾門學科進行了分層走班教學,但這樣的分層走班還是會給不少孩子帶來心理暗示,如果不及時消除這樣的心理暗示,很可能使其一蹶不振。這樣的心理暗示主要表現為:進入C班的學生總有些認為自己在C班屬于一般甚至是不優秀的孩子,因為跟學得較好的同學相比,自己還是相差了一大截;還有一些進入B班的學生總是認為B班的同學是一個不太優秀的集體,自己不愿進入,然而他又不屬于C班,這樣的心理對其個人價值的實現不利。
樂樂是一名學困生,進入B班以后,他表現得任何事都無所謂,他的口頭禪是“反正我學得不好”“反正我記憶力不好”,每一句話前面都加一個“反正”,可以看到他內心極其消極。當我在給B班學生上課的時候,我總是喜歡喊他回答問題,只要能回答出一點點,我就非常夸張地表揚他。不久,這樣的表揚就起到了效果,他漸漸找到了自信,漸漸地在小的集體里找到了屬于他的位置,每次上課時,他都不會忘了要在B班同學的面前露一下他的“才華”,已經完全融入了B班這個集體。
三、文化建設,加強行政班的融合
分層走班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除此以外,還可以模糊主要學科分B、C班給學生帶來的心理不適感,但是如果行政班沒有較好的班級文化建設,沒有班級的凝聚力,學生即使再次回到行政班也無法找回所需的心理歸屬感。
我在班級上著重打造我們班特有的班級文化,鼓勵孩子們為班級起一個好聽的名字,讓孩子們用流行歌曲改編班歌,讓他們讀《弟子規》,教導他們要做善良的人,鼓勵他們在作為團體參加學校活動的時候為班級贏得榮譽等等。我分別在B班和C班上課的時候經常讓兩個行政班的孩子為各自的班級贏得榮譽,結果他們變得更加積極和踴躍。
行政班是一個孩子成人以后回憶初中生活的回憶支點,我們要在這個支點上為他們補充更多值得回憶的內容,讓他們為自己身在這個班級而感到自豪,有了這樣的心理歸屬感,我相信,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他們會都有足夠的毅力去面對。
四、變革傳統,變小班級為大班級
既然學生需要班級的心理歸屬感,需要準確地找到自己在集體中所處的位置,而我們又不得不以兩個行政班為一組進行分層走班,于是我進行了思考:我們是否可以變革傳統?改變傳統的以一個小的行政班為集體的思維模式,改成以這一組的兩個班級為一個大的集體,更多地增進兩個班的融合,爭取更多的一起活動、學習的機會。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與我組成一組的另一個班級的班主任是我的愛人,這無形之中為我變革傳統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我與愛人商定,我把他的班看成自己的班,他也把我的班看成他的班,所有任務布置、心靈體會的交流都不能厚此薄彼。
這樣一來,兩個班的學生對我們兩位班主任都非常熟悉,這兩個班在有些班級文化的設計上也如出一轍,兩個班的學生在課間可以互相走動,這樣特殊的變革前無古人,看得出來,慢慢地,學生終于找到了歸屬感,覺得自己在這個大的集體里生活是快樂的,不必慌張和害怕,而他們的學習成績也非常出色,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他們都愿意為了自己的班級奮勇拼搏。
總之,在分層走班的大背景下,要想讓學生找到心理歸屬感,如果能夠做到以下方面:從個別學生出發進行心理調適;讓孩子們找到自信,在小的集體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加強行政班的班級文化建設;變革傳統,變小班級為大班級等,應該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