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鳳
口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生產、經營交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它是一個公民必備的基本要素之一。口算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表明,小學生的口算能力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其數學成績的提高和可持續的發展,而科學的口算訓練則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以及思維敏捷性和靈活性。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提高口算能力。針對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和好動好學的特點,低年級口算教學顯得更加要求精細,需要更好的打好基礎,環環相扣。從小學課程目標的歷史沿革可以看到,一直以來,口算教學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內容。這種被普遍關注的狀況,反映出它在數學教育及教育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口算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對學生的注意、記憶、邏輯思維(特別是思維的敏捷性)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深刻地理解概念,熟練地掌握各種計算法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全面科學的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合理計算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計算的準確性。其中第一學段關于數的運算的目標之一是: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會口算百以內的加減法。
從現狀來看,學生中普遍存在口算速度不快,出錯率較高,達不到國家低限要求,甚至還有擺手指的現象。雖然通過大量地機械練習后可以改變現狀,但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影響身心健康。如何提高低年級孩子數學計算能力意義重大。
一、教材大綱對小學生口算能力的要求
1.1992年頒布的《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提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堅持經常練習,逐步達到熟練。”
2.2000年《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本)》提出:“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淡化筆算。
3.2001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以及理解運算的實際意義。”
二、提高口算速度和準確率的方法
1.培養學生做題認真、準確地習慣
口算是要求速度的,但是如果正確率很低,做得再快也沒有什么用。因此,首先要先達到正確,然后是速度。于是我要求學生做題認真,準確。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嚴格、刻苦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數學教學的一般要求。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造成學生計算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嚴格、認真、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和堅韌不拔、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千萬不要用“一時粗心”來原諒學生計算中出現的差錯。
2.數形結合,理解算理
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差,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直觀教學。課堂上我讓學生借助擺小棒、看圖片、數手指、看實物等建立數感。在學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過程中,我在黑板上用吸鐵石擺,學生在下面擺小棒或鉛筆等,小組玩撲克牌游戲對口令等,學生在看、做、聽、想等活動中理解和掌握了10以內的組成和分解,為10以內的加減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為了能讓學生理解“湊十法”,我引導學生動手擺小棒,這樣學生在大腦中建立了形,再結合數,從而達到了數形結合。學生在做加減法的時候,可以閉上眼睛在大腦里面想擺小棒從而計算出結果。
3.形式多樣,強化訓練
根據兒童心理學,學生學習知識是螺旋式上升的。學生理解和掌握算理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訓練。但是單一的口算題枯燥無味,學生練了一段時間之后必能會厭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機械重復的訓練,會使學生產生乏味感,容易疲勞和厭倦,激發不起訓練的興趣,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教學內容,每天讓學生聽算20道左右題目,并采取多種形式訓練:如既可用口算比賽、對口令、游戲、競賽、集體搶答等方式又可用卡片、小黑板或撲克牌等印發口算題、限時比賽等方式。口算作為新授課的鋪墊,使新舊知識自然過渡。也可以讓學生自編口算題,進行同桌對問或小組比賽。還可以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計算題的計算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比如: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不斷演算,草稿紙就演算了幾麻袋。通過這樣生動典型的事例來喚起小學生對計算的興趣。
教學現實中,低年級學生對課本知識實際上只停留在 “走馬觀花” 的膚淺層面,難以獲得對數學知識的個性化理解。所以,數學課堂呼喚 “手腦并用” ,即要求學生根據教材的提示,展開諸如 “算一算、擺一擺、畫一畫、折一折、填一填” 的實踐活動,將靜態凝固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動態伸展的數學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 “自主構建” 。而直接感知實物過渡到表象的運算,又是低年級口算的重要形式。
4.口算方法歸納總結法
在小學低年級,特別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加減法口算重點,也是難點。只要將20以內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練,那么更難一些的口算就沒有多大的問題了。在教學20以內進位加法時主要用的教學方法是用“湊十法”:1湊9、2湊8;3湊7來4湊6;55相湊就滿十。如學習“9+幾” 的加法后,讓學生把9加幾的加法題有序地排列出來: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①歸納算法,“湊十法”。②引導學生找出“9加幾”題的規律:第一個加數都是9,第二個加數越來越大,和也就越來越大;和個位上的數比第二個加數少1。接著又問學生:“少的1哪去里了?”生:“和9湊成了10。”這樣的融會貫通起到了兩個作用:a、更深刻的理解了“湊十法”;b、使學生形成了對知識的遷移。通過對9加幾的方法的歸納與總結,學生在學習8、7、6加幾時,很容易的就想到了“湊十法”,并且在歸納8加幾的方法時,自然就歸納出和個位上的數比第二個加數小2了……
另外,檢驗是計算必不可少的步驟,而學生不檢驗的習慣和檢驗不出錯誤的煩惱讓教師感到頭疼。不檢驗的原因有三個:過于自信;依賴家長和老師檢查;急于做完作業去玩。據統計,在計算測試中,近八成的錯誤是由于習慣不良造成。
三、提高低年級學生口算能力的意義
口算是一項長期進行的教學任務,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口算技能,要經過一個懂理、會算、熟練、靈巧的過程。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靈活多樣的訓練形式,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要有趣味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低年級學生口算。總之,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靠教師的精心設計、認真指導、形式多樣的練習和良好的習慣相結合才能得到提高和發展,才能達到新課標的要求能力過硬的目的,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口算教學任務,使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教師教育學心理學》、《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
馬云鵬主編:《小學數學教學論》人民出版社2006版
陳清容、呂世虎主編《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