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周淑娟
摘要:目的:探討殺菌性抗菌藥和抑菌性抗菌藥的異同之處。方法:將殺菌性抗菌藥和抑菌性抗菌藥作為研究樣本,進行體外實驗,比較兩類抗菌藥的MIC(最小抑菌濃度)值、MIC50、MIC90,分析兩類抗菌藥的作用機制。結果:殺菌性抗菌藥的MIC、MIC50、MIC90均較抗菌性抗菌藥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種抗菌藥作用機制存在明顯差異。結論:殺菌性抗菌藥和抑菌性抗菌藥在抗菌效果和作用機制上均存在明顯差異。
關鍵詞:殺菌性;抑菌性;抗菌藥;最小抑菌濃度;抗菌效果
抗菌藥是指具有微生物殺滅作用和抑制作用的藥物,也是我國醫療領域應用較為廣泛的一類藥物??咕幍姆诸愔饕罁a途徑,分為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藥兩大類,不同種類的抗菌藥物在療效和安全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1]。除此之外,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還對殺菌性抗菌藥和抑菌性抗菌藥進行了明確定義。但我國關于殺菌性抗菌藥和抑菌性抗菌藥的研究報道較少,為指導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本研究對殺菌性抗菌藥和抑菌性抗菌藥的異同之處進行分析,現進行以下匯報。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材料
殺菌性抗菌藥:包括喹諾酮類抗菌藥、β-內酰胺類抗菌藥。抑菌性抗菌藥:包括大環內酯類抗菌藥、四環素類抗菌藥。
1.2方法
根據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提出的實驗操作標準,分別將殺菌性抗菌藥和抑菌性抗菌藥稀釋為待測抗菌藥溶液,然后將溶液加入至已經接種標準劑量微生物培養液的培養基中,在33~35℃的環境中培養24h后,將次代培養物涂布于不含抗菌藥溶液的固體培養基中繼續培養24h,測定MBC(最低殺菌濃度)。將MBC與MIC的比值小于4定義為有抑菌活性[2]。殺菌性抗菌藥中的兩類藥物以及抑菌性抗菌藥中的兩類藥物樣本量均為10份,最終結果取10份研究樣本實驗數據的平均值。
1.3觀察指標
比較殺菌性抗菌藥和抑菌性抗菌藥的MIC、MIC50、MIC90,分析兩類抗菌藥的作用機制。
MIC50即半數抑菌范圍,抑制50%微生物生長的最低藥物濃度。MIC90即90%抑菌范圍,抑制90%微生物生長的最低藥物濃度。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的統計分析應用SPSS 23.0版本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描述,資料差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殺菌性抗菌藥和抑菌性抗菌藥的MIC、MIC50、MIC90比較
實驗結果顯示,殺菌性抗菌藥的MIC、MIC50、MIC90均小于抑菌性抗菌藥,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所示。
2.2殺菌性抗菌藥、抑菌性抗菌藥的作用機制分析
藥理研究發現,殺菌性抗菌的作用機制主要為:(1)通過破壞微生物細胞雙鏈DNA,產生大量DNA末端,誘導細胞死亡。(2)催化微生物存活的必要反應——細胞壁聚合體肽聚糖末端的交聯反應。抑菌性抗菌藥的作用機制主要為:(1)通過與核糖體大亞基連接,接近肽基轉移酶的中心,使肽酰-tRNA與核糖體分離。(2)可逆性的抑制微生物蛋白質合成。
3.討論
目前各國醫療領域應用的殺菌性抗菌藥、抑菌性抗菌藥分類標準仍為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制定的標準,將接種微生物18~24h內能夠將微生物全部殺死的抗菌藥定義為殺菌性抗菌藥,將接種微生物18~24h內能夠將部分微生物殺死的抗菌藥定義為抑菌性抗菌藥[3]。根據殺菌性抗菌藥和抑菌性抗菌藥的定義可推測殺菌性抗菌藥的抗菌功效較抑菌性抗菌藥更強,但仍需通過實驗驗證結論的準確性。
為提高抗菌藥的合理用藥率,本研究從抑菌功效和抑菌機制兩個方向對上述兩類抗菌藥的異同之處進行分析,通過體外實驗發現,殺菌性抗菌藥的MIC、MIC50、MIC90均較抑菌性抗菌藥小。由此得出,殺菌性抗菌藥的抗菌效果更好,驗證了上述推測結論的準確性。分析兩類抗菌藥的作用機制發現,兩類抗菌藥的主要作用機制存在明顯差異,與國內報道的相關課題研究所得結論符合。此外,本研究前期查閱資料發現,國內外均有研究發現殺菌性抗菌藥和抑菌性抗菌藥存在共同機制。如有研究學者進行實驗研究發現諾氟沙星和氨芐西林在暴露后1h均產生羥基自由基,卡那霉素于暴露2h后產生羥基自由基,而進行對照組的實驗室定義下的抑菌性抗菌藥則未發現產生羥基自由基[4]。
綜上所述,本研究得出殺菌性抗菌藥和抑菌性抗菌藥在抗菌效果和作用機制上均存在明顯差異,但兩類藥物可能存在共同機制,還有待日后進行深入研究,現階段建議臨床醫師根據治療需要合理選擇藥物,以保障患者的用藥療效和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邢浩莉,趙淑海,萬莉,等.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消毒劑與抗菌藥物敏感性的恢復研究[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5,32(2):106-110.
[2]付遠春,姜坤.昆明市某醫院一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調查分析[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5,36(2):139-141.
[3]程鳳娟.藥劑科參與抗菌藥用藥管理促進臨床用藥合理性的作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10):1427-1428.
[4]孫宏莉,胡繼紅,羅燕萍,等.2015年全國VITEK-2細菌藥敏檢測系統藥敏試驗結果準確性調查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0):2161-2165.